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现今我家乡有句口头禅:“穷极买奖票,发财看广告”,都是人们心目中的致富门路。买奖票,靠运气,不一定中,看广告寻找致富门路,倒实在.受乡风影响,我也喜欢看广告。一天,读某报上一则广告,说的是“出售高强、轻便、自热 A K 系列浴缸模具”,着实令人兴奋:“投资4000元,年获纯利20万元”,投资与获利比为1:50,真是难得的好项目。一只浴缸生产  相似文献   

2.
吴洁 《传媒》2002,(3):25
因为工作关系,我经常能接到一些消费者的投诉。 “我是下岗工人,看了某报登的广告,花5000元买了一套做洗衣粉的设备。广告上说当月就能收回投资,月盈利能达到6000元。可设备寄回来一看,就是一台搅拌机,根本做不了洗衣粉。联系厂家联系不上,找该报说不是他们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以“飞入寻常百姓家”为宗旨的《新民晚报》,日发行逾百万份,广告跨入中国报业前10名。这家报纸经过长久的市场培育与积累,已构建起了庞大的习惯性市场:下班后买份《新民晚报》,路上看回家看,已成为许多上海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追求最出色的新闻”为己任的《广州日报》,发行量超百万份,一年广告收入十几亿元。更可喜的是,它培养了广州人边喝早茶、边看《广州日报》的习惯。这真是可赞的“习惯”!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也就是说,养成一种习惯之后,就产生一种不易改变的自然而然的力量。一个灯下看晚报的习惯,占领了下…  相似文献   

4.
光明日报1月26日报道,河南省民权县谢庄大队社员张文生,劳动致富后“三贴广告”:“家有存款3,000元,谁买化肥我支援;家有手扶拖拉机,给您犁地不收钱;放电视,请您看,免费洗衣不嫌烦。”这则报道宣扬了农民劳动致富的高尚风格,读了着实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5.
我这么不热爱运动的人,忽然得到了一张中网的决赛票。票,据说是某老总送给某老总的,双方都是VVIP级人物,这票也因之VVIP。老总日理万机,当然没时间看,有中层干部去他办公室聊聊天,他忽然想起来:“有一张网球票,你去看吧。”“就一张怎么看呢?”中层也不太稀罕。“反正随便你处理了。”该中层就把票送了朋友A。  相似文献   

6.
广告琐谈     
现在看新闻的人常常会向编辑提出这样的意见:这条消息太象广告了。那篇文章的广告味很浓。不仅观者有之,总编辑也时时要对属下提出如是疑问。此类意见和怀颖事出有因,因为很多人愈来愈聪明:与其花费成千上万元刊登一则广告,不如取其中十分之一或者更少些,请来几位记者,“特备菲酌”,“小致薄札”,“谨表谢忱”。省钱且不论,还可把原来只是一家新闻媒介的广告变作多家的宣扬,自吹自擂亦一改而为“客观报道”了。说不定最后还有上峰表  相似文献   

7.
本刊第二期卷首发了一篇《广告有完没完》,是从广告播放的时间说的,本文说一说广告内容方面的问题。 不久前,国家工商局、广播影视总局、新闻出版署、药品监督管理局,先后下发了两个《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对传媒广告宣传、刊播处方药广告的管理。 当前,媒体刊播广告确实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虚假广告。媒体上那种假冒企业、假冒产品甚至根本无此企业、无此产品的广告,时有所见。某个体户在几十家报刊上发布假广告,数千人上当。某家庭广告经营者,在报纸上做了凭空捏造的“科技致富信息”的广告,骗取汇款几十万元。鞋垫可以使人身材增高,化妆品可以使人“今年二十,明年十八”,如此等等。  相似文献   

