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的语文教育,经历了从"语文教学"到"语文教育",再从"语文素质教育"到"语文民主教育"的过程。所谓从"语文素质教育"到"语文民主教育",是我对"语文教育"在认识上和实践中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2.
周颖 《成才之路》2012,(17):98-98
正我的学习和职业生涯经历了从北到南,从国内到国外。回顾往事,由衷感谢父母的言传身教和无私真爱在行事为人、伦理道德、责任心、生活能力和态度诸多方面对我的积极影响。在成长过程中,父亲唯一的失误是从小给我贴了"天资不好"的标签,并不断提醒我"你不是一个天资好的孩子,要笨鸟先飞"。天资不好,换言之,就是笨。这个标签造成的心理阴影笼罩了我很多年,相当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时期的心智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有一本书我曾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过两遍,它的名字叫"我在美国当农民"。此书的作者是唐师曾,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曾为新华社海外战地记者,出版过"我从战场归来"、"我钻进了金字塔"、"我的诺曼底"等畅销书。前外交部长李肇星为"我在美国当农民"作序。唐师曾在此书中以他特有的幽默笔触和丰富的知识,描述了他从去美国,到在美国生活以及环美自驾旅游的经历。唐师曾的这本书让我有了一个小梦想,那就是到美国工作、生活、旅游一段时间。2010年9月到2011年6月我在美国的孔子课堂工作了10个月,实现了这个梦想,终于亲历美国文化和社会。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立足"学生主体",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完善教学评价,让学生在对话中实现从"要我读"到"我要读"的转变,在体验中实现从"我要读"到"我爱读"的转变,在多元解读中实现从"我爱读"到"我会读"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从"受教育者"到"教育者"——一次,我和孩子一起到亲戚家去。在路上,我随意把烟头扔到路边,孩子不高兴了,立即说,爸爸,那边有垃圾桶。我只好把烟头拾起来,把它扔进了垃圾箱。后来我发现,从那以后,孩子似乎很少在马路上乱扔什么东西了,这给了我很大启发。  相似文献   

6.
曲陈欢 《考试周刊》2014,(13):37-38
本文总结了初中语文的教学策略"三部曲",并辅以一系列教学案例,详细阐述了每一部所对应的几条策略。"第一部"——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动力激发、乐趣提升;"第二部"——从"我要学"到"我会学":桥梁铺设、拓展迁移;"第三部"——从"我会学"到"我要说":评价激励、巧设话题。  相似文献   

7.
刘昕 《小学时代》2008,(11):36-36
我的博客名叫"昕昕的天空",是我很喜欢的小家。从二年级开始,作文就是我的最怕。我不会写、不敢写,却又不得不写。在外地上班的爸爸又不能每天都辅导我,所以他经常给我推荐小朋友的博客,从"佳玉宝贝""到"淘气小妞",从"钰儿"到"快乐小丫"……我看到许多和自己同龄小姑娘的作文,他们总能把自己身边的事写进作文,写得还很好看。于是,我也学习试着把自己身边的事写好。到三年级时,我的作文水平就有了明显的提高。四年级时,我央求爸爸给我注册了这个博客。  相似文献   

8.
叶澜教授把"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生长过程称为"冬虫"与"夏草"。而我觉得我这几年更像是在破茧重生,每经历一次蜕变,就会长大、强壮一次。这十年从怀疑到投入,从被动到主动,从封闭到开发,我不断地成长、强壮、蜕变……  相似文献   

9.
吴芸香 《教书育人》2012,(13):59-60
穿越是眼下网络上的"热门"词汇,是穿越时间和空间的简称。今年,我两次执教了人教版第九册17课的《长城》。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我被"时尚"了一回,玩了两次"穿越"——从"现代"穿越到了"传统",又从"传统"回归到了"现代"。  相似文献   

10.
<正>当"绘本"从纯粹的课外读物逐步登上语文课的"大雅之堂",并给语文课堂带来全新的格局时,一个大胆的念想渐渐开始在头脑中孕育:"数学绘本"是否也可以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能不能和语文特级教师朱萍一样,建构出属于我和孩子们自己的独特的"数学绘本课程"?于是,一二年级,我和孩子们一起"读绘本":从文字到绘画、从情节到故事、从默读到朗读、从知识到思想,我们徜徉在绘本阅读的海洋里,汲取着绘本  相似文献   

