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0 毫秒
1.
一天,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接到一家出版社的来信,信中向他索取一张照片,因为他的著作《教育诗篇》即将出版,在该书的扉页上要印上作者的照片。“我究竟做了些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值得把我的照片登出来!”马卡连柯回信拒绝了。  相似文献   

2.
安·谢·马卡连柯是前苏联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教育实践家、教育革新家和教育艺术家。从1920—1928年,他在“高尔基工学团”工作,这一时期是他创造性的建立新教育理论的时期。《教育诗篇》就是他以艺术的手法成功的描述了“高尔基工学团”的教育过程,表达集体形成的经过,集体发展的辩证法和集体在教育、改造人的过程中的强大作用。布·考斯捷良尼奇对《教育诗篇》作了长篇的评论,这对研究马卡连柯的教育理论有重要参考作用,本刊将连续刊载。  相似文献   

3.
张老师:老师老是说我的作文题材不新颖,老一套,我不知怎么办才好。举个例子说吧,这次老师布置的作文题是《我喜欢××》,我就写《我喜欢围棋》。我觉得写得蛮好,但老师还是说我不新颖,老师说,全班有6个同学写《我喜欢围棋》,还有同学写《我喜欢游泳》呀,《我喜欢看书》呀,《我喜欢足球》呀,《我喜欢电脑》呀,……老师说我们的思路太狭隘。张老师,我们怎么打开思路呢?题材怎么新颖呢?一个向你“求救”的五年级学生××同学:你的“求救信”我收到了。的的确确,你在信中提出的问题很普遍,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困惑,思路怎么打开?作文的题材怎样才…  相似文献   

4.
“短”趣     
同学们都知道,现在的人们都提倡开短会、说短话、写短文,下面我就向同学们介绍几则“短”趣: 一个标点的信法国大作家雨果将小说《悲惨世界》投寄出版商后,一直没有回音,他给出版商写了只有一个“?”号的信,出版商也很巧妙地回了只有一个“!”的信,表示小说将要出版。  相似文献   

5.
“文学是属于真实的领域。”高尔基1904年在一封信中如是说。1906年初,革命已经有转向低潮的趋势。这时高尔基受党的委托去国外募集资金。1906年夏,他在美国开始写《母亲》。高尔基自己说:“由于手头有材料,纯粹是凭记忆写的。”小说第一部于9月在美国完成,第二部于1906年底在意大利完稿。这部在国外写成的无产阶级文学奠基作品的创作,充分体现了高尔基对真实的执著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1965年7月21日,毛泽东在《致陈毅》的信中说:“我对五言律,从来没有学习过,也没有发表过一首五言律。”他在这里说的“学习”,指的是“深入钻研”。从他所说的“没有发表过一首五言律”一语中,我们得知,毛泽东是写过五言律的,只是“没有发表过”而已。毛泽东究竟写过多少首五言律诗呢?至今还不得而知。现在我们能够从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9月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里,读到毛泽东写的五言律诗,有四首。最早一首写于抗日战争时期,有两首写于解放战争时期,还有一首写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一首是:  相似文献   

7.
蚊子的创新     
作文课,我要求同学们以《假如……》为题,写一篇想像作文,要求要有情节和细节而且必须有创新。我把要求一说,同学们都很奇怪地看着我,因为大约一周前,我们刚写过这篇作文。而后,我问他们:“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生活,可你们的生活都一样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一样!”我又问:“请同学们再好好想想,我们是从同一个家门出来的吗?就说上学,有的步行,有的坐车,还有的让爸爸送,是不?”下边只听见笔和纸交织出来的“沙沙”声,我突然叫停,问:“你们都在写什么?”有的说,我在写《假如我是市长》;有的说,我写《假如我是老师》……我摇了摇头,怎么…  相似文献   

