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2010年,岳麓书社"博导文丛"推出王齐洲教授的《稗官与才人——中国古代小说考论》(以下简称《考论》)。该书收集了作者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的部分论文,这些论文分别发表于《文学遗产》《国学研究》《中国文学研究》等重要学术刊物,其中不少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中国人  相似文献   

2.
江坪 《新闻实践》2008,(2):45-45
翻阅2007年12期的《网络传播》,有一则新闻报道特别醒目:"2007年中国互联网10大新闻",其中之一是"互联网研究论文首次问鼎中国新闻奖"。报道说:"2007年8月28日,第17届中国新闻奖揭晓,这是网络新闻参评中国新闻奖第二年,互联网研究论文《互联网时代突发事件的传播应对》,经浙江记协推荐,获得了中国新闻奖‘新闻论文’一等奖,  相似文献   

3.
曹巍 《现代出版》2005,(3):16-21
贺耀敏: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在人民大学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20多年,主要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承担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先后主持《国有大中型企业脱困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发展研究》等重大课题研究。代表作有:《中国经济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长编》、《五十年国事纪要(经济卷)》、《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和《中国经济(日版)》等。担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评审组专家。  相似文献   

4.
投稿需知     
正自2012年1月1日起,《档案学研究》杂志的在线编辑系统正式启用,接受作者直接从网上或从电子信箱上投稿。从2012年7月1日起,《档案学研究》杂志只接受网上投稿,原接受投稿的电子信箱正式停止使用。有向本刊投稿者请登录中国档案学术网(www.idangan.cn),进入"《档案学研究》在线编辑系统",在"作者登录"板块内进行投稿。"《档案学研究》编辑在线系统"启用后,所有  相似文献   

5.
新书推荐站     
《出版参考》2011,(13):37
《"气"与抗争政治——当代中国乡村社会稳定问题研究》应星/著定价:35.00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3月本书作者是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应星教授,他尝试以中国传统概念"气"来解释中国乡村的抗争政治与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广播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兼答陈尔泰同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去年第4期、今年第2期先后刊登了陈尔泰同志的《关于20年代境内“外台”史料的几个问题》和《奥斯邦台不是中国的广播电台》两篇长文,主要对《中国现代广播简史》①(以下简称《简史》)中的某些观点和论述提出了批评意见。对此,我本人表示欢迎,并愿就有关问题与读者和陈尔泰同志商榷。就中国现代广播史研究中的有关问题开  相似文献   

7.
走出去图书     
正《扪虱谈鬼录》《说魂儿——扪虱谈鬼录之二》作者:栾保群出版日期:《扪虱谈鬼录》2010年,《说魂儿:扪虱谈鬼录之二》2011年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输出时间:越南版2012年;繁体版2012年输出地区:越南;中国台湾地区合作方式:版权输出版税收入:越南版-1500美金;繁体版-2800美金关键词:中国文化,传统民俗。吸引外方的内容点:"扪虱谈鬼录"系列最大的特点就是兼具学术价值与阅读趣味。作者栾保群是著名文化学者,被誉为中国民间信仰研究第一人。虽然"扪虱谈鬼录"系列谈的是虚无缥缈的幽冥世界,但作者的写作态度是相当认真的,引经据典,多方考证,和时下一些胡乱编造的鬼故事有本质区别;另一方面,"扪虱谈鬼录"系列  相似文献   

8.
吴翔 《传媒观察》2012,(3):36-37
正一、戈公振——开启中国新闻法制研究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不惟是中国新闻史系统研究的开始,同时也是系统研究新闻法制的开山之作。书中开宗明义指出:"报律一名词,见于光绪二十四年六月二十九日之上谕,至三十三年十二月始行颁布的《大清报律》"①;尤其是第六章《报界之现状》中第十七节《关于报纸之法律》,对于中国新闻法制进程,进行专门的总体记述和讨论。戈  相似文献   

9.
刘涛的学术新著《现代作家佚文考信录》(人民出版社2012年出版),堪称现代文学研究领域内一部厚重的"田野调查报告"。其丰赡的史料发现、睿智的学术洞见与补佚研究方法论方面的探索,给该领域的研究者带来了多方面的启示。该书的首要特征是丰赡的史料发现。著者通过对《世界日报》《东南半月刊》《现代妇女》等60余种刊物的爬梳整理、校勘甄别,先后发掘整理出了冰心、周作人、老舍等10位现代作家佚文70余篇。其涉及  相似文献   