11.
正Hello,咖啡们好!我叫杨俊烨,来自重庆巴蜀小学四年级一班。回顾我成长的十年,从蹒跚学步到跑步高手和快乐的舞者;从一张白纸到多彩的画报;从折"撕纸"到一件件有趣的手工……我惊奇地发现,原来,我每天都在不断刷新自已的页面。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我必须再加一句:"百见不  相似文献   

12.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新标准已经出台,对照2002年实验稿的"标准",整个课程的设计思路没有变化,即: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但课程内容在表述上有了较大的变化,如从"我在成长"到"我的健康成长",从"我与学校"到"我们  相似文献   

13.
李世英 《中国教师》2008,(10):55-56
<正>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成效就要增强学生的认知欲望,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方法以及教材的处理上下功夫,从备课到上课、从开头到结尾、从提问到举例等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为学生的兴趣着想。笔者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多种参与方式,尤其十分注重学生的  相似文献   

14.
正为有效发挥美术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我在学校组建了国画社团,以"传国画之精髓,展国画之意蕴"为活动宗旨,结合地方绘画资源"扬州八怪"的绘画,开展了读画、品画、临画、创作等活动。一、读画"读"就是欣赏和分析,从作品的主题立意到构图、气韵,从造型特点到笔墨变化,从色彩的运用到虚实关系等等。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名新教师,如何通过打造合理的教学设计,构建高效课堂,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水平,是面临的重要问题。在教学反思中我逐渐体会到从"平实"到"巧妙"、从"借鉴多"到"自主多"、从"面面俱到"到"突出重点"这三点教学设计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正1985年迄今,我在幼教战线上已整整鏖战了28个春秋。在芮城县,从城垣到南曹,从东垆到北曹再到东垆,工作地点变化了好几次,都是在艰苦的农村工作。从青春年华到不惑之年,从徒有热情的"小老师"到经验丰富的老幼教,沧海桑田变化多多。尽管困难重重,我的信念始  相似文献   

17.
教师的学习教学过程经历由观察学徒到职前教师再到新手教师乃至专家教师几个阶段,在此过程中,如何干预与转化基于观察学徒期的朴素体验形成的一系列先入之见是教师教育必须直面的难题之一.通过对35名高中新手教师的访谈调查发现,关于教师形象的先入之见经历了从"教师是'神'"到"教师是'理想化的人'"再到"教师是'真实的人'"的转向;关于教学的先入之见经历了从"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传输"到"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再到"教学是师生、生生以及'教—学—研—思'之间的相生相长"的转向;关于学生的先入之见经历了从"学生是自己,学生是'小大人'"到"学生是朋友,学生是'人'"再到"学生是孩子,学生是'老师'"的转向;关于自我的先入之见经历了从"我喜欢谁因而我想成为谁"到"我向往谁因而我想成为谁"再到"我是谁因而我想成为谁"的转向.基于此,教师教育需要有效利用重要他人、实习实践、研究反思等促动因素,制造认知冲突和心理落差,促使职前教师和新手教师先入之见的显性化,并对之进行干预与转化,进而使职前教师教育、入职指导和专业发展成为影响教师学习、成长与发展的"强干预".  相似文献   

18.
点燃一把火     
建队日里,在河北省邯郸市曙光小学火红的"主动墙"前,队员们争先恐后地向"阳光老师"谷丽玲展示着自己的绘画作品。从"我主动新课堂"到"梦想舞台",从"队干部轮换"到"实践小分队",从"才艺大赛"到"过级节节高"……谷丽玲经常成为队员们开展各项活动的特邀嘉宾和主动参与者。她常说:"我把自己当作火种去点亮未来之星,我用‘我主动’教育去唤醒每个人的主动意识,和他们一起主动生活、主动求知、主动发展。"作为学校党支部书记,谷丽玲始终秉承"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  相似文献   

19.
树的哲理     
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和一个孩子向一棵树倾诉自己的烦恼。"怎样才能既按你说的做,又不会迷失自己?"孩子问。"你看我,"树说,"我在风中折腰,在雨中低垂,到现在我还是我自己,我仍旧是一棵树。"男人说":我无法改变自己。""你看我,"树说,"每一年,我都会由青葱变得枯黄,再回到青葱,从发芽到开花再到叶落。到现在,我仍然是我自己,仍旧是一棵树。  相似文献   

20.
金发琰 《考试周刊》2013,(33):176-176
<正>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学习态度上,从"要我学"到"我要学"。那么,老师在教学中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