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物理中静力学问题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二是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在《物体的平衡》这一章中,学生难以掌握的是静力学中的极值问题。这里主要讨论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平衡时极值求法。〔例题〕如图1所示,今以力F阻止物体从斜面上下滑,斜面的倾角为!,!大于临界角!s("s=tg!s)。设物体的质量为m,物体与斜面的摩擦系数为"s,问阻止物体下滑的力F与斜面成多大角度时,所需的力最小?〔解〕此题可用两种方法来讨论:第一种方法用正交分解法,用求三角函数极值方法来求极值;第二种方法是根据物体受力平衡条件,经分析力…  相似文献   

2.
全卷总分116分,第一卷题型为选择题,第二卷题型有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和选考模块题(选考模块题中可以包含选择、填空、实验、作图、计算等答题形式)。一、物理试题考查的内容1.2011年涉及的考点(1)力与运动的关系:试题不仅考查了力的平衡,还考查了学生对力与运动关系认识的深刻性,尤其注重对运动现象与其  相似文献   

3.
动态分析问题是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重要题型,其问题可以涉及到力、电、热、光各部分知识,一直成为高考考查的热点内容.因此掌握分析这种问题的一般方法,在高考复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力学中的动态问题分析 1.变动中力的平衡问题的动态分析 (1)矢量三角形法 物体在三个不平行的共点力作用下平衡,这三个力必组成一首尾相接的三角形.用这个三角形来分析力的变化和大小关系的方法叫矢量三角形法,它有着比平行四边形更简便的优点,特别在处理变动中的三力问题时能直观的反映出力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一、分析静力学的基础是虚位移原理.虚位移原理既来源于斯蒂文和伽利略等人在研究杠杆、斜面和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工作规律而得出的“得之于力,失之于速”这一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也来源于人们对简化非自由质点系平衡问题计算的实际需要,因此分析静力学的产生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很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5.
动态分析问题是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重要题型,其问题可以涉及到力、电、热、光各部分知识,一直成为高考考查的热点内容。因此掌握分析这种问题的一般方法,在高三物理复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动态分析问题在力、电、热、光各部分知识中表现出来的形式和分析方法不尽相同,本文就动态分析问题在这些知识中表现的形式谈一些分析的方法,供师生在此问题的复习时作一个较为系统的参考。一、力学中的动态问题分析1.变动中力的平衡问题的动态分析①矢量三解形法物体在三个不平行的共点力作用下平衡,这三个  相似文献   

6.
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物体的平衡问题,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法。一、合成平衡法当物体受三个力而平衡时,常常根据任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来求解,即将三力平衡,化为二力平衡的问题。例1如图1—1所示,斜面倾角为θ,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该斜面上匀速下滑,则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大小,方向。解析如图1—2所示,物体受三个力作用:重力mg、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F2和摩擦力F1。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指的是F2和F1的合力F,根据力的平衡条件知,F与重力mg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F=mg,方向竖直向上。1.相似三角形法如果作图得到的是普通平…  相似文献   

7.
<正>"静力学"在高考中的考点是"共点力的平衡",在考查这个点时会涉及"力的是矢量性"和"力的合成和分解"两个考点.主要以选择题出现,以生活中的情境为背景,很多学生不能将知识深入理解并运用于情境中,导致失分.下面对学生疑惑的问题进行分析.一、高考中静力学及研究对象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系的作用下平衡条件的科学.解题时,注意,"力系"指物体上的多个力;"平衡"指相对于惯性参照系静止或匀速运动.力产生两个效应:一是外效应,指物  相似文献   

8.
多个共点力平衡问题,是静力学中常见的问题.多个共点力平衡问题可以转化为三力平衡问题,三力平衡问题又可以转化为二力平衡问题.因此,二力平衡问题是解决多个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基础,三力平衡问题是解决多个共点力平衡问题的重点.由于三力平衡问题在静力学问题中占有较重的份量,故本文仅对求解三力平衡问题所运用的数学知识和方法,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高中物理中的模型多种多样,斜面模型和传送带模型是高考中经常出现的模型类型,所以对于这些模型的总结归纳非常必要。一、斜面模型在静力学中,通过整体法对物体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方法。静力学中,对系统的一部分进行受力分析,会使问题复杂化,而通过对整体进行分析,可以大大简化问题,更好地理解物理中的整体思想。  相似文献   

10.
【高考命题预测】高考对本专题内容的考查,主要是结合平衡问题考查弹力,摩擦力及力的合成和分解知识,考查弹力的变化及摩擦力的变化;有时结合牛顿第二定律进行综合.题型以选择题为主,题量一般1至2题.  相似文献   

