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书生从1986年当校长以来,就一直要求政教处把互助组工作落到实处。即每个教学班的倒数第一、第二、第三名学生都要由政教处给他们找一位任课老师或学校领导,师生组成互助组。老师帮助学生超越自我、管理自我、学会学习;学生帮助老师提高教育教学的技能。每个学期,互助组要向政教处交三份互助报告:期初、期中、期末各交一份。互助报告上要写清学生对老师的期望,老师帮助学生进步的具体措施,班主任对学生变化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庞真 《教育艺术》2009,(11):42-42
主人管理是魏书生最常用和最见长的一种管理策略。首先.是营造学习主人翁的氛围.让学生产生“我要学习,而不是老师要我学”的意识;其次,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想法后.及时给学生具体的方法指导。我们认为魏书生教书育人成功的一条经验就是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我具体谈淡魏书生主人管理艺术在其语文读写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相似文献   

3.
老师拾到一个记载着学生情感秘密的日记本,将日记本交给学生并向他承诺,不会将他的秘密泄露出去。学生却不敢相信老师的承诺,将日记本交给了政教处主任,结果受到处分而转学。就是这么一件事,这件事并不复杂。情感秘密并没有付诸行动,客观上是不应该对谁负什么责任的。但那个政教处主任毕竟是政教处主任,学生把日记本交出来,他不以为那是学生对他的信任和尊重,反而将秘密公开并予以处分。这样的政教处主任固然可恶,但使整件事变得复杂的还是那个学生。那是个怎样的学生呢?老师明白的承诺不相信,却要去相信那位政教处主任,也许他当时的念头并…  相似文献   

4.
学生免不了要犯错误。犯了错误,当然要想办法帮助学生纠正。魏书生老师常用的一种纠正方法是让学生写说明书。在这以前,他曾让学生写过检讨书,但所写检讨书往往千篇一律、浮皮潦草,不能触及内心深处,不容易找到纠错的有效方法。后来魏老师想出让犯错误学生写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5.
郭菊青 《考试周刊》2013,(25):45-45
<正>听魏书生老师讲学,看魏书生老师作课,我脑海中浮现出两句话:"生子欲如孙仲谋,其师当如魏书生。"因此,我说:"为师当效魏书生。"作为教师,魏书生表率性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以高尚的品行,良好的人格魅力,诚信的作风,教育和影响学生,全面关心学生成长,堪称师之楷模,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和学习。小处入手、放眼未来、育人为本是魏书生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他向盘锦市全体中小学生提出的课下"五个一分钟"要  相似文献   

6.
广西河池市一所高级中学多名学生因没有参加学校例行的跑步训练,被学校政教处一名老师处罚,要求他们“爬行”。有学生愿意跑10圈来替代“爬行”,但遭到拒绝。教育学生的办法有很多,唯独不该有的是羞辱学生的人格尊严。这名政教处老师逼迫学生“爬行”,与其说是教育、惩戒,还不如说是为满足其自私狭隘、变态的权力欲。现在是文明社会,老师的教育乃至处罚更应该讲究科学方法,而不能凭着老师的好恶或一时兴起。  相似文献   

7.
合作型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以师生间的合作为核心的新型师生关系。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说过,学生足老师的帮手,帮助老师教好书;老师是学生的帮手,帮助学生开动脑筋。师生间合作关系的构建。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达到教师传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目的。以下仅从三个方而谈谈自己对在语文教学中构建合作型师生关系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8.
提起政教处,不少学生心里会升起一层阴云,甚至有些害怕、恐惧;部分学生会产生抵触、敌对的情绪,为什么会这样呢?在学生的印象中,政教处是处理违纪学生的地方,那里充满威严,政教处的领导、老师也是极其严厉、极其严肃的。这显然不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必须改变这种尴尬的处境。以下是我做德育主任进行的一些尝试,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9.
2003年11月1日,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在湖北鄂州上了节创新性语文教学示范课。什么是创新学习?如何理解创新学习呢?使学生能够进行创新学习的条件是什么呢?魏书生老师的这节语文课引导我们找到了方向。纵观魏书生老师的这节语文课,创新之点主要有三。第一,教学思想创新魏书  相似文献   

10.
蒋光宇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2,(36):I0002-I0002
学魏书生的故事之六十六:“懒”老师教出了勤学生 有一次,魏书生老师到台湾地区去讲观摩课,事先没来得及作任何准备。走进教室,他对学生们说:“大家知道我是从哪里来的吗?” 学生们说:“不知道。”  相似文献   

11.
蒋光宇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2,(30):105-I0002
学魏书生的故事之六十:懒学生照样是可爱的 随着魏书生老师的教学质量越来越高,名气越来越大,从全国各地前来学习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孩子送进他带的班级。有一天,又有一个在学习上很懒的学生转到魏老师带的班。  相似文献   