8.
捡由头     
近几年,我在《工人日报》、《黑龙江日报》、《伊春日报》发表10多篇小言论,所用的由头,几乎都是从业余生活中“捡来”的。从电视中看来的一天晚上,我坐在家里看电视,看到当地电视台播发一则广告:铁力个体快乐幼儿园招生,入园的幼儿公家给交费的每月15元,自费的每月10元。我感到奇怪,为什么公费的比自费的高50%呢?这时我想起有人曾经对我谈过,目前有个别医院、旅店……,一听到“公家报销”几个字,就随意提高价格。如果对方提出异议,他们便说:“反正不掏你个人的腰包!”我认为,这是一种“小家”吃“大  相似文献   

9.
林升栋 《青年记者》2016,(18):22-23
趋势之一:广告隐形化 早上起来看微信,有一条标题很吸引人,“为什么北方人用手洗脸,南方人却用毛巾?”点开来阅读,文章是从问题开始的,“毛巾擦脸更干净吗?一个有趣的事实却是:在更注重清洁、护肤的西方社会,几乎没有人会用湿毛巾擦脸.”接着文章谈到皮肤分泌、毛巾中的细菌繁殖、军队文化,接着谈到洗面奶、毛泽东在东湖宾馆使用过的毛巾,等你过足了信息瘾,文章行将结束的时候,才提出一个问题:“对于只通过毛巾花色和手感来决策消费的人们来说,怎样买一条好毛巾?”解决方案随后,原来是一条毛巾广告.如果不是出于广告研究者的专业敏感,我几乎意识不到广告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新华社西安8月2日电(记者万武义、张新民、张哲锋) 7月25目上午10时,记者在陕西省最大的化肥厂——兴平化肥厂门前看到:三个一堆、五个一伙的人群拉了1里左右,自行车、架子车堵塞了交通,汽车喇叭声鸣叫不停。在厂门西侧的西瓜摊前,四个年轻人围住记者低声问: “要化肥票吗?一张25元,可买两袋平价硝铵!”“你们有几张?”记者问。  相似文献   

11.
《今传媒》2004,(5)
《摄影世界》邮发代号:2-175,全年订阅价153.6元,零售价12.8/册,欢迎读者到全国各地邮局订阅。本刊邮政编码:100803,地址:北京宣武门西大街57号,邮购和广告服务电话热线:010-63074457,010-63074453,邮购和广告联系电子信箱:photoworld@sina.com2005年《摄影世界》月刊,总页码仍为124页,并择时不定期地增加专题内容的页码。《摄影世界》将继续伴您探寻光影世界奥秘,与您分享摄影文化魅力。为回报读者的厚爱,2004年9月1日至11月20日,本刊继续举办“幸运读者奖”活动。读者凭邮局或本刊服务部2005年《摄影世界》全年订阅有效凭证的复印件,注明身份证号码,填写“读者联系表”,一起寄到本刊读者服务部,即可参加抽奖。回函的信封上请注明“幸运抽奖”字样。该活动共设奖300名,奖品总价值2万多元,其中一等奖1名,奖价值2000元的影像产品;二等奖2名,各奖价值1000元的影像产品;三等奖4名,各奖价值500元的影像产品;四等奖10名,各奖价值100元的奖品;幸运奖283名,各奖价值50元的奖品。本刊将于2004年11月底举行公开抽奖仪式,并将一、二、三、四等奖获奖...  相似文献   

12.
有些人尽管认为网络经济是一种泡沫经济,但还是想方设法操作网络股。他们称之为“比傻”游戏,“比傻”游戏的规则很简单:“我很傻,花了这么高的价格买下这只网络股,但我相信总会有更傻的人,花更高的价格,从我手里买走这只股票。反  相似文献   

13.
汤雅雯 《视听界》2013,(6):58-60
收看网络视频的人越来越多,原本只看电视的人,开始既看电视又看网络视频,或者只看网络视频不看电视。这一媒介接触行为的转变,让广告主看到了网络视频的营销价值。“电视模式”+“网络模式”=“视网模”的广告投放模式,或将成为广告投放新趋势。电视广告如何与在线视频广告粘连,使得投放费用“1+1=1”;如何互补,使得投放效果“1+1〉2”,这在广告投放策略上是值得探讨与解析的。  相似文献   