8.
《童年》是俄国无产阶级文学奠基人高尔基(1868~1936)的自传体小说中的第一部(另外两部是《在人间》和《我的大学》),写于1913年~1914年。“高尔基”是作者的笔名,在俄语中是“痛苦”“不幸”的意思。他为何以此为笔名呢?原来这和他痛苦的人生经历有关联。  相似文献   

9.
雨果把《悲惨世界》的手稿寄给了编辑部 ,好久没有消息 .雨果便写了封信去问 ,信是这样写的 :“ ?———雨果”编辑部的回信来了 ,写的是 :“ !———编辑部”不久 ,《悲惨世界》这本名著便问世了 .会说话的标点  相似文献   

10.
赵菱提着一大袋信去邮筒那儿投寄,投了好大一会儿。一旁的交警注视了她半天,终于按捺不住好奇心,走过来问:小姐,我想问问你给谁写了这么多信?”赵菱一边投一边说:“是我们《少年文艺》编辑部给读者的回信。”交警一听,睁大了眼睛,惊喜地说:“《少年文艺》?哦!我从前也很喜欢看的。这样吧!你给我一张名片,我明天到你们编辑部给我儿子订去!”  相似文献   

11.
《魏风·硕鼠》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及《诗经》中反抗性的诗篇,人们自然会想到《魏风》的《硕鼠》。《毛诗序》云:“《硕鼠》,刺重(佥欠)也。国人刺其君重(佥欠),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后儒虽也时有异说,但有几点则是基本一致的:一、硕鼠即大鼠或叫田鼠;二、此诗旨在反重(佥欠)即反剥削;三、此诗是以硕鼠喻剥削者。今治诗者,对此几点更是坚信不疑,并大加发挥其思想意义。我认为事有可疑,值得商榷:第一,田鼠为农业大害,人所尽知,但从未听说田鼠吃禾苗,为何诗云“无食我苗”?第二、诗云:“三岁贯女,莫我肯劳”,显然是说应当慰劳而没有  相似文献   

12.
曹延杰同志调查研究宁津方言已有多年。他的《宁津方言志》写成于 1 987年 ,本想单独出版 ,还让我写了个序。这部文稿后来作为《宁津县志》的一部分出版 ,我的序也就用不着了。值得高兴的是他一直没有放弃对于宁津方言继续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日前他把在《宁津方言志》基础上扩充而成的《宁津方言研究》送来 ,让我重新写序。他很细心 ,在送来《宁津方言研究》书稿的同时 ,也带来了我当初写的《宁津方言志》序文手稿。我对延杰同志这两种成果要说的话有不少是共同的 ,所以先把原序文的主要内容抄录如下 :“……方言调查最直接的目的是记录语言…  相似文献   

13.
左 :孟老师 ,您好 !能采访您这样一位资深的作家 ,对于我本人、我们的刊物、我们的读者来说 ,都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首先 ,我想请您同青年朋友们谈谈您的长篇小说《昨天的战争》的创作情况 ,可以吗 ?孟 :好的。我于 1974年开始着手写《昨天的战争》 ,在此之前的 2 0多年间发表过十来个短篇小说、若干诗歌和散文。可以说 ,我是先写了若干短小的东西 ,在笔头和人头 (头脑 )方面磨炼了 2 0多年后 ,才能构思和驾驭《昨天的战争》这样的长篇。《昨天的战争》我先后写了 2 6年有余 ,1974年至 1975年写了 5 0多万字 ,以“第一部”形式出版 ;1977…  相似文献   

14.
一天晚上,爸爸一回到家,就发现茶几上有一封我写的信,便问我:“这是给谁写的信?”我神秘地笑着说:“是给杂志社寄去的有奖答题。”爸爸很感兴趣地说:“参与精神很强嘛!不过,信太慢了,寄到编辑部要三四天时间,发电子邮件几秒钟  相似文献   