12.
有许多教师和专家都问过魏书生老师:你怎么就敢十多年不批改一次作文呢?你怎么就敢让学生互相批改作文呢?这些打破传统、独树一帜的做法,你究竟是怎么想出来的呢?魏书生老师的回答是:  相似文献   

13.
蒋光宇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2,(12):I0002-I0002
学魏书生的故事之四十二:课前一首歌实验 魏书生老师班里的学生爱唱歌,从1979年开始。一届又一届的学生都爱唱。每年都唱,每月每周每天都唱,甚至每节课前、自习前都唱一首歌。  相似文献   

14.
当了多年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总是感到有一些遗憾。在解读了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的班级管理思想后,我更新了观念,转换了角度,从新学期开始,结合多年的班级管理经验及魏书生老师的班级管理理论,形成了一个新的班级管理思路。试行一段时间后,我感觉比以往效果要好很多。一、更新观念,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人们。魏书生老师的教育观就是为学生服务。从新学期开始,我努力改变思维定势,利用自习课,有意识地走近学生,接近学生,从学生心灵深处解读学生的思想,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慢慢地我感到,当教师诚心地与学生用心…  相似文献   

15.
蒋光宇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2,(25):I0002-I0002
正学魏书生的故事之五十五:透彻有一天,魏书生老师与学生们聊天。一个很有主意也较顽皮的学生,笑着问魏老师:"老师,我以后一不当官,二不当科学家,要那么高的能力素质有什么用?"这显然是一个很难用几句话就回答清楚的难题。魏老师这次没有再讲建设祖国、实现四化需要千百万人奉献的大道理,因为那样的话在回答各种问题时都应该也反复强调过很多次了。魏老师深知,学生们还年轻,还不可能完全明白,人活一生会有  相似文献   

16.
从魏书生“惩罚”学生谈起临泉县老集一中邢秀,徐长兰魏书生是我国著名的优秀班主任,他管理班级的方法独特、新颖、适用,收到的教育效果也是非常好的。不久前,我们读了一篇短文;魏书生对班级里犯错误学生的“惩罚”。读后,使我们受到很大的启发和教育。魏书生老师对...  相似文献   

17.
听魏书生的课,常常会听到一种感慨:“魏老师怎么把学生调动得那么好?咱们就不行!”与正在开展教学改革的老师们交谈,也常常能听到一种抱怨:“同样是魏书生的教法,可咱的学生就是干启不发,就是不和你配合!”——问题出在哪里呢?魏书生说:“改革本来就是师生两厢情愿方能奏效的事。”魏书生一语遭破了一条真理,进行教学改革,不能只靠教师的一个积极性,还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两个积极性是教学改革的直接动力,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8.
案例:本市一所职业学校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抓得非常严格,凡是校内校外有违反行规的行为,在班级行规考核中一律扣分。开学没多久,某新生班的一位学生放学回家后,在家附近的路上抽了一支烟,恰好被路过的学校政教处老师看到。于是第二天,政教处老师将情况反映给班主任,并对学生进行了批评教育;班主任得知情况后,马上也对这位学生进行了教育,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表示会改正,不再给班级抹黑。本以为这件事情就此解决了,但在月行规汇总时,因为这位同学在校外的违纪行为,政教处还是扣了班级行规分10分。于是班主  相似文献   

19.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的思维有什么特点?他的思维模式、思维兴趣点是怎样的?他有哪些好的思维品质?这些都是很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研究现有的资料,魏书生的思维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创造性魏书生思维的创造倾向非常强烈。他认为,模式化束缚人的手脚,也束缚人的头脑。一种东西一旦成为一种不可更改的模式,也就说明它到了寿终正寝的日子,石刀石斧不能改了,不也就死了吗。自古以来,在语文教学中总是老师给学生批改作文。魏书生从实践中感到,这种办法对老师负担很重,而对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促进作用不大。老师写批语一般总是那几句套话。魏书生认为,对  相似文献   

20.
有幸参加了全国中学语文阅读写作教研中心于2004年4月17日在甘肃兰州市举办的“魏书生甘肃语文教学研究研讨会”,深感魏书生先生对语文课堂教法的精辟分析与生动演示。怀着一种迫切的心情,很想急于把它告诉给大家,让大家从中受到启示,以促进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在这次研讨会上,魏老师展示了一堂精彩的语文课。他是给兰州市区素质较好的一个班和郊区素质较差的一个班同时授课,是给初二的学生讲授高三的一堂语文课。在这堂课中,主要体现了这样的几个特点: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上课一开始,魏老师让同学们猜猜今天要上哪一课,没等老师说完,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