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一、示例:浓硫酸与碳单质的反应1.提出问题。浓硫酸能否氧化非金属单质?2.收集信息。①在常温下,浓硫酸跟某些金属如铁、铝等接触,能够使金属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内部金属继续跟硫酸起反应。因此,可以用铝、铁槽车运输浓硫酸。②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可氧化不活泼金属铜,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③单质碳能被氧化为二氧化碳(稳定产物)或一氧化碳(不稳定产物,可被进一步氧化)。3.提出假设。浓硫酸和单质碳,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水。4.验证假设。方案一:气体产生白色沉淀(推知有CO2)通入…  相似文献   

2.
以浓硫酸与铜共热买验为题材的命题,不少存在着背离实际的两种误解:一种认为,铜与浓硫酸共热时铜丝表面变黑,说此黑色物质是CuO;另一种认为,过量的铜与一定量的浓硫酸共热反应时,经一段时间反应后,由于硫酸的消耗和水的生成致使浓硫酸变为稀硫酸,反应停止,铜和硫酸都有剩余。这两种误解均源于作者未亲自动手做实验或对实验现象未作深入细致的分析。这种浮噪的教学行为严重地误导了学生和部分教师。  相似文献   

3.
高中化学甲种本第二册“硝酸、硝酸盐”一节之后,安排了这样一道习题:“给硝酸钠晶体跟浓硫酸和铜共热,将会发生什么现象?用这种方法可以鉴定硝酸盐吗?……”给硝酸盐晶体跟硫酸和铜共热,能产生红棕色气体,这是实验室检验硝酸盐的常用方法,但有时因为所用硫酸浓度太大,常会发生红棕色气体持续时间很短,且时隐时现难以看清的现象。本文将阐述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并介绍怎样通过有关实验,找到了适宜的硫酸浓度。  相似文献   

4.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是研究浓硫酸强氧化性的重要实验之一。教材上说:“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时发生反应,放出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反应后生成物的水溶液显蓝色。”其化学方程式为:Cu+2H SO()CuSO+SO+2H O浓↑24422Cu实际操作时同学们发现,与浓硫酸共热,溶液开始呈现并非蓝色,而是黑色的浊液,并且反应时铜丝表面由光亮逐渐变黑了。为什么会出现与教材叙述不同的这些现象呢?我们对铜丝变黑提出了一连串的假设:①黑色物质可能是铜被氧化为CuOCuS;②晶体铜表面被氧化后凸凹不平而影响光的反射而显黑色。③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5.
浓硫酸教学知识落点主要是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教科书通过“黑面包”和“铜与浓硫酸共热反应”两个经典实验予以表征,但无法呈现浓硫酸与稀硫酸性质不同的内在原因。通过设计浓硫酸浓度逐渐变小的“黑面包实验”以及稀硫酸浓度逐渐变大的铜与硫酸反应等创新性实验,展示从不同视角表征浓硫酸特性的可视化教学设计片段,以期帮助学生从物质组成和结构视角感悟浓硫酸与稀硫酸在微观上的本质差异,实践和发展“组成—结构—性质”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模型。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4,(A4):148-149
硫酸一节大奖赛课的设计中,突出以实验为主导的授课方式,重点是浓硫酸的三大特性,同时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会浓硫酸的三大特性。这节课的最大亮点是精心设计了讲课中的几个实验,有引课实验教师演示潮湿的火柴被浓硫酸点着,性质实验在试管中放少量胆矾,并滴加少量浓H2SO4,浓硫酸与纸屑、棉花、木屑反应,铜与浓硫酸的反应,Fe、Al遇浓硫酸发生钝化。总结实验是蔗糖与浓硫酸的反应。使整堂课充满探究的气氛,每个浓硫酸性质都由简单的实验得出,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同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相似文献   

7.
<正>例1某合金(仅含铜、铁)中铜和铁的物质的量之和为y mol,其中Cu的物质的量分数为a,将其全部投入50mLb mol·L(-1)的硝酸溶液中,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假设NO是唯一的还原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金属有剩余,在溶液中再滴入硫酸后,金属又开始溶解B.若金属全部溶解,则溶液中一定含有Fe(-1)的硝酸溶液中,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假设NO是唯一的还原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金属有剩余,在溶液中再滴入硫酸后,金属又开始溶解B.若金属全部溶解,则溶液中一定含有Fe(3+)C.若金属全部溶解,且产生336m L气体  相似文献   

