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番 《海外英语》2012,(3):149-151
互文性理论引入翻译意义巨大,虽然翻译本身就具备互文性运动特征,但二者的有机结合形成成熟的理论还有待研究者进一步的努力。在互文性记忆下写作的文本要求译者首先作为读者阅读文本,再进行文本间的转换;该文从《陶诗》的三个译本出发,浅析了互文性是如何在诗歌这一"纯文学"形式如何在翻译中实现互文性意义传递的。  相似文献   

2.
互文性强调特定文本与其他相关文本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是理解一切文本的前提。本文首先探讨了互文性的内涵,并通过分析广告语中的互文性现象,从互文性与联想意义的传递、互文性与注意价值、互文性与记忆价值3个方面阐述了互文性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及其应用价值,指出互文性概念开拓了广告翻译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曹玲 《新课程研究》2009,(3):184-185
互文性是指某一文本与它的前文本之门的相互联系,此概念大量地应用于广告中。本文基于广告语篇及其互文性现象,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互文性在广告中的应用,即具体互文性、体裁互文性和媒介互文性。  相似文献   

4.
互文性是一种新型的文本观。它不仅是文本的普遍存在方式,也是语言的普遍存在方式。它依赖于人的体验,具有其存在的心理现实性。Langacker认知语法以研究语言的心理现实性为目标,对语言现象做出了解释。认知语法中的语法单位层级性可以解释互文本与成分文本的层级关系;合价关系和情景语境可以解释成分文本生成复合文本的潜在机制以及文本之间的动态网络关系;焦点调整理论可以用来解释不同阅读主体对文本形成的无限识解。从心理现实性的角度理解互文性可以使互文性理论更加系统化。  相似文献   

5.
互文性理论是当代文论中最为复杂的理论之一,其理论理据与翻译实践存在根本的契合。从互文的角度来看翻译实践,一切文本皆为互文本,译作与原作具有互文关系,译作是原作的延续与创新,即一个文本总会同别的文本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任何文本都不能够脱离它以前以及与它同时存在的其它文本的影响。互文性理论打破了传统翻译的意义观,对翻译实践的研究具有启示性,为翻译实践找到了新的理论理据。  相似文献   

6.
文本符号与意义的追寻——对互文性理论的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文性”这一概念的提出打破了关于作品原创性的神话,深化了人们对于文本特性的认识,并启迪人们探索新的文本空间.互文性理论认为绝对独立的文本是不存在的,各文本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的关系,无数的前文本汇织成新的文本.本文主要从互义性理论的定义、价值、分类以及发展等方面对互文性理论进行了解读.目的是希望人们进一步了解互文性理论.  相似文献   

7.
互文性是一个文本(主文本)与其他任何文本(互文本)在语言、结构、主体、意象等方面存在着引用、模仿、典故、重写、原型等关系,互文性解读就是运用互文性理论通过研究互文本来更准确、更科学地解读主文本,获取文本的意义和内蕴。对文本进行互文性解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梳理互文性发源的基础上,主要运用克里斯蒂娃的文本观等互文性理论,对《时时刻刻》和《达洛维夫人》两个文本进行研读,主要从《时时刻刻》的主题着手,分析它的创新手法,揭示互文性对文学创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互文性是文本的一个基本特性,它泛指一个文本对其他文本的指涉现象。本文借用Kristeva的互文性理论为分析框架,以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为例,尝试对多模态文本中的互文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文本创作过程中,外在的影响和力量被纳入其中,因此读者可以从更加宽宏的视野来把握和审视多模态文本。  相似文献   

