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旭 《知识窗》2004,(10):35
或许受科幻小说的启发,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们正研制一个会说话、会思考、会飞的机器人,担当空间站里的宇航员助手.这名机器人名叫"帕里克",它更像科幻电影里的人物,而且是一个具有人工智能、有动力、能漂浮、会说话、用计算机控制的宇航员助手.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I0019-I0020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局研制的最新人形机器人R2近日在国际空间站上开展工作,科学家研制该机器人的目的是为了接管空间危险任务,研究团队将R2机器人喻为“第七船员”,意味国际空间站上第七名机组成员,此外,研制空间机器人的技术也有助于汽车和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R2机器人有着与人类相似的外观,但是只有上半身,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5):I0016-I0016
腾讯科学讯(Everett/编译)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局研制的最新人形机器人R2近日在国际空间站上开展工作,科学家研制该机器人的目的是为了接管空间危险任务,研究团队将R2机器人喻为“第七船员”,意味国际空间站上第七名机组成员,此外,研制空间机器人的技术也有助于汽车和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R2机器人有着与人类相似的外观,但是只有上半身,这是因为在空间站中“脚”的用于并不大,美国宇航局正在对这款新型机器人进行严格的测试,科学家们通过地面远程指令对机器人输入命令。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机器人被设计和制造出来,进入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探索和利用太空的过程中,空间机器人同样发挥了它们的作用,代替或协助人类在太空中进行科学实验、出舱操作、空间探测、处理日常事务等活动。目前,在国际空间站上忙碌的不仅是航天员,一些机器人也陆续地登上空间站,成为航天员的工作伙  相似文献   

5.
正宇航员是份令人羡慕的神圣职业,可以在茫茫太空中望到人类赖以生存的美丽蓝色星球——地球。在零重力的太空国际空间站,可以像鱼一样随意飘浮、漫步在空中,可以倒立着打太极,甚至可以像超人,一只手能举起200千克的重物。这听起来是不是很神奇、炫酷?让人对宇航员的工作心生崇拜与深度向往?但是你知道吗,长期生存在失重的环境中,会对人类等地球生物的健康造成相当  相似文献   

6.
《发明与创新》2011,(7):42-42
为了能在太空中长期生存,各国科学家正在国际空间站尝试研制种植性农场,其目的就是为未来人类在前往太阳系外行星的漫长旅途中的生存提供应对方案。空间农场不仅能消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可补充宇航员呼吸上的供给。  相似文献   

7.
资讯     
<正>微生物"入住"空间站在地球上方约400千米处运行的国际空间站上,不仅生活着宇航员,还有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其中源自人类皮肤的细菌占多数。现有观点认为,空间站微重力环境总体上不利于微生物生存,但一些幸存下来的微生物可能毒性会变强。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利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空间站的尘埃样  相似文献   

8.
<正>人在失重的情况下,心脏会变得圆一些。最近,美国科学家对12名宇航员的心脏,分别在他们离开地面之前,以及从国际空间站返回之后不久进行了超声波扫描。此外,他们还训练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用超声波装置对自己的心脏扫描。结果显示,宇航员原先梨形的心脏,在太空微重力的条件下,变圆了。根据心脏长和宽的比例,平均变圆了大约9.4%。尽管心脏的这种变形,等宇航员返回地球之后,会慢  相似文献   

9.
在科幻小说中,机器人能够复制自身,于是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的威胁。如今,机器人正在掌握复制自己的本领,小说中的一幕就要变成现实了。  相似文献   