14.
杨玉辰 《军事记者》2005,(11):51-51
每到新年度报刊征订时节,各种花花哨哨的征订广告便相继出现在各个报角刊尾上。看广告如看风景:别致的广告让人舒心陶醉,倍感亲切;而蹩脚的广告使人闹心厌恶,越看越有一种被骗的感觉。其实,哪个编辑部都想为自己的报刊作一个精彩的广告,只是不得要领,或由于过于“功利”使效果大打了折扣而已。手头有一则《消息报》的征订广告,读之使人耳目一新,全文如下:“本报1991年全年订费为21卢布56戈比。在全国报刊涨价的新形势下,我们的报纸将继续生存下去。我们亲爱的读者完全有权拒绝订阅,将订报费作为它用:可以购买924克猪肉,或者买一包美国香烟,…  相似文献   

15.
“让订党报的人看党报.让没订党报的人买党报”“办一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新闻党报”.这是孙刚的追求。2009年以来,《辽宁日报》挺进了零售市场,内容让读者愿意看、看得懂、记得住。改革、党报、长江韬奋奖。这些关键词检索着孙刚这位“老新闻”多年的付出与求索。  相似文献   

16.
大虫 《电子出版》1998,(10):57-57
CyriX233大战K6266大虫我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买第一品牌的,只有那些屈从于广告狂轰滥炸的“菜鸟”们才会被宰呢。我是谁呀?大虫级的“老鸟”。只买最值的东西--给“菜鸟”们攒机时例外。自Cyrix推出5x86以来,我就一直是CyrixCPU的忠实...  相似文献   

17.
新闻采写是项艰苦的工作,要有实事求是的作风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几年来,我采写的一个个先进人物的思想行为给我以启迪和鼓舞。去年冬季,我在团工会整理“双先会”典型材料时获悉:18连女工李玉琴解放思想,广开致富门路,在弃耕碱地上创办开发性林场。次日清晨,我冒着严寒骑车十几公里前去采访。李玉琴告诉我:“80年代了,光凭干劲是搞不好生产的,要学科  相似文献   

18.
一般人认为,电视广告主要是“看”,“听”无关紧要。其实不然。电视广告必须配以形象生动的解说才能取得较满意的广告效果。国外有人提出,好的广告语言应该达到这样的目的:吸引注意、刺激兴趣、引起欲望、促成购买、买后满足。广告语言力求真实、简洁、生动,具有针对性。简洁。电视广告成本较高,在短短的几十秒之内  相似文献   

19.
老友自某报社归来,带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信息:这家报社为“增加收入”,给各编辑组下了个经济指标,一年要拿回多少钱来。于是,编辑们“有枪的使枪,有刀的使刀”,“十八般武艺”全拿了出来,千方弄钱,百计求“益”,最拿手的是用新闻卖饯:我给你发一版稿子,你给我2000元“经济赞助”。我不知道这家报社的经济效益如何,也许很可观吧,沽名钓誉的人总是有的,别说用重金买名誉,只不过“权当作了广告”。你要“经济赞助”,我要少花钱登广告,君子协定,互利互惠。这样做,不是对我们新闻事业的亵渎和玷污  相似文献   

20.
《现代人报》载:花钱看广告。说的足巴黎一年一度的“广告迷之夜”。去年4月29日从午夜开始连续看7小时电视商业广告(共508部,大约一分钟放一部),还得每人化150法郎代价(约折合人民币100元),竟然有2850人乐意参加,而且没有一个中途离场的。由此联想到,如何使我们的广告,除了宣传作用之外,还能使人们得到美的享受,确实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作为一名电视观众,常常为了等待看连续剧,在所谓“最佳时间”内也只好耐着性子看广告了。相比之下,看着想着,就有几句话要说。对当前的电视广告大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