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华字典》(第10版)地名条目的修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一年多的紧张修订《,新华字典》第10版已经在2004年初出版发行。这次修订以《新华字典》98年本为基础《。新华字典》98本中共收与地名相关的字条(与地名相关的字条是指字条中出现地名的条目,也可称为地名条目)500多条,约占总收字条的5%。本次修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梳理和清查,修改了其中170多条,修改条目的数量约占总字条数的1.7%,约占所收地名条目的34%。因为是小修,所以本次地名条目修订的主要目的首先是修改因地理实体名称变更而需要修改的条目,以便使地名信息得到及时更新,与社会发展同步,体现准确性和时效性原则;其次是修改释义及体…  相似文献   

2.
地名与社会各个领域都有密切而不可分隔的关系。经济发展需要,社会服务需要,个人生活需要。而一地、一名的变迁,演绎着人们对地名演变的内容的需要,而这些需求体现了地名档案在社会效益和公益事业上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和作用。编写好地名专业档案检索工具,是地名档案利用与开发的基础性工作,鉴于此,笔者仅如何把握编写要点和益处,浅谈几点,供同仁交流与参考。一、编写地名档案检索工具,地名档案分类是前提要编写好地名档案检索工具,首先要知道地名档案管理的范围和地名的分类。《地名管理条例》中指出:“地名名称包括:自然地理实体名称,行政区…  相似文献   

3.
瞬间与永恒     
照片是一种直观记录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图片。进行照片档案整理工作近一年来,我从这一幅幅带着人间沧桑、世事变迁的照片中看到了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虽然经我手整理的照片不下五千幅,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有这样一组照片。 在我整理的照片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反映平民生活的,自然镜头也没少瞄准上海的弄堂。弄堂——一个代表着上海平民生活的名词,相信每一个上海人都最熟悉不过了。弄堂里总是有一种日常生活的安详实在,这就是上海人的生活底色。要是一个人到了上海而没有去上海的弄堂走一走,应该觉得很遗憾。照片上的弄堂虽然是四五十年前拍摄的,而且也不知其名,  相似文献   

4.
正黄浦江45公里滨江公共空间全面贯通开放的那天,我独自沿着风光秀丽的黄浦江畔,从最东面的杨树浦徒步走到南面的十六铺。我一直将上海东部的杨树浦和南部的十六铺这两个地方,视作自己人生中的两极。杨树浦,因杨树浦港纵贯区境南北而得名,为此,杨浦区曾经也称之杨树浦区。十六铺,据传是晚清咸丰年间为防御太平军进攻,当时的上海县将城厢内外的商号组建了一种联防的"铺"。因十六铺在所有的铺中规模最大,也就逐渐成了这块区域的地名。从杨树浦  相似文献   

5.
十六铺古今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铺是上海的水上门户。清末,上海城厢以保、图和铺作为行政区划,基本上属于处理刑琐事及征赋税的机构。城厢共分9个图、24个铺。城东一带为十六铺(也即二十五保七、八、十六图),其范围东濒黄浦江,南达董家渡,西至城墙,北临法租界,面积约1.2平方公里。民国初期铺被废除,以坊、闾取代。唯独十六铺因商业上习称已久,故沿用其名称,但范围大大缩小——以东门路为中心,北至龙潭路,南至老太平弄,西至外咸瓜街、阳朔路的沿江狭长地区,面积仅0.25平方公里。南宋时期,吴淞江上游严重淤塞,加之海岸线日益东移,海船无法循江至昔日…  相似文献   

6.
2006年新年伊始,《解放日报》头版头条发表文章报道“上海牌手表卖出了世界名表价”,说的是50块上海自主研发的陀飞轮表以每块10万元的价位一销而空。寂寞已久的上海钟表业终于再次昂起了头。然而,人们或许淡忘了十年前,上海手表厂的一块手表  相似文献   

7.
<正>1921年到1933年初,中共中央机关在上海驻守了近十二年。上海作为中共早期革命的大本营和重要活动基地,留下了丰富的革命遗迹。上海,是中国近现代出版业的重镇,也是红色出版的起点。在车水马龙的闹市,于简陋幽深的弄堂,中共地下印刷厂从无到有,在险恶形势下,先后搬迁了二十余次,相继印制了《向导》《布尔塞维克》《红旗》等多种党报和著作。这些报刊书籍犹如一柄柄火炬,将共产党的理论和主张传播到大江南北,播撒  相似文献   

8.
据浙本、殿本《四库总目》职名表可知《四库全书》纂修官共56人,而笔者通过其他材料可考得未入职名表纂修官的纂修官有32人,其中在职名表中著录为其他馆职的有22人,未予著录的有10人。后者是一种显性的遗漏,而前者是一种隐性的遗漏。显性遗漏体现了职名表失收的严重性,而隐性遗漏体现了四库馆兼职、馆职变化的普遍性,体现了四库馆动态变化的特征。考察未入《四库》职名表纂修官的纂修官数量,对四库学研究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是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古今地名研究领域最具规模、最具权威的一部大型工具书。全书共三卷,汇集了上起远古、下迄当今的古地名、旧地名和今地名共6万余条,约1000万字。古地名收词包括历史上的古国、部落、都邑、城镇及各级行政区划(古代设立、民国以前撤销的郡、州、府、路、县),古地理名称(山川、关隘、  相似文献   