10.
车欢欢  罗天 《考试周刊》2013,(77):22-23
互文性理论是从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中衍生出来的一种文本理论,可分为微观互文性、中观互文性、宏观互文性三类.其中宏观互文性主要发生在文本与情景或文化之间.情景互文性具有自身的特点和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情景互文性,分析了蒙古包、如意湖、胜象宝塔等旅游景点的翻译个案.互文性理论视角尤其是情景互文性视角对旅游景点的命名和翻译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互文性理论试图揭示文本表象世界下意义世界的丰富性和共生性,它几乎涉及了文艺理论学科涵盖的所有重大问题。德里达的互文性理论建立在其文字学的基础之上,他认为文字的本质就是"延异"。"延异"使文本结构成为无限开放的意指链,文本也就成为无数能指的"踪迹",而超文本则使这种意指链从观念转化为物理存在,从而创造了新的文本存在空间和存在形式。超文本充分体现了文本的互文性特征。超文本的意义是文本自身解构而造成的意义"撒播",因此阅读成为一种自主的探险性活动,事实上就是追踪文本意义的撒播。互文性与超文本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阅读方式的改变,更是文学生产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2.
张薇薇 《考试周刊》2012,(79):19-21,41
互文性是指文本间的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的关系,它涉及当代西方主要文化理论,如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符号学、后现代等理论。广告具有很强的互文性,本文主要通过对互文性理论的介绍从具体细节、体裁、文化等方面分析广告中的互文现象,以期为广告创作提供了崭新视角。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颇受瞩目的互文性理论对商务英语翻译有着重要影响和启示意义。互文性理论从上个世纪60年代被提出后,因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视角在各界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更为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实践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互文性理论的意义,不仅在于它从一个空间和历史的高度阐述文本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不仅在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帮助译者更深刻的理解和分析原文、培养译者的发散性思维,而且在实际的商务英语运用上也是功不可没的。因此,本文根据互文性理论的语类简要分析互文性在商务英语英译中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互文性角度出发,探讨了翻译中的文本重构的过程。互文性是一切文本的本质特征,而翻译是一种错综复杂的互文性语言转换活动。通过对互文性指涉翻译过程的分析,即分析互文在语类、文章标题、文化典故、以及诗歌翻译中的体现,得出互文性理论应该成为翻译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以加深对翻译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互文性强调的是某一特定文本与其他文本间相互依赖、相互指涉的关系,互文性是理解一切文本的基础与前提,而广告语的翻译无不时刻体现着互文现象。本文首先阐述了互文性的由来与内涵等基本内容,其次通过对广告语的翻译实例进行分析,从而阐释互文性理论如何应用于广告语的翻译实践,最后总结出互文性理论对于广告传播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互文性起源于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表现为一种文本理论,依运作层面的不同可分为宏观互文性、中观互文性、微观互文性三类。其中宏观互文性主要发生在文本与情景或文化之间。文章主要应用宏观互文性,分析了杜甫草堂几处景点名称的英译。宏观互文性视角尤其是情景互文性为旅游景点的命名和翻译提供了一种颇有价值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互文性理论主要以文本为对象,研究文本与它所吸收、引用、改写、扩展或在总体上加以改造的其他文本之间的关系。张居正传记文本的多样性和它们之间明显的承袭关系,很好地诠释了互文性的这些特点。分析张居正传记文本的语言层面、结构层面、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互文性在文本生成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互文性概念是由朱丽娅·克里斯蒂娃提出,指文本间相互指涉,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关系。在20世纪80年代,许多学者将互文性理论引入翻译学研究,证明了互文性在翻译过程的重要性。它旨在强调文本的含义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来自于其互文本以及整个社会文化知识体系。本文借助对互文性和文学翻译的研究,意在讨论互文标志在文学翻译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如何以新的角度指导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19.
互文关系,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本之间发生的关系。新的文本,总是在旧的文本或历史文本的基础上发生,因此互文性写作的每一个碎片,呈现为一个“虫洞”,读者可以穿越它而抵达另一时空。《文心雕龙·隐秀》所谓“义生文外,秘响旁通,伏采潜发”,用互文性理论来表述,就是任何文本都处在一个巨大繁复的意义网络中,无法摆脱从“隐”、“奥...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网络语言在网络中的流行程度日益增强。互文性理论是一种关于文本的理论,它认为在语言的基础上,任何事物都可以实现文本化。网络语言的文本化对于网络语言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可能。网络语言也对现代汉语产生了一些影响,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实现了对互文性理论的概述,展开了互文性视角下网络语言的分析,阐述了互文性视角下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