10.
严怡宁 《新闻知识》2006,(11):29-31
随着研究视野的开阔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和扩大,近年来国际新闻传播研究成为我国新闻传播学科新兴的研究领域。那么目前该研究领域呈现何种态势和特点?本文以2005年CSSCI收录的综合性新闻传播学期刊《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新闻大学》、《国际新闻界》、《新闻界》以及《新闻记者》的全年论文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这一研究领域的状况。一、西方发达国家仍是主要研究对象鉴于西方发达国家在新闻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领先和影响,目前的国际新闻传播研究较多集中于对西方国家新闻传播活动的梳理分析以及借鉴。主要话题有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11.
黄天鹏(1904-1982),名鹏,别署天庐主人、逍遥居士,广东普宁人。现代中国著名记者、杰出的新闻学者。1923年,黄天鹏进入北京平民大学新闻学系学习。1929年赴日,先后在新闻研究所与早稻田大学学习新闻学,他从撰写硕士论文《中国新闻事业》开始一发不可收,自编自著新闻丛书20多种。1949年赴台,从事新闻学研究与"宪政"工作。  相似文献   

12.
研究鲁迅的《野草》(1927年),势必是一种修正视角下的研究。自1955年冯雪峰发表"《野草》"一文(《文艺报》第19期、20期)后,可以说,针对《野草》的"政策"曾一度趋于稳定。《野草》是一部散文集,包括23篇文章,是鲁迅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这些文章创作于1924年到1926年间,当时鲁迅正定居北京。也就是说,当时他是在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进  相似文献   

13.
新书推荐     
《出版参考》2013,(19):44
《从文化政治到文化生意——中国出版的"革命"》何明星/著定价:30.00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4月本书作者曾在新闻出版系统工作20年,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副教授。常年致力于当代中国出版史、书刊对外传播史研究,并有《著述与宗族——清人文集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9月21日,由北京大学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简称"北大华媒研究中心")主办的"北大新闻学茶座"第40次活动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举行。《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高级记者钱江先生,以"对十年文革中人民日报的研究"为题,和与会者分享了他的研究思路和进展。有关文革时期《人民日报》状况的探讨不仅是十年文革史的重要一环,也是中共党史和中国现代史研究的组成部分。钱江先生从历史研究的意义出  相似文献   

15.
正《编辑学报》2014年第1期有如下2处差错:1)目次表《理论研究》栏内"学术论文中的引文失范问题刍"应为"学术论文中的引文失范问题刍议";2)第59页地脚注"教育部科技发展中专项研究资助课题"应为"教育部科技发展专项研究资助课题"。特此更正,并向作者、读者致歉!  相似文献   

16.
格里德尔是美国著名中国研究学者费正清和史华慈的学生,其专长就是研究中国知识分子史。主要著作有《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及《知识分子与现代中国》等。全书共分八章,内容包括:遗产;儒家批判;新文化运动;意识形态论战等。作者认为,不应该把中国现代史仅仅看成是我们所理解的"现代世界"背景中的一个外来的碎片,而应看作一种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7.
《传媒》2013,(2):9
1月11日,天津,南开大学省身报告厅。翟惠生、李东东、薛进文、郝振省、贾长华、官建文、崔保国、李洪洋、陆小华、麻宝洲、朱玉祥、谢耘耕……学界、业界共聚一堂。《2012中国传媒创新报告》《从网络传播到移动传播》《国外报业发展研究》《京华云报纸媒体平台建设意义》《新传播格局与传媒竞争力塑造》《电视台如何传递"好声音"》《机遇与创新:<特别关注>12年发展历程》《中国纪录片行业趋势新观  相似文献   

18.
正"全国高校文科学报事业突出贡献奖""中国新闻教育贡献人物奖""新中国60年100个有影响力的期刊人"获奖者,现年80岁的宋应离先生依然笔耕不辍,醉心于编辑出版学这片园地,不断有新的研究论著问世。近几年,继《亲历新中国出版六十年》《呕心沥血铸精品——现当代名编辑叙谈》《名刊名编名人》之后,又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宋应离出版文丛》一书。《宋应离出版文丛》收集了宋先生1978年步入  相似文献   

19.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新闻史研究"花枝春满、蝶舞蜂喧"(见方汉奇:《报史与报人》,第38页,新华出版社,1991年),一派繁荣景象。然而,在蒸蒸日上的中国新闻史研究领域,却留有一块"蛮荒"之地——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如今,白润生先生主持的"十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央民族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少数民族语文的新闻事业研究》的最终成果《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通史》(上下册)问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为中国新闻史研究填补了这一空白。  相似文献   

20.
与时下流行的普遍具有宏大体系建构的"20世纪中国文学史"相比,华东师范大学陈子善教授的文学史书写确实显得有些"另类",或者借用他新近出版的《边缘识小》一书的主题词"边缘"二字来概括,可能更为精当。他说:"我所讨论的,并非文学史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