10.
<正>中新网9月26日电据俄媒26日报道,早前从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升空的俄罗斯"联盟"号TMA-14M载人飞船顺利与国际空间站对接,船上三名宇航员已经成功进入空间站。报道称,飞船自动停靠到对接舱。三位宇航员已经打开舱门顺利进入到国际空间站。虽然飞船的一个太阳电池板未打开,但没影响飞船对接。新抵达的宇航员受到了空间站同事们的热烈欢迎,而这三位新抵达的宇航员首要任务是认真了解空间站内的紧急逃生通道。报道称,此次迎接仪式上没有送上传统的"面包和盐"(俄罗斯迎接贵宾习俗)。而以往,空间站工作人员通常会呈上放有盐和面包的托盘迎接新同事。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7):I0001-I0002
新华社莫斯科5月29日电(记者贺颖骏)俄罗斯飞行控制中心29日宣布,搭载新一期国际空间站宇航员的载人飞船已抵达国际空间站,3名宇航员成功“入住”空间站。莫斯科时间29日6时30分左右(北京时间10时30分),搭载国际空间站第36/37期考察组成员的“联盟TMA-09M”载人飞船成功与国际空间站自动对接。对接约2小时后,过渡舱门打开,宇航员顺利进入空间站。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们知道,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在太空中近光速旅行的人,会比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更年轻一些。那么,人如果一直待在太空中生活,是否也衰老得慢些呢?最近,德国科学家对比了3名宇航员出发前和从国际空间站返回地球之后的皮肤。他们发现,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待了199天之后,相比从地球出发之前,皮肤中的胶原蛋白变多了,但  相似文献   

13.
正当人们还沉浸于进入2016年的欣喜中时,在头顶402公里外的国际空间站里开出了一朵花。这是美国宇航员斯科特·凯利在地面科学团队支持下培育出的一朵百日菊,它是人类在外太空培育的第一朵花。对于日夜照顾它的宇航员凯利来  相似文献   

14.
西悦  NASA 《科学大众》2008,(11):12-13
我们在关注神舟七号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在国际空间站(ISS)上的宇航员啊,他们可是好几个月都要待在距离地球几百千米的空间站上哦。你们可能会想,进驻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总是会非常忙碌吧。不过忙归忙,也有忙里偷闲的。2008年6月登上国际空间站的美国宇航员格雷格·查米托夫就是一个。他天天跟地球上各个航天控制中心内的飞行控制员们下国际象棋,进行"天地大对弈"。这下棋的故事,还要从查米托夫飞入太空时说起。当时,他随身携带了一副质量很轻的国际象棋,棋子能通过一种尼龙毛刺粘附在棋盘上。在这里还真要表扬一下查米托夫呢。他在2008年8月1 3日下的一盘棋以获胜而告终。此后,查米托夫选择了同下6盘棋——他同时和6个地面控制室内的6组挑战者进行对弈。  相似文献   

15.
太空摄影师     
2003年5月4日,俄罗斯“联盟-TMA2”载人飞船在哈萨克斯坦境内成功着陆,美俄3名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工作近6个月后,重返地球。这3名宇航员自2002年11月开始一直在国际空间站工作,他们原定于2003年3月初返回地球,但由于“哥伦比亚”号失事,他们的归期被迫拖延了两个月。4月28日抵达国际空间站的两名宇航员接替了他们的工作。这3名宇航员分别是美国的佩蒂特、鲍尔索克斯和俄罗斯的布达  相似文献   

16.
将于10月12日奔赴国际空间站的第18期长期考察组成员在驻站期间将开展医学试验.帮助宇航员减轻在失重条件下的身体不适感,保持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近日科学家发明了一种超级强大的人工肌肉,或能将科幻小说中的技术变为现实,将人类打造成超人。据这项技术的发明者称,这种人工肌肉的潜在用途之一便是应用到超级强壮的机器人身上,它能在  相似文献   

18.
正什么是机器人?简单来说,就是一种自动机械。从古代开始,人们就一直致力于研究一种工具能替人类劳作。三国时代,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其实就是一种自动机械。时间来到21世纪,机器人走进现实来到了我们身旁,但真实的机器人并不只是我们在科幻电影里看到的那些“人形机器”,更多的则是模样各异的家伙,甚至有些“机器人”没有“身体”,但都能为人类服务。  相似文献   

19.
科技快递     
把尿液当水喝国际空间站宇航员不久前开始饮用由他们的尿液、汗液等循环处理制备的水,这在人类太空探索历史上还是头一回。这种特制水是由美国宇航局研制的水循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8):I0007-I0008
<正>一种内嵌传感器、并能移动和伸缩的"布机器人"即将大显身手了。它们将会帮助未来的机器人获得拥有"触觉"的"皮肤",成为增强人体力量和耐力的机器人外衣,减轻飞行员和宇航员航行时受到的冲击力,还可能成为人类探索太空的得力助手。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研究人员在构成机器人的棉质布料中,混合了由柔性聚合物制成的传感器和记忆金属制成的线状驱动器。记忆金属在加热升温时,便会蜷曲收缩,使布料"动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