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近体诗、词、曲。古体诗又叫“古风”,是和近体诗相对的诗体,其名始于唐代。唐人把唐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  相似文献   

2.
韦秀芳 《学语文》2002,(5):17-17
绝句是唐代的新诗体,是中国诗歌后起的体裁,它起源于歌谣,初唐始正式形成,遂风靡天下,成为“抒情诗的最好形式”。清人王夫之说:“自唐以后,不能作七言绝句,直是不当作诗。”(《姜斋诗  相似文献   

3.
近体诗又称格律诗,它包括律诗、绝句和长律。这种体裁的诗歌兴起于齐梁,完成并盛行却在唐代,所以唐人把它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而把唐以前的汉魏六朝诗称为古诗(包括五言、七言和乐府),把唐以后模拟古诗,不按近体诗格律写的称为古代诗或古风。  相似文献   

4.
在唐代诗歌发展的历程中,可谓名家辈出,佳作如林。诗歌题材丰富多样,体裁成熟完备,风格流派并彩纷呈,创作手法各具特色。遨游于诗泊之中,含英咀华,令人倾心陶醉。唐代诗歌遗产中,送别诗占有相当的数量,成为众多题材中独领风骚的一支奇葩。“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由此可看出古人对于离别的动情。“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蹊路侧,恨恨不能辞”可以代表这一  相似文献   

5.
律诗、五言律、七言律律诗,是我国古代诗体中按照声律(押韵、平仄)和字数的严格规定而写成的有一定格律的诗。旧体诗的分类有两种:一是按格律分;一是按字数分。按格律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大致说来,唐以前的诗叫古体诗,又叫古风、古诗,如汉魏六朝的诗,这种诗不象唐以后的诗那样讲究格律,形式比较自由。唐代以后产生的诗习惯上叫近体诗  相似文献   

6.
李东阳称“唐人不言诗法”,而实际上唐人不但言诗法,而且其诗法理论是相当丰富和深刻的,与诗歌发展的历史进程相适应,唐代的诗法理论以近体诗为主要讨论对象,探讨并最终解决了声律、偶对、势体等重大理论问题,进而促进了近体诗学及近体诗创作的全面成熟和繁荣。  相似文献   

7.
南宋中后期,道学中人与江湖派、四灵对诗歌的体裁有不同的取向。道学中人朱熹、张栻推崇古体诗创作,排斥近体诗的写作;四灵则大多写作近体诗,较少有古体诗创作;江湖派则在两可之间。这三个不同的创作流派对诗歌体裁的选择有着不同的思想渊源,主要取决于他们对诗歌体裁及诗歌发展的认识。然而,在实际的创作活动中,他们中有的派别则违反了他们所提倡的诗学思想。通过梳理这三派的诗学思想,比较他们在实际创作中不同诗体的数量,可以理清南宋中后期文坛存在的关于诗歌体裁争论的现象及根源,解析道学派的诗学思想与现实创作中的矛盾成因。  相似文献   

8.
赠王粲     
古体诗也叫古风,与近体诗相对而言。这种诗体是近体诗形成前,除楚辞外的各种诗歌体裁。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古体诗这些特性决定了其内容较少受到形式的限制,呈现出诗歌语言自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课本选有数十首古诗,这些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篇,意境深远,音韵优美,对于增进儿童知识、发展儿童语言、陶冶儿童情操,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要教好古诗,首先要了解古诗,把握古诗的基本特点,否则就无法组织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体现不出古诗教学的特色。小学语文课本所说的“古诗”一般来说是泛指清代以前的诗,它主要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近体诗即是格律诗,它兴盛于唐代,唐人把这种新出现的讲究格律的诗体按其所处的时代称为近体诗(又称今体诗),而把唐以前的不拘格律的诗体称为古体诗。我们今天仍沿用这种说法,把讲究格律的诗叫近…  相似文献   

10.
2003年上海春季高考以唐代诗人杜牧的《过华清宫》和宋代诗人杜常的《题华清宫》为题,问从内容上看属于什么诗。答案本来很简单,应该是咏史诗,但很多同学却乱答一气。因此我们有必要在这里谈一谈古代诗歌的分类。按是否讲平仄、有韵脚,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不讲平仄,在押韵方面也没有严格要求。说白了,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近体诗则是讲平仄、有韵脚的诗,成熟在唐代。唐代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自唐代起便有了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分。一种格律严格,讲究平仄、对仗和叶韵的诗体,在初唐得以定型,在盛唐臻于成熟。为与以前的古体诗相区别,唐人将其称为"近体诗"、"今体诗"或"格律诗"。近体诗包括排律、律诗、绝句三大类,其中以律诗为代表。律诗又分为主要指五言律诗、六言律诗、七言律诗三种。排律主要由五言排律、七言排律二者构成,且有长律、大律之称。由首都  相似文献   

