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是由政府、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以及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组成的复杂系统,政府通过科技创新政策解决系统的市场失灵和系统失灵问题,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协调性。首先,给出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定义,分析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及其协调性的内涵;其次,在讨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协调性与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协调性关系的基础上,分别从国家创新体系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协调性和科技创新活动的协调性两个方面分析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对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协调性的需求;最后,提出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协调性内容。  相似文献   

2.
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是由政府、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以及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组成的复杂系统,政府通过科技创新政策解决系统的市场失灵和系统失灵问题,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协调性。本文首先给出了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定义,分析了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及其协调性的内涵;其次,在讨论了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协调性与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协调性关系的基础上,分别从国家创新体系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协调性和科技创新活动的协调性两方面分析了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对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协调性的需求;最后,提出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协调性内容。  相似文献   

3.
大学建设科技创新体系有利于践行大学的三大功能,有利于自身快速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地方自主创新能力.基于自身的特点,地方高水平大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原则应为"发挥优势、立足本地,面向全国",发展目标要"少而精",具体措施要充分发挥特色研究、优长学科、创新团队、成果转化、学生创新等积极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全国"科技三会"上指出,要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并对各级科协组织提出了"两个进军"的要求,即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经济建设主战场、进军科技创新的前沿,努力成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力量。江西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强调要实施"创新引领",大力开展创新型省份建设。  相似文献   

5.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自主创新,方法先行。创新方法作为科技创新的"推动器",衔接科技"软实力"和"硬实力"。创新方法在服务创新主体建设、培育创新人才、打造科技智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6.
国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措施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和完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是各国政府当前最优先的任务之一.各国制定了促进创新的战略和计划,成立了专司创新的政府机构,通过出台计划、减免税收等措施激励企业自主创新、扩大国际科技合作范围并重视培养和吸引优秀的科技创新人才,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各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并为中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中国应通过创新管理机构专门化、企业创新政策系统化、国际科技合作全面化、科技人才政策网络化和创新文化建设制度化等措施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7.
法国"竞争点计划"是一项通过整合优势、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的方式促进法国企业技术创新的计划,"竞争点计划"的实施反映了创新模式已经发展到国家创新体系阶段.我国目前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尚处在试点状态.我们应以"竞争点计划"为借鉴,强化政府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体系,促进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杨璠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6):94-102
为实现区域层面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有效结合,缓解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困难,在实地调研、归纳分析的基础上,从区域科技资本市场、科技信贷体系和政策性科技金融3个维度出发,分析政府、银行、创投等科技金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同合作关系,从融资角度搭建起区域科技金融体系架构,并进一步从资本聚集、风险分散、信息共享、约束激励等方面剖析科技金融资源促进科技创新的作用机制;最后结合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杭州市的科技金融体系建设实践与取得的成效,实证研究独具特色的"四位一体"的"杭州模式",以期为其他省份落实创新发展,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谋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挑战的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科技部和全国科技系统的大力支持下,全区科技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科技创新"四个面向",深入落实新发展理念,紧扣创新型西藏建设任务,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升创新体系效能,发挥好科技创新在"六稳""六保"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全区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论述创新型城市建设与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与政府调控之间的密切关联,得出政府在科技创新体系中主导功能的发挥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必要一环。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究了政府对科技创新体系的调控功能、激励功能、保障功能和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1.
引入创新协同思维,在构建经济制度、技术创新与清廉政府建设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并采用我国2000-2012年数据进行测量的基础上,运用回归分析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的清廉政府建设与经济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的耦合度不高,经济制度、技术创新协同依然处于低端水平。为此,提出构建基于经济制度与技术创新协同的清廉政府建设体系思路,以推动其实现长效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陕西、四川和重庆等西部局部地区经过国家的长期支持和发展,不仅聚集着强大的承担"国家使命"的科技资源,而且吸纳科技成果的高新技术产业与装备制造业及军工产业较为发达,区域内国家创新能力较强.因此,这些地区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应充分利用其国家科技能量首先在本区域释放、国家科技资源布局的区域"根植性"、技术能力的非流动性和技术知识溢出的"空间局限性"等有利条件,通过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化的路径,进一步以思想观念创新为先导,克服为科技而科技、轻科技产业化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盲目靠拢国家创新体系目标的认识误区;以体制制度创新为主导,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和以大力发展地方科技为基础,提升区域吸纳利用国家科技能力等措施,建立完善其区域创新体系,深化西部大开发,带动西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市场失灵和制度建设不完善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最大障碍,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先行者,在完善制度建设、校正市场失灵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不少普适性的经验,我国政府在推动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道路上要善于借鉴国际经验,从本国实际出发大胆探索,依靠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为循环经济的发展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14.
国家利益主导下的科技政策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宝贵 《科学学研究》2006,24(Z2):395-398
在分析科技政策含义的基础上,探讨政府在科技发展中的主导性,大力加强基础研究的科技投入,积极促进官、产、学的科技研发联合,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建立完善的国家创新系统等科技政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军民融合企业科技协同创新机制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云模型理论进行了实例验证,以期为军民融合企业科技协同创新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基于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均衡视角,从制度供给的滞后性和制度需求的迫切性两方面分析了国际科技合作知识产权制度存在的不足,构建了国际科技合作知识产权制度创新框架,对国际科技合作知识产权制度中供给层面的法律制度、行政制度和监督制度,以及需求层面的培训制度、保密制度、激励制度和保障制度度进行了创新,并提出了制度运行的推进策略,以期为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出发,邓小平提出了科技体制改革的基本理念和原则,为我国构建新型科技体制奠定了思想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以"科技治理"的理念和模式处理科学技术发展问题,为科技创新进步提供了重要的动力支持。但是,转型时期科技治理的相关运行机制和制度仍然需要进一步健全,应继续深化和践行邓小平的科技体制改革思想,通过有效途径积极完善科技治理,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作为源头创新和新知识、新技术、新发明的先导和源泉,是培养汇聚高层次科研人才、取得自主创新成果和核心技术的重要平台,是体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科研创新能力强弱的一项重要指标。对广东省现有国家科研基地建设情况进行总结梳理和摸底分析,并对今后,特别是"十三五"期间广东省科研基地体系建设工作提出若干建议。加大力度推进以实验室为龙头的科研基地建设,加强协同创新,组建一批高水平科研创新基地和平台,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发直至产业化全过程创新链条的科研体系是广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路径和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场系统性的行政变革,大部制改革由职能转变、机构改革、机制创新和制度构建等要素构成。深入推动大部制改革取得更大成效,应该从民主化、公开化、系统化、制度化几个方面着手,积极推进简政放权,深化权力清单制度建设,深入开展机制创新,适时稳妥的进行机构改革。  相似文献   

20.
文以东南大学在区域产学研合作的实践为例,重点探讨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推动高校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政产学研合作新模式与新机制,提出了在高校科研基地、学科、仪器和人才等方面“三共建一培养”模式,为高校各级决策层科学利用政府、企业以及本单位的科技资源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