11.
物体在共点力 (力的作用点在一点或力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 )作用下的平衡条件为 F合= 0以及 M合 =0 .在静力学问题中 ,往往善用F合 =0这个平衡方程去解决 ,其实 ,将 M合 =0应用于静力学问题有时更显得方便和明了 .例 1 如图 1所示 .重为 G的均匀物体球受竖直挡板和斜面体的作用处于静止状态 ,试求物体球对斜面和竖直挡板的压力各是多大(θ角已知 ) .图 1        图 2解 以球体为研究对象 ,其受力情况如图2所示 .以 D1 为支点 ,且设球体半径为 R,则N1 对 D1 点力矩为零 ,N2 、G对 D1 点力矩平衡 ,有N2 · Rcosθ=G· Rsinθ,…  相似文献   

12.
一、高考考查分析综观近 1 0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 ,不难发现高考对静力学知识的考查特点 :1 不在同一直线上共点力的平衡 ,仅限制在三个力以内 ,且三力组成直角三角形 ,不需用正弦、余弦及拉密定理求解 .2 凡属连接体的平衡 ,均限制在相互正交的两直线上共点力的平衡或同一直线上共点力的平衡 ,其连接方式是通过弹簧或软绳相连 ,而未出现与硬杆相连情况 .因为与硬杆相连往往涉及到转动力矩平衡 .3 .纯属静力学的考题 ,难度不大 ,一般为较易或中等难度的题 ,仅出现在选择题与填空题中 ,占总分 4%左右 .近 1 0年全国高考静力学考题统计年份题…  相似文献   

13.
一、平衡法和分解法三力平衡问题既可以用平衡的观点(根据平衡条件建立方程求解)——平衡法,也可以用力的分解的观点求解——分解法.两种方法可视具体问题灵活运用.例1如图1所示,比滑斜面的倾角为θ.有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用光滑挡板A、B挡住,挡板A沿竖直方向.挡板B垂直斜面,则两挡板受到a、b两个小球压力大小之比为____,斜面受到a、b两个小球压力大小之比为____.  相似文献   

14.
三角形木板、楔形木块等斜面体上面放置小滑块,是一类简单的连结体问题,分斜面体固定与可动两种情况.这类问题考查的知识因素是(1)受力分析(2)物体平衡(3)牛顿定律等为主,考查的思维能力要求是,熟练运用隔离法、整体法解题.这类问题联系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很强,应试时稍有疏忽就会出错,因此高考中经常编拟这方面题。  相似文献   

15.
动态分析问题是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重要题型,其问题可以涉及到力、电、热、光各部分知识,一直成为高考考查的热点内容.本文就动态分析问题在电学知识中表现的形式谈一些分析的方法,供学生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问题是静力学中的核心内容,也是动力学的基础,是历年来高考的热点和重点,在高考中既有运用平衡条件进行判断的选择题,又有运用平衡条件结合其它知识进行求解的计算题,因此平衡问题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在物体平衡的问题中考的最多的是三个力作用下物体平衡问题。纵观各类参考书发现对这类问题解法不一,方法有:正交分解法、力的分解法、力的合成法、正弦定理、相似三角形、矢量三角形法。有的题用这种方法简单,有  相似文献   

17.
石艳 《考试周刊》2013,(35):6-6
<正>辨析题是政治高考中长期保留的"经典题型",它辨析结合,重在分析,是考查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一种好题型,也是高校选拔人才,提高考试区分度的一种很有价值的题型。辨析题就是要求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知识对考试中提供观点和材料进行科学的辨别和分析,从而说明理论问题或现实问题的一种题型。这种题型不仅可以考查考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而且可以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它难度大、要求高、区分度强,特别有利于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静力学中经常出现物体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且该类问题的解法较多,如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等.在本文中,着重讨论利用力的矢量三角形来分析和求解这类问题.  相似文献   

19.
力的平衡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之一,贯穿整个力学的学习,也是中考命题的热点,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学习重点;判断物体受到的力是否为平衡力是难点. 一、考查平衡力的概念 一个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这几个力就是平衡力.考查题型一般是选择题或填空题,当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的作用时,物体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当物体受到非平衡力时,物体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解题时注意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不要混淆.  相似文献   

20.
一、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在静力学平面一般力系中,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是重点。解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在课堂上已经进行了讨论,这里只补充以下几点。1.物体系统的外约束是两个固定铰链连接时,一定可以通过研究整体的平衡,解出两个未知力。如图一所示,不论AC和BC板上受什么样的外力,A和B处的约束力按AB联线和垂直AB方向分解,一定能解出Y_A和Y_B。再推广一点说,当研究对象上有四个未知力时,只要有三个未知力是汇交于一点的,对此点写力矩平衡方程就可以解出一个未知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