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期要点     
家庭子女教育消费:社会不平等机制的微观建构。在国家教育投资不足背景下,家庭子女教育消费差异导致了家庭经济不平等向子女教育不平等的渗透,于是,建立在家庭基础上的子女教育消费,建构出微观的社会不平等机制。现存的社会结构产生代际复制并自我强化,社会不平等转变为累积性的不平等。对此,应当加大国家的教育投资力度,加强教育的系统独立性,保证教育机会的均等性和教育结果的公平性,抑制教育消费的家庭差异向教育领域渗透,切断社会不平等的代际传递,从而带来合理的社会流动,最终为和谐社会建立一个良好的教育基础。(文见第1页)论高校管理…  相似文献   

2.
本文尝试提出一个代际教育不平等传递的理论分析框架,强调教育不平等产生机制、具体制度设计和社会状况背景三者间的联系。研究发现,恢复高考后,家庭教育背景成为改革初期教育不平等的主要原因;1992年以后社会分化加剧,教育体制受市场化的冲击,家庭阶层背景的效用显现,教育不平等的产生机制转变为资源转化与文化再生产双重模式并存。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管理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导致弱势群体子女教育不平等的原因分析,提出了调整改变政策、吸收社会资金、规范教师职业道德、改变落后的教育观等四方面的建议,以期对消除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不平等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导致弱势群体子女教育不平等的原因分析,提出了调整改变政策、吸收社会资金、规范教师职业道德、改变落后的教育观等四方面的建议,以期对消除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不平等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教育不平等是教育与社会分层的核心话题.教育不平等并非仅仅由个人层次的因素造成,制度性与结构性的因素不可忽视甚至更为重要.文章使用区域差异与制度主义分析框架,利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的数据,采用多层次回归模型(HLM),对建立的一组假设进行检验与比较分析,力图揭示改革初期与改革深化期,地区差异因素对我国城市个人受教育年限不平等的影响机制与发展趋势.研究发现,改革初期优势阶层教育代际传递能力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负相关;而改革深化期,阶层之间的相对教育优势没有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变化.与改革初期相比,改革深化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教育利益的阶层距离增加越是明显.如果这一趋势继续发展,教育越来越成为阶层地位再生产的中介.  相似文献   

6.
教育平等是社会平等的一个子系统,它包括教育机会平等、教育过程平等、教育结果平等。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使得我国的“教育平等”有了自己的困难和问题。现实社会中社会不平等的存在,使得教育平等只能成为一个悖命题,教育的不平等才是永恒的主题。人们对教育平等的渴求,更多地反映的是对社会正义与公平的渴求,其实是在追求“教育公平”而不是“教育平等”。  相似文献   

7.
应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和路径分析模型,研究了中国转型过程中学校教育和经济不平等的代际流动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发现,学校教育在发挥消除出身差异、促进经济平等方面的作用很小;其作用主要表现为父母向子女转换其经济、教育以及户籍等优势的中介作用,并且这一表现在中国的转型过程中趋于加强。这是教育的经济回报上升和教育机会均等情况恶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要避免学校教育成为固化经济不平等的循环路径,应当促进教育机会均等。  相似文献   

8.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我国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实现教育公平的最大化.政策取向的不平等、教育投入的不平等、学校资源占有的不平等、学生家庭社会地位及经济条件的不平等等诸多因素,均影响我国教育公平的实现.要实现我国教育公平的最大化,必须逐步缩小乃至消除这些不平等因素.  相似文献   

9.
以色列新移民子女教育的经验教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色列是一个大部分人口由犹太移民构成的国家。在新移民子女教育中,以色列注重为他们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对他们进行文化适应教育和向他们提供各种教育和心理服务,并致力于缩小新移民子女与原住民子女之间在学业成就上的差距。这些政策和措施对于以色列新移民子女融入以色列学校和社会生活,促进民族融合都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以色列新移民子女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的城市新移民子女教育不无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城市公办学校中农民工子女教育平等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城市公办学校成为农民工子女就学的主要途径。但是,农民工子女在入学、受教育过程中、取得学业成就等方面均存在机会不平等问题。其根源在于落后的户籍制度和教育制度,农民工子女就学政策的欠缺,以城市为中心的学校教育价值取向以及农民工子女家庭资本的弱势状况。要解决教育平等问题,必须对现行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为农民工子女教育平等提供制度保障;构建平等、多元、无歧的学校教育;改善和提升农民工子女的家庭资本。使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学生平等地共享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