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木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的“大哥”,它的体积是地球的1300多倍。然而,这位大哥体形虽大,却是外强中干,它的平均密度还不及地球平均密度的1/4,平均下来,每立方厘米的物质仅重1.33克,只比地球上的水稍重一点点。这其实是给我们暗示一个信息,木星是颗液态的星球。的确如此,如果我们有一天能够登陆木星,会发现我们的登陆舱漂浮在一片汪洋大海上!木星没有地球陆地那样的固体表面,它的表面是液态氢形成的海洋。这是因为木星的表面温度太低,氢不是以气体、而是以液体的形式存在。给木星套上人造地壳人类不是浮游生物,因此无法直接定居在木星表面的海…  相似文献   

2.
太阳系大奖     
太阳系中最热的行星是哪一颗?磁场最强的行星是哪一颗?四季变化最激烈的行星是哪一颗?包含地球在内的太阳系九大行星,如果像这样彼此竞争,优胜者究竟会是谁呢?体型奖行星如果以半径大小彼此竞争,赤道半径约71000千米的木星将是优胜者,我们的地球(赤道半径约6300千米)居第5名,仅为木星大约1/60的冥王星(赤道半径约1100千米)则居最后一名。像这样以实际的数值比较行星,大家可能还无法体会。因此我们将地球视作直径1厘米的“弹珠”,继续比较。以这个尺度来说,最大的木星为“铅球”,居第2名的土星为“垒球”,居第3名的天王星与居第4名的海王星约…  相似文献   

3.
你有没有想过,在地球成为生命家园的过程中,木星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忙碌的太空交警木星距离地球6.28亿公里,是地球与太阳之间距离的4倍。地球上的生命和木星有什么关系呢?天文学家认为,在把水送到地球和把小行星及彗星对地球的破坏性撞击减轻至最低程度方面,木星功不可没。它的强大引力将诸如彗星这样的太空碎片清除得干干净净,为生命在地球上的演化创造了一个安全的环境。综观太阳系的历史,木星曾经扰乱了无数天体的运行轨道。由于木星的质量是地球的318倍,所以其产生的引力非常大。1994年7月,舒马克—利维9号彗星被木星所吸引,偏离…  相似文献   

4.
地球上是越来越拥挤了,人口爆炸性增长,土地紧张,资源匮乏。人口增长的趋势如果不改变的话,人类移居其他星球就成为必然的选择。这不,已经有人开始盘算着用木星及其卫星制造一个小太阳系,然后移居过去了。质量不足的木星系在太阳系中,木星、土星和天王星被称之为气体凝聚的行星。这些行星的表面覆盖着以氢、氦为主的液体,一片汪洋,看不到固体。以木星为例,它没有固体表面,在大气层之下是液体木星幔。那是在巨大的压力下,氢变成液体而形成的深达7万公里的海洋。液氢旋转不息地流动,使木星具有强大的磁场。木星的直径是地球的1316倍,表面重力…  相似文献   

5.
木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的老大。夜晚,当我们仰望夜空时看到的第三颗最明亮的星就是木星,其亮度仅次于月亮和金星。木星的赤道直径约为142,800公里,其体积是地球的1,316倍,质量为1.9×10~(30)克,相当于地球质量的三百多倍,是所有行星总质量的两倍多。截至目前,科学家们认为:木星主要由气体构成,铁和硅等构成了木星的  相似文献   

6.
《科技新时代》2006,(3):44-45
一颗足球场那么大的小行星正在飞来,如果它一头撞上地球,面积与美国特拉华州相仿的区域将会遭到灭顶之灾。怎么办,现在通常的想法是用核导弹将其击毁,或者用撞击器将其撞离轨道。但是这两种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即使准确击中了目标.小行星的碎片依然可能击中地球。  相似文献   

7.
在距离太阳大约8亿公里的地方,有一颗巨大的行星,它就是木星。我们若从太阳出发掠过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后,乍一看到木星时肯定会大吃一惊,“太阳系竟然存在如此巨大的行星?” 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一颗行星,它的体积是地球的1300多倍,质量也大得惊人,大  相似文献   

8.
星球之战 一颗行星捕获一颗小型天体并不足为奇,木星就是这方面的大师.木星的质量大约是地球的320倍,离太阳的距离是地球距离太阳的大约5倍.在这样的距离下,太阳的引力变得很弱,木星能够捕获一颗小天体因此也不觉得奇怪了.  相似文献   

9.
木星凶杀案     
地球上的风暴通常会在几天内形成和消失,然而在木星上,风暴可能会持续几百年之久。最著名的“大红斑GreatRedSpot,GRS)”已经持续了300多年,它是一个巨大的反气旋风暴,直径是地球的3倍。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仍然不清楚木星红斑变红的原因,有理论认为是强烈的风暴从木星大气深处卷起了含磷的微粒等空间物质,在阳光的照射下这些微粒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红斑变红。位于GRS南部的第二大红斑“RedSpotJr”出现于2006年上半年,它曾两次在GRS的边缘通过而完好无损。  相似文献   