15.
《明湖居听书》是从《老残游记》第二回《历山山下古帝遗踪明湖湖边美人绝调》节选下来的。在本文开始之前,有两个自然段与本文关系很密切,值得一顾。一段是写老残在济南大街上见到一个“说鼓书”的招贴,并听到两个挑担子的人说:“明儿白妞说书,我们可以不必做生意,来听书吧。”又听到铺子里有人说道:“前次说书是你告假的,明儿的书,应该我告假了。”这些街谈巷议,引起老残心中诧异:“白妞是何许人?说的是何等样书?为甚一纸招贴,便举国若狂如此?”紧  相似文献   

16.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材《外国文学(下)》第3页和《外国文学学习指导书》第57页,都说冯维辛创作有一部喜剧《旅》。但就我见到的一些教材和资料,又都说冯维辛写有一部喜剧《旅长》(“冯维辛一七六六年写《旅长》”——高尔基《俄国文学史》第26页,新文艺出版社,一九五六年第一版。“一七六六年,冯维辛的第一篇创作喜剧《旅长》出版了。”——布罗茨基主编《俄国文学史》上卷第161页,作家出版社一九五四年第一版。“冯维辛……成名之作《旅长》是俄国最早的一部  相似文献   

17.
<正>一、活动背景几个女生在书包柜边窃窃私语,聊得很开心,走近一看,只见小萌从书包里拿出一张折成四方形的纸张,她说:“这是我写的信,我要把它送给我最好的朋友。”宁宁很好奇,问:“我看看,信是什么样的?能打开看看吗?”在几个女孩的请求下,小萌将“信”打开,只见信封里装着她画的一幅画。小予说:“我晚上也回去写信。”宁宁说:“我也要回去写信送给我的朋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语言领域目标之一是让幼儿“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  相似文献   

18.
有一位作者被邀请参加笔会,坐在她身边的是一位年轻的匈牙利男作家。她衣着简朴,沉默寡言,态度谦虚。男作家不知道她是谁,认为她只不过是一个不入流的作家而已,于是他有了一种居高临下的心态。“请问小姐,你是专业作者吗?”“是的,先生。”“那么,你有什么大作发表吗?能否让我拜读一两部。”“我只是写写小说而已,谈不上什么大作。”男作家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断了。他说:“你也是写小说的?那我们算是同行了,我已经出版了339部小说,请问你出版了几部?”“我只写了一部。”男作家有些鄙夷地问“噢,你只写了一部小说。那能否告诉我这本小说叫什么…  相似文献   

19.
第二天的语文课是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走进教室,我就在黑板上写上“明天请你当老师”,学生顿时沸腾。一名学生问我:“是不是由我们自己上课?”我肯定回答:“是!”学生欢呼。我接着说:“你们认为上课前大家应准备好什么?”“查有关资料”,“弄懂文章意思”,“了解辛词的特点”,大家七嘴八舌。我说:“不错。你们还要发挥  相似文献   

20.
鲁迅的《答北斗杂志问》讲了八条创作经验,其中的第七条说:“不相信‘小说作法’之类的话”。这个意思,鲁迅在其它文章中也谈到过,例如:在《两地书·序言》中说:“我们都未曾研究过‘尺牍精华’或‘书信作法’,只是信笔写来,大背文律,活该进‘文章病院’的居多”;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说:“所以‘小说作法’之类,一部都没有看过”;在《不应该那么写》中说:“现在市场上陈列着的‘小说作法’,‘小说法程’之类,就是专掏这类青年腰包的”……鲁迅的意思是明白的,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第二是要看别人的作品,至于“现在市场上”的什么“作法”或“法程”之类的书籍则不要去相信。那么,能否由此而引出这样一个结论:因为鲁迅告诫过“不相信‘小谈作法’之类”,所以凡是“作法”一类的书籍都是不可信的?我以为不能。首先,鲁迅并未一概否定过“作法”一类的书籍。1932年4月,也就是在写了《答北斗杂志问》后的四个月,鲁迅又写过一篇《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