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我从初春的果园里折来一枝桃花,还没开,一串拥挤的花苞像藏着个少女般美丽的梦似的羞红了脸,可爱极了。我将它插在一个盛满清水的小瓶里,放在我堆满了书的书桌上,便开始了我天真而固执的守望。开始时,我充满期望地幻想着她绽放的姿态,该是怎样的热烈与舒畅;还有她将披上的粉红的外衣,将会赋予她怎样的高贵与典雅;我还想像着我将如何陶醉在她馨香的气息中不能自已……然而,接下来两个焦渴漫长的日子已悄然滑过,守望开始一丝丝地变成绝望。花苞沉默如斯。蓦然间我似乎发现了自己的幼稚愚蠢,失落的心一如跌进了惆怅的谷、愧疚的渊。是啊!她为何…  相似文献   

2.
有一回,我在森林里转了一整天,傍晚时满载而归。我从肩上卸下沉甸甸的口袋,开始把我的猎获物一样一样摆在桌子上。“这是什么鸟?”济诺契卡问道。“黑山鸡。”我回答。于是我给她讲黑山鸡在森林里怎样生活。春天,它咕咕叫着啄食白桦树的苞蕾;秋天,它在沼泽地里捡食小浆果;冬天,它避开风,在雪底下取暖。我还给她讲松鸡,指给她看那  相似文献   

3.
女儿开门     
编辑缪启明搬离老屋,迁入新居,女儿对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好奇心。宽敞的房间里、客厅里无处不回荡着女儿清脆、甜美的笑声。这天,我带女儿购物回来,我掏出钥匙正想开门,女儿却把钥匙夺过去,用胖嘟嘟的小手在门上鼓捣起来,只见她拿着钥匙进进出出地插了很多次,左拧右拧,门就是打不开。这时,我看见女儿的小脸涨得通红,额头上开始渗出细小的汗珠儿,嘴里还一个劲儿地嘟囔着:“怎么打不开呢?”“你别着急,拿着钥匙仔细地看一看,想想应该怎样插钥匙才对。”女儿听了我的话,情绪开始稳定下来,她不再盲目地往锁孔里乱插钥匙了,而是拿着钥匙仔细地…  相似文献   

4.
从女儿两岁开始,我就开始给她渗透爱劳动的意识,让她知道劳动是光荣的,也是快乐的,并教她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给爸爸妈妈拿拖鞋、搬椅子等。女儿最爱做的就是把果皮、纸屑扔到垃圾桶里,我在剥花生时,她会把我手边的花生壳儿扔到垃圾桶里。她不厌其烦地做着这些小事,从中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再大一些,女儿参与家务劳动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剥鸡蛋、剥香蕉、剥毛豆、洗葡萄、洗西红柿、洗碗、洗袜子、擦地、浇花……我都一一满足她的要求,并且教她如何剥壳儿,怎样洗水果、洗袜子等。在劳动中,我不仅教她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同时还有意识地…  相似文献   

5.
纯真的颜色     
冬将至的时节,多了一些忧伤,少了一些欢乐。商店里的衣服还挂有秋意。可我身上的一切都预示着冬天的所有。我对着天空开始回忆……奶奶总是习惯把我当作小孩,但是我发现我正在长大,因为我的情感世界开始变得丰富起来。从我见到她第一天开始,我的心告诉我,公主出现了,虽然我不是  相似文献   

6.
女儿快上幼儿园了,为了让她能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不厌其烦地给她讲在幼儿园里怎样好好吃饭、睡觉,怎样上卫生间,怎样跟小朋友相处,有事就去找老师寻求帮助。每次问她:"记住了吗?"她都非常痛快地答应着。今天,我送她去幼儿园。  相似文献   

7.
一般来说,学生是怕班主任的。可她——这个十七岁的小刘,偏偏不怕我,敢大胆亲近我,说笑我。开始,她对我并不怎样,见面只叫一声“黄老师”,笑笑,问句好,如此而已。慢慢地,她变了,常追着我来问题,问事,没话找话说;常一个人跟我进房来,又说,又笑,翻我的书,看我写的习作;有时还主人一般地“霸占”我的工作凳,红着脸,讲好话给  相似文献   