10.
同木星、土星这样的巨行星相比,地球实在是太渺小了。比如木星直径14万多千米,它的庞大身躯可以装下1300多个地球小弟,而它的质量是地球的300多倍。巨行星是如何形成的?这一直是天文学家想要解开的太阳系谜团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未来,即使发现了类似地球一样的太阳系外行星,我们恐怕也无缘从近处一睹“芳容”,因为它们实在离地球太遥远了。但难道我们对它们的了解只好就此止步了吗? 得益于观测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未来10年,太阳系外的行星将会应接不暇地涌进我们的视野。它们中多数可能是类似木星的气态巨行星,因为此类行星质量巨大,最容易被观测到,但也会有类似地球的、主要由岩石构成的行星,而且质量可能是地球的好几倍。我们不妨把后一类行星称为“超级地球”,这类行星目前已经发现30多个。它们是宇宙中外星生命家园的理想候选者。  相似文献   

12.
张唯诚 《百科知识》2010,(15):26-27
那景色是超自然的,闪电不断,暴雨倾盆,高达48千米的塔状云团一面翻滚聚集,变幻无常,一面被时速160千米的风驱赶着在天空狂奔,那云团比地球上的高3倍,闪电的强度是地球上的近10倍,雷暴的范围超过960平方千米。不错,这里不是地球,欢迎你来到了木星。  相似文献   

13.
资讯     
正木星闪电的秘密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一直对木星闪电的起因感到迷惑。"朱诺"号木星探测器任务小组的科学家发现,木星闪电实际上是地球闪电的"翻版",但闪电的分布与地球不同。"朱诺"号上的微波辐射探测仪可以记录频谱范围很广的木星无线电信号。它检测到了377次闪电放电,范围在兆赫-吉赫之间,与地球的闪电相同。但不同的是,木星  相似文献   

14.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对于1994年7月的社会热点——彗星与木星大碰撞,人们至今仍保持着相当高的热度,且有持续升温的趋势。一方面,像彗木大碰撞如此严重的宇宙事件确实千载难逢,人们眼看着“苏梅克-利维9号彗星”(1993年中被发现的第五颗彗星,按惯例称为1993e)的碎核频频撞向木星——太阳系里的最大行星,把它撞得伤痕累累。另一方面,不少人想知道:会不会有那么一天,另一颗彗星也这样撞到地球上来?人类将会怎样?科学家告诉我们,1993e彗星共有21块较大彗核碎片与木星相撞,所产生的能量总和约40万亿吨梯恩  相似文献   

15.
<正>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没错。但是在地球周围还可能有一些来自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的"临时卫星"。通常情况下,这个小行星带的小行星不会与地球有任何交集,但是有一部分小行星由于轨道的原因,会跑到地球附近,并绕地球运行。科学家们曾经发现过这类小天体  相似文献   

16.
<正>其实不管你在哪个行星上,你的年龄都是一样的。不过如果是按照其他行星上的时间,比如火星年、木星年,而不是地球年来算的话,那情况就不一样了。首先我们得知道每个行星的公转周期:水星:0.241年、金星:0.615年、地球:1年、火星:1.881年、木星:11.86年、土星:29.46岁、天王星:84.01岁、海王星:164.8年、冥王星:248.6岁。  相似文献   

17.
正地球向来规规矩矩地沿轨道行进,从不任意妄为。但是如果哪天这个"老实人"非要越矩,脱离既定轨道,会发生些什么呢?如果地球脱离了轨道,那多半是因为太阳由于某种原因消失了,或者另一个更大的星体闯入了太阳系,向系内行星施加了比太阳引力更强的拉力。"出轨"之后,一切力的平衡就不存在了,地球很可能在太阳引力的作用下,直接朝着太阳的方向撞过去。地球绕着太阳转动,这个轨道是一直以来让我们免于被太阳吸走的重要  相似文献   

18.
疯癫的行星     
正习惯了地球四季的我们如果到开普勒-413b上住一住(虽然它并不适合人类居住),肯定会让我们不知所措。开普勒-413b距离地球约2300光年,是一颗质量为地球质量65倍的气态巨行星,它围绕着由一颗橙矮星和一颗红矮星(橙矮星的质量大约是太阳的0.5至0.8倍,而红矮星的质量大约是太阳的1/5,甚至更小)组成的双星系统公转,公转一周约66天。看起来这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不过它却有怪异的一面。  相似文献   

19.
孝文 《今日科苑》2011,(12):50-51
虽然"世界末日"并不是朝夕就会发生的事情,但是人类消亡事件可能会随时发生。一颗巨大的、非常规小行星突然撞上地球,或者遭遇变异和以前从未见过的怪异病毒的侵袭,都会导致人类走向灭亡。  相似文献   

20.
孝文 《金秋科苑》2011,(12):50-51
虽然“世界末日”并不是朝夕就会发生的事情,但是人类消亡事件可能会随时发生。一颗巨大的、非常规小行星突然撞上地球,或者遭遇变异和以前从未见过的怪异病毒的侵袭,都会导致人类走向灭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