10.
上海小报三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小报与西方文化 西方文化的广泛传播和渗透,不仅孕育产生了像上海《申报》、《新闻报》、《字林沪报》这些在全国报刊界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大型日报,而且也直接导致上海小报的诞生。这种催生作用我们可以从李伯元主办的《指南报》和开中国小报风气之先的《游戏报》中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1.
正没有弄堂,就没有上海。蜿蜒曲直的弄堂,是上海近代城市文化的图腾,蕴藏着解不清摸不透的海派密码。一条小小的弄堂,承载着沉甸甸的上海都会史。年轻时,我曾在闸北一家银行工作,每天清早上班,为抄近路,总得步行穿越好几条弄堂。未承想,在貌不惊人的闸北小弄堂里,曾经居住过不少名声赫赫的大画家,若干年后,他们的扇面墨宝,与我的扇斋衍生出奇妙的缘分。  相似文献   

12.
丁言昭 《档案与史学》2005,(4):F002-F002
鸽笼素描 人称"北京的胡同,上海的弄堂",这是指北京和上海不同的居民住房.弄堂房子是上海的特殊产儿.  相似文献   

13.
1981年,我省开展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地名普查,所查地名,包括省、地(省辖市)、县、公社(乡)、村行政区划名称以及山、河、湖、海、台、站、港、场等自然名称和经济名称。经过普查,对全省165194条地名进行了初步的标准化处理,形成了一套包括(字概况)、图(标准地名图)、表(地名调查表)、卡(一条地名一张卡片)为主要内容的四项地名普查成果。这些地名普查成果是地名工作花费了数年心血的劳动成果,也是国家的一笔财富。如何管理好这些成果并使之不断向前发展,就必须要进入一个科学化、标准化、法规化的管理层次,以充分发挥地名档案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作用,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笔认为要做好地名档案工作,就要从实践中发现地名档案工作的客观规律,以此作为保管和利用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上海特产风味指南》、《上海风物志》、《山东特产风味指南》等已于去年底出版。至此,从1979年旅游出版座谈会上规划,届经两年多组织、编写出版的“中国特产风味指南丛书”、“中国风物志丛书”,终于宣告问世。这两套丛书以省、市、自治区为单位,由各地按统一规格自编成册,另由丛书的牵头出版社各编一册全国性的综合本,总合而成。它  相似文献   

15.
如同“时尚”这个词在当今社会的大肆流行一样,时尚类报刊也成了近年来报刊市场风头日益强劲的一支新军。《时尚》、《瑞丽》、《世界时装之苑》等时尚类杂志暂且不论,单说报纸,最早叫响的是北京的《精品购物指南》,随后上海的《申江服务导报》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发行量很快飙升至40万份。于是,这一市场被多家媒体垂涎,纷纷跟进瓜分,仅上海,就很快冒出《上海星期三》、《上海壹周》等时尚类报纸与《申江服务导报》竞争,后来者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6.
科技图书中一些特定内容的表达必须符合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才有利知识交换和共享。为此,国家标准局和有关单位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标准和规定,使图书出版中遇到的问题有章可循。如对图书的表现形式有 GB788-87《图书杂志开本及其幅面尺寸》、GB11668-89《图书和其它出版物的书脊规则》;对人名、地名的翻译颁布有 GB3252-92《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对数值的修约有 GB8170-87《数值修约规则》;对数字的用法有《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对量和单位的用法有 GB3101-93《有关量、  相似文献   

17.
《中文普通图书统一著录条例》中,关于出版地一节,原文为“出版地应具体著录城市名称,如城市名称相同时,应在其后加省(区)名称,并用圆括号括起”。对这一节说明,我个人认为是不符合实际的。因为目前我国有出版社的地方,都集中在省(区)的省会(首府)和直辖市,以及重庆等少数大城市。而在这些城市的名称中根本不存在有相同的情况。那末今后随着出版事业的发展,出版地扩大到地、县一级的城市呢?也不会。国务院关于地名命名、  相似文献   

18.
从"体验式营销"看生活服务类报纸的经营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锋  刘金婷  汪勤 《今传媒》2006,(3):45-46
自1992年《精品购物指南》创刊并获得成功后,生活服务类报纸在全国各地快速发展:如上海的《申江服务导报》、《上海星期三》、《上海壹周》、天津的《假日100天》、广州的《周末画报》、重庆的《新女报》、长沙的《今日女报》、大连的《大连女报》、武汉的《第1生活》(知音期刊  相似文献   

19.
赵明 《当代传播》2002,(5):25-27
100年前的6月17日,在帝国主义的租界地天津诞生了《大公报》。它以“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的办报宗旨,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振兴,奔走呼号,不畏强权,恪尽言责。早期的《大公报》宣传爱国主义思想,参与推动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上个世纪60年代,在中国乒乓球国家队的顶尖国手中,除了容国团、庄则栋等,上海籍的运动员占了大多数—很多上海人都会扳着手指头去数,有徐寅生、李富荣、张燮林、林慧卿、郑敏之、李赫男等。熟知他们成长经历的人都晓得,这些运动员大都是从弄堂里走出的孩子,而弄堂乒乓,在当时的上海,曾红火过许久。至今,很多中老年人的记忆中,都有一段永远无法抹去的、关于弄堂乒乓的美好记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