8.
郭丽梅 《班主任》2007,(5):39-40
这是一个怎样的夜啊!那张天使般的脸变得异常狰狞,追逐着我,令我在黑夜里竟也无处逃遁。多年为人师的我,第一次从心底感到面对一个孩子却这样无能为力。她的项链在第二次联检中被联检老师没收并转交给了我。下课后,我将她留下来,她用充满敌意的目光注视着我并质问:“什么时候把项链还给我?”语气  相似文献   

9.
在我的女儿朱莉安出生不久,我就开始着手按照我们的惯例来向我的女儿传达我对她的爱。每年,在她生日那天,我都会给她写一封信——一年才写一次的信。在信中,我将她在这一年里发生的所有趣事都写下来,也会将她全部的欢乐、全部的痛苦写下来,还会将我和她在生活中遇到的重要问题、我对未来的预期、我的杂感以及这一年发生的世界大事等等都写下来。此外,我还在信中放进一些诸如照片、礼物、成绩单以及其他一些可能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失不见的各种各样的纪念物品。在我的书桌抽屉里,放着一个文件夹,里面有一个大信封。我会把将要写进下一年信…  相似文献   

10.
与君相识     
记不得是怎样与《文苑》相识了,只记得当时的那种感觉——一见钟情。被她深深地吸引,从那一刻开始,以后的日子里她便成了我最贴心的朋友。之后便是每个月漫长的等待,那种  相似文献   

11.
预约高考     
我们精确地计算着日子,等待着你的到来,却又一直害怕你来了,我倍感突然,就像是一个不修边幅的男人,清早在被窝里接到初恋女友的电话,说她马上就要来拜访一样一牙还没有刷,另一只袜子一时间也不知哪去了,沙发上堆满了脏衣服,冰箱里还放着发了霉的酸奶……不同的是,我不知道怎样很绅士地告诉你:“请在门外等等,我马上就好。”  相似文献   

12.
他·她·他     
韩寒这个叛逆得如此彻底的人;这个敢与教育制度对抗的人;这个用一支犀利的笔抨击着他所厌恶的一切的人;这个敢于做我们不敢做的事情的人!他写着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那也是我们所想的。他敢于写出来,还洋洋得意地说“:就是我说的,咋了?”我们却只能暗地里说。记得一次学校补课,我们每个人都充满了反感,同桌的小小气呼呼地对我说:“你老姐我明天不来了,小妹你就自个儿在这地狱里耗着吧!”我知道她明天一定得来。第二天,她果然来了,冲着我无奈地笑,我理解她。的确,我们又能怎样?我们不可能像他那样,在考试卷上写下大大的几个字“:我不考了。”…  相似文献   

13.
野菊花的路     
<正>在郊外一座别墅的院子里,有一株野菊花。她原来也是生活在温室里的,和她的伙伴们一样,栽在精致的花盆中,井然有序地摆放着。每天都有人为她和她的伙伴们浇水、细心地修剪枝叶,在她们的根部施着上等的肥料……那天,主人喃喃自语,说室内太挤,要移出一些盆花到外面去。野菊花心想,我的生命属于大自然,我的成长之路在野外,我一定要争取到外面去走自己的路。于是,她将叶子收拢来,好让主人看出她似乎蔫儿了。一会儿,她就如愿了。一开始,她呼吸着清新的风,享受着  相似文献   

14.
那晚,尽管还有很多事等着我做,可我还是毅然抛开了它们。来到电脑前,打开了腾讯QQ,只想看看心中担忧的女孩是否还在等我。令我非常失望的,她走了。黑黑的头像还在不断地摇动,她留言了,说相信我!可是我却失信于她了。开始我叫她这晚等我,后来我却由于一些事不能来。我怕她还在傻傻地等待,所以一忙完那些繁琐可又很重要的事就上线了。看一下她下线的时间,只不过是十几分钟前的事。我一直相信缘分,即使是在虚幻的网络上。还记得当初把她加在“我的好友”里,是被她有诗意的名字和在资料里零散的诗词所吸引。在网上要遇到一个女孩…  相似文献   