8.
<正>一、极端假设法极端法是化学计算中的技巧性解法,它适用于混合物的计算。这种方法的解题思路是假设只有混合物中的某一成分,通过计算得出两个极端值,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得出正确答案。例1 Mg、Fe、Al三种金属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H_2SO_4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的H_22.8L,则三种金属的物质的量之和不可能  相似文献   

9.
《考试》2007,(11)
极端假设法是采用极限思维方式解决模糊问题的一种特殊的思维方法。它采用的是"抓两端、定中间"的方法,即将题设条件构造为问题的两个极端,然后依据有关化学知识确定其中间量值。极端假设法解题的基本思路:①把可逆反应假设成为向左或向右进行的完全反应;②把混合物假设成纯净物;③把平行反应分别假设成单一反应。  相似文献   

10.
一、传统制备方法依据相关资料查得,目前用铜制备硫酸铜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浓硫酸溶解法主要原料:铜、浓硫酸。生产原理:利用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将铜氧化生成硫酸铜,并产生相同物质的量的二氧化硫。  相似文献   

11.
所谓极限思维,就是建立在这种创意思考方式的基础上的,即把所思考的问题及其条件进行理想假设,当假设被一步步地推到极端时,问题实质便会凸现出来.这种方法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特别是那些有着重大的前提性理论的建构中应该是十分广泛的.本文就极限假设思维方法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应用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如何指导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准确地完成一定量的习题,把知识转变为能力,是每个学习者所应追求的最高目标,要达到此状态就必须有一定的解题技巧。笔者将介绍一种化学解题技巧——极端假设法。极端假设法又称极限分析法,是从某个极限状态分析判断、推理问题的方法。极端假设法借用数学中极限的思想,选择混合物中两个极端(即全为某种纯净物),将复杂混合物的计算简化为单一物质的计算。当两个极端确定后,其混合物必然位于两个极端  相似文献   

13.
浓硫酸与铜反应产生的黑色沉淀为何物?现行高中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介绍为Cu2S、CuS,这种解释一直被很多化学教育工作者认可。就笔者了解的资料来看,1985年第1期《化学教学》刊载的《有关铜与浓硫酸反应机理商榷》一文,1999年第3期《化学教学》刊载的《铜与浓硫酸反  相似文献   

14.
刘涌 《考试》2002,(12)
极端假设法是指从题目给出的条件出发,假设某种变化并将其变化引向极端情况,然后分析其极端状态,从而帮助作出判断或导出结论。下面我们来讨论几个实例。例一:如图(1)一个正方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a、b、c三种切割方式  相似文献   

15.
<正>极限假设思维法是在解题的过程中将问题设计成两种极端的方式,对题目进行推理和判断,从而得到答案的一种思维方式。在进行高中化学解题的过程中,借助极限思维假设的方式,可以使同学们多角度地解答问题。1.极限假设思维方法的定义极限假设思维指的是在解题的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思维,先对问题进行假设,然后逐步  相似文献   

16.
一、铜与浓硫酸的化学反应 1.实验装置图。 2.实验现象。新教材关于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现象是这样叙述的: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时能发生反应,放出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反应后生成物的水溶液显蓝色,说明铜与浓硫酸反应时被氧化为Cu2+。  相似文献   

17.
一、误区之一:没有搞清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前提.只有在溶液中进行的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才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否则即使有电解质参与,但不是在溶液中进行反应,也不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如铜与浓硫酸共热不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原因是固态的铜与浓硫酸共热时,浓硫酸中的硫酸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不存在或极少存在自由移动的H~ 和SO_4~(2-)而且生成的硫酸铜基本上为无水硫酸铜,所以这个反应只能用化学方程  相似文献   

18.
高丙成 《中国德育》2012,(17):43-43
“鹰式”教育是从小对孩子进行极端体能训练的一种教育方式,是继“虎妈狼爸”之后,“鹰爸”采取的教育手段。“鹰爸”这种近似于训练动物的极端教育方式不应被宣扬推广,更不应被复制。  相似文献   

19.
铜片和浓硫酸反应,会析出大量黑色物质。为什么会产生黑色物质,而且在热的硫酸中也不溶解呢?因为,浓硫酸与铜的反应,还有副反应: 4H_2(SO)_4(浓)+5Cu(?)(Cu)_2S↓+3Cu(SO)_4+4H_2O当硫酸浓度保持在15摩尔/升以上时,硫化亚铜不过是个中间产物,可进一步氧化:  相似文献   

20.
硫酸是中学化学常见的三大强酸之一,浓硫酸与稀硫酸有本质上的差异.高考对于硫酸这一知识点的考查主要是围绕浓硫酸的一些特点设置的,本文就浓硫酸的特点及考查方式浅析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