12.
纵观中国古代诗歌三千年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到,每一种重要的新兴诗体出现之后,都会带来一场诗歌艺术的繁荣。诗三百篇代表了最古老的诗体的精华,此后,楚辞兴而有屈宋之作;五言诗起,乃有曹、阮、陶、谢诸家;近体诗成,遂使唐代蔚为诗之大国;词兴于唐,至宋而大盛;曲源于宋金,至元而风行。这个事实告诉我们,历代诗歌的盛衰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诗体的演变不能不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因此,我们要全面认识古代诗歌发展的历史,就不应忽视对诗体演变的研究。诗体就是诗歌的形式。古代诗体的不断演变,反映了时代对诗歌形式的影响,也反映了历代诗人对理想的诗歌形式的追求。就诗体自身来说,在演变过程中也要受其内部规律的制约。这些都是应该深入研究的,本文拟就诗体演变的内部规律问题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希望引起大家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正> 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诗体。由于它对诗的字句、声韵、对仗等有严格的规定,而有别于唐以前的古体诗,所以后世叫它近体诗或今体诗。近体诗包括绝句、律诗和排律。其中又以律诗为代表。我们讲近体诗的格律,主要讲律诗的格律。弄懂了律诗的格律,绝句和排律的格律就迎刃而解了。因此,律诗的格律便自然成为教学的重点。 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一书中,将律诗的特点概括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的文体,按照语言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三大类:韵文、骈文、散文。韵文包括诗歌、辞赋、颂赞、箴铭、碑志、哀祭等六类文体。1.诗歌包括古体诗、近体诗、词、曲,它们都是押韵的。古体诗又叫“古风”,是和近体诗相对的诗体,其名始于唐代。  相似文献   

15.
唐代边塞战争是唐王朝与边境上的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互有攻代的战争,如何评价唐代边塞战争的性质,关系到对反映这段战争的诗歌的评价。本文认为,虽然唐王朝与边境上的少数民族政权王有攻伐,但从战争的起因与发展来看,几次主要的边塞战争如唐与突厥、吐蕃等都是唐王朝受到侵略后才予以反击的,其反击的政治目的是“保境安民”,其军事战略是“积极防御”,唐王朝的防御与反击属于正义之战,反映唐王朝边塞战争的诗歌多是充满爱田激情的好诗。肯定唐王朝的边塞战争为正义之战,肯定唐代边塞诗为爱国主义的好诗,不会影响今天的民族感情和民族团结。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共有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6.
胡适是中国新诗的创始人。胡适在尝试“白话诗”创作的动机,是为了证明“白话语词”也可以入诗。不过,后来胡适所提出“诗体大解放”的理论实质,却是“打破中国传统诗歌形式”。胡适在《白话文学史》之中所列举的众多传统白话诗人的诗歌作品,证明了白话语词可以入诗的观点,同时证伪(而不是证明了)他的“诗体大解放”的诗学主张。胡适不能区别“白话语词入诗”和“诗体大解放”的两种诗学主张的不同学理,源于胡适对于白话概念的模糊认识、以及他对于白话诗概念的两次不同定义。  相似文献   

17.
六句律论略     
六句诗作为一种重要的诗歌类别,在《诗经》时代即已盛行。伴随着齐梁时期格律的不断完善和渐次渗透,六句诗又吸取了新的声律因素,进而发展成为近体诗苑中一种特殊的律诗样式,即六句律。有唐之后,六句律的创作大放异彩。虽然其创作的繁荣程度远远不及五、七言律诗,但作为时人的创作喜好之一,六句律本身就具有不可忽视的艺术价值,尤其是唐代的大诗人李白。在六句律的创作中,李白自觉地融入了"复古"与"新变"的诗学思想,于其时通行诗体创作之外另辟一片新的艺术天地,成为六句律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8.
庚肩吾是名的宫体诗作家,传世诗内容丰富。他的应制诗和企慕隐逸诗多以山水描写为主,对唐代山水诗派产生了很大影响。他还是继承永明诗歌理论的探索和实践,为唐代近体诗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六句诗作为一种重要的诗歌类别,在《诗经》时代即已盛行。伴随着齐梁时期格律的不断完善和渐次渗透,六句诗又吸取了新的声律因素,进而发展成为近体诗苑中一种特殊的律诗样式,即六句律。有唐之后,六句律的创作大放异彩。虽然其创作的繁荣程度远远不及五、七言律诗,但作为时人的创作喜好之一,六句律本身就具有不可忽视的艺术价值,尤其是唐代的大诗人李白。在六句律的创作中,李白自觉地融入了"复古"与"新变"的诗学思想,于其时通行诗体创作之外另辟一片新的艺术天地,成为六句律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0.
崔庆昌是朝鲜朝时期著名的“三唐诗人”之一。他所创作的近三十首边塞题材的诗歌,不管是从创作主题、诗体还是艺术手法来看,都接近于包括贞元、元和等时期在内的中唐诗风。崔庆昌还效仿初唐的陈子昂作有《感遇十首,寄郑季涵》,在诗体、题材内容等方面都明显体现出对后者的继承关系,但也存在一些差别,具有创新之处。其《白云洞》、《题听松堂》等诗则具有盛唐、中唐诗歌的风韵。崔庆昌并不仅仅局限于宗唐,也向陶渊明等魏晋诗人学习,其《到庐》、《古意二首》等诗深得魏晋诗歌的精髓。崔庆昌的诗歌除了部分诗作具有模拟太甚的缺点,朝鲜朝李眸光、柳梦寅等诗话家对此也从各个不同角度指出了其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