15.
去年秋季刚开学,我班里新来了一位成天把自己装在"套子"里的同学.她叫田聪,这位同学不仅不善言语,平时少与同学们交流,还时常偷偷抹眼泪儿.那天正上课,我发现她又在不停地抹着眼泪.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我把田聪叫出了教室. 然而,无论我怎样问,她就是不说话,只是哭.无奈之下,我只好给她母亲打了电话.半个小时后,她母亲来了.没想到的是,见到母亲的田聪竟然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妈妈,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后来,我从她母亲的口里了解了一些情况.原来,这孩子打小到大,从没离开过母亲,如今进了初中,要在学校住宿,她不太适应.找到了问题所在,我开始寻找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晨曦还没有爬上窗来,屋里还昏暗着,时钟敲响六点了我听见田田摸索着穿衣服,下床,两个小辫在门口晃了一下,接着,开厨房门,勺碗微响,开火门,倒水……田田会打理早餐了,让人心安。于是我又香甜小睡,倏尔醒来屋内已是大白,田田背着书包上学校去了。复读机还在床头小几上,里面还是那盘“小女孩给妈妈诉衷情”的磁带。我伸手按一下,那支曲子响了……时光过得真快,仿佛就是昨天:田田还偎在童褥里,问她“哪儿响哩”,她指指电视;问她“哪儿亮哩”,她指指电灯。记不清田田是什么时候开始说话的,仿佛她本来就会说话;也记不清她是什么时候告别小人书的,…  相似文献   

17.
陈凌 《学子》2009,(10):46-47
妈妈对我而言,是一个爱恨交织的人物。小的时候,她训我,我心里想:长大了,远离你;她管我,我心里想:长大了,我不养你;她督促我学习,我忿忿道:学习,学习,以后躺在棺材里还学习。如今,我远离了妈妈,可我的心却靠她更近;我没赡养她,可我每天都在学习中惦念她,回味着她的话。  相似文献   

18.
医院长长的走廊里弥漫着酒精和药物的混和味,刺激着我的神经。一个女护士拖着沉重的输液架擦肩而过。那架子与地面磨擦的“轧轧”声,使我觉得仿佛有一只石滚从心头碾过。赵玮边走边讲他姐姐赵小琳的情况:右手昨天就上了石膏绷带,打了两针,输了三瓶液,人总算清醒过来了,但十分虚弱;医生嘱咐静养一个疗程,与书本隔离,不许惦着考试……赵玮的每一句话,都像重锤敲击在我的心弦上,引起强烈的震动。做老师的都有自己最满意的学生,我教的一个普通初中毕业班中,最满意的学生要数赵小琳了。然而,此刻她正趟在病房里。她会用怎样的目光来迎接我呢?她不会埋怨是我将她压垮了吗?我的心  相似文献   

19.
他·她·他     
这个叛逆得如此彻底的人:这个敢与应试教育制度作对的人:这个用一支犀利的笔抨击着他所厌恶的一切的人:这个做着我们不敢做的事的人:他写他真实的想法,也是我们所想的,他敢于写出来,还洋洋得意地说:“就是我说的,咋了?”我们却只能暗地里说。记得一次补课,深不得人心,小小说:“你老姐我不来了,小妹你就白个儿在这地狱里耗着吧!”我知道她明天一定来,第二天,她来了,冲着我无奈地笑。我理解她,的确,我们又能怎样?  相似文献   

20.
张敏亚 《云南教育》2004,(26):16-16
开始在午间散步缘于老校长的带动。那天碰巧和她一起从食堂出来,发现好几个一年级的小朋友居然围上来,嚷嚷着要同她一起去散步。她笑着一一答应,还极力邀请我同去,并许诺我只须一会儿时间,不会耽搁我批作业。我一方面不忍心拒绝孩子们伸向我的小手,一方面也好奇58岁的老校长会怎样与孩子们交流,于是,我学着她的样子牵住了两个孩子伸过来的娇嫩的小手。走在校园宽阔的水泥路上,感受着迎面而来微带凉气的春风,工作的疲劳似乎消除了不少。一路上,因不少孩子的主动参与,我们的队伍又庞大了不少。奇特的队伍自然吸引住了才下课的初高中学生的目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