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佳颖 《中文自修》2022,(12):23-25
<正>同学们,你们读过《青蛙王子》的故事吗?一只青蛙被一位公主亲吻了一下,变成了英俊的王子,两人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最完美的王子》这本书讲的也是“公主”“青蛙”和“王子”的故事,但它和你们读过的《青蛙王子》可完全不同,公主亲吻了青蛙后,青蛙不仅没有变成王子,就连公主也……欲知后事如何,快跟着老师一起走进这个精彩有趣的王国一探究竟吧!  相似文献   

2.
我从小生活在一个小乡镇。那时,小镇上没有幼儿园,我也就没上过幼儿园。6岁时我上小学了,教我们语文的是一位姓顾的女老师,长得很漂亮。第一节语文课上,她给我们讲了《狼来了》的故事。当时满怀好奇的我举手问:“老师您讲的故事真好听,故事是哪儿来的?”顾老师笑了笑说:“故事是书上的。你们从小学好语文,不但会认识好多好多的字,还会看到好多好玩的故事。”听了顾老师的话,我心里暗暗发誓:要学好语文,要知道好多好玩的故事。当时的小学语文书上有很多故事,如《狼和小羊》、《母女俩》、《小英雄雨来》、《王二小的故事》等等。我找到了好几…  相似文献   

3.
大凡小孩子都爱听故事,我小时候也不例外。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最喜欢下雨天,雨天操场潮湿体育课上不成,那时老师就绘声绘色地讲故事给我们听,故事让我认识了许多新鲜词:地主、雷锋、孙悟空、白骨精……听老师讲《白雪公主》时,我第一次听说“后妈”这个概念,凶狠恶毒的后妈三番五次地设计陷害纯洁善良的白雪公主,如此凄美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节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教师正引导学生学习《狼和小羊》一课。教师讲得绘声绘