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可见语文语言教学要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把作者之情、教师之情、学生之悟水乳交融地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2.
语文内容源自生活,如果没有生活的积累就不存在语文的学习。随着新课改的大量普及与应用,其中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着重强调语文的现实性、多样性、功能性、人文性、传承性。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将生活中的元素与语文教学紧密地联系到一起,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让学生从生活发现语文知识,以此丰富学生的内在情感,体会到语文的魅力,使学生养成喜欢语文、热爱语文、崇拜语文以及珍惜生活等思想情感,让学生怀揣对语文的崇敬之情去进行深入的语文学习。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素质化教学改革日渐深入的同时,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光是要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更是要增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人文精神,这就需要教师将德育思想不断地渗入到课文讲解当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道德思想品质,促使小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本文就德育思想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方法和途径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甘春瑜 《考试周刊》2010,(10):55-56
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是有思想、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本文从“师生互敬互爱,让学生体验师爱之情;学习与生活联系.让学生体验学习之乐;教学与活动结合,让学生体验亲历之趣:教师善于赞赏,让学生体验成功之喜”四个方面来论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需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让他们真正地愿学、乐学。  相似文献   

5.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最终目的是教书育人。因此,我们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努力做到文道一致,相辅相成,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德育的理解,有效地将德育思想内容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样可以让学生一边学习语文知识,一边塑造自己的道德情操。本文从以下几点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6.
尹广峰 《学子》2016,(6):64
学校是实施青少年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而语文课堂则是实施德育的冲锋主线。如何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优势,多年来,作为语文教师我不断学习、反思、实践、调整、再实践。现将实践经验奉献给各位同仁:一、不能死啃书本,要深度挖掘每一课文的德育因素教师不能完全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分数而使出浑身解数,要服务于学生的终生教育。语文课本内近三分之一的课文都蕴含德育因素,尤其是富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素材,在这方面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适当进行德育拓展,把这些正能量与学生学习、生活结合起来,采用鲜活的素材、活  相似文献   

7.
语文是一门思想性极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挖掘教学中所蕴涵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语文教材历来是“文质兼美”、“文道统一”。教师用这样的教材去实施教学,在对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自然也就渗透了人文性、思想性的教育。因此,教师要在组织学生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完成对其思想品德教育的重大任务。比如分析人物形象,使学生产生景仰崇拜之情或痛恨惋惜之情;分析篇章结构,把握重点语段,引导学生深刻领会课文的思想底蕴,陶冶学生情感;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联系…  相似文献   

8.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体现了“文以载道”“文道统一”的学科特点。教育不仅是文化的传递,更是心灵的唤醒。教育旨在培养人,如果片面强调智育,忽视德育就不能发挥素质教育的作用,教师教书育人的任务就不能体现。真正的教育不仅让学生学到文化知识,还要让学生从小就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语文教学中要实施德育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寓德育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得到健康的成长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1.素质教育和时代呼唤语文教学改革;2.学生要培养“德育意识”;3.语文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4.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渗透德育;5.用德育思想教会学生如何做事,怎么做人,做什么样的人。  相似文献   

10.
顾芸 《考试周刊》2024,(21):46-49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道德教育要与智育同步,并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一名能够塑造学生心灵的工程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也要将好的思想品德进行传播,用好的思想情感和道德品格去感染学生,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地发展。语文教育在道德教育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道德教育的开路先锋。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始终坚持德育与智育并重,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德育无形中渗透到每一节语文课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良好的道德修养,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1.
罗首成 《湖南教育》2004,(19):19-19
激情的课堂课改之后的语文教学不再停留在为学语文而教语文的水平,它减少了相关知识点沉闷、枯燥的讲解,更注重人文精神的挖掘和价值的突显。正因为如此,我以为语文教学较之以往更需要融授者之情、学生之情与作者之情于课堂,教师要满怀与文章的共鸣之情去引领学生进入情境,承担角色,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有所感悟和启发。从这一层面来说,新课程对老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首先,教师应对人类文化广泛涉猎并精研教材,富于才情。其次,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怀揣教育的希望,满怀信心,富于激情。再次,教师在课后应该善与学生谈所教所学,侃…  相似文献   

12.
语文学科的独特的人文特性,使语文教师在德育教学中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其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不能脱离德育的渗透。因此在语文教学工作中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的特点,重视语文在德育渗透中的角色,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体味情语,感受情境,领悟情理,对学生进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渗透,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立场和观点,养成辨别是非、真假、善恶、美丑、荣辱的能力,从而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以造就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人才。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是辩证统一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但不会削弱语文知识的教学,反而还能有效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语文教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进行不同的思想救育。语文教学渗透德育因素的方法不拘一格,但要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而不能简单地加入。  相似文献   

14.
在开展小学语文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融入德育引导,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受到思想认知层面的正向塑造,从而促进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就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进行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5.
魏燕妮 《甘肃教育》2014,(16):105-105
正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德育最丰富的学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不但要通过教学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把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把语文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下面,笔者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谈谈自己的体会。一、挖掘教材,以德育情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观念的更新,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阅读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理解内容、学习知识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在于强化它的德育功能,达到以德育情,以教材内容助教。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反复推  相似文献   

16.
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道德教育的要求和课程中的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热爱汉语言文字的情感,帮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深厚,自觉地、有机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一、正确处理好德育与教学的关系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不能影响语文教学。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除了要正确把握好教材,找准德育切入点,还要认真研究教材,处理好德育与语文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能主次不分,本末倒置。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只有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才不至于喧宾  相似文献   

17.
德育渗透就是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的教学与训练之中,思想教育要有计划,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好思想教育的渗透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巧妙地将德育内容融会于语文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8.
李艺静 《学语文》2014,(2):72-72
语文学科的特性决定了德育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不仅要得到“语言”和“文章”上的知识和能力的训练.还应该受到“道”的熏陶。语文教学,如果不能使人明德,不能使人趋向至善之境,那便只是学词读句的“小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本文特就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教学中情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因素,“以情优教”十分必要。思想政治课作为思想德育教学的一个主力军,更应该调动和运用教材之情、教师之情、学生之情,坚持乐情原则、冶情原则、融情原则,以提高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若注意文本教材紧密联系实际,会让学生乐于听、乐于信、乐于行.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为“渗透”而“渗透”,不能为“德育”而“德育”,应该在围绕完成本学科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结合具体课文篇目,适时适当地予以渗透.德育渗透,要注意结合文本教材与实际的紧密联系,切忌假、大、空,要注意以生为本的人文关怀和教师自身修养的提高,做到无言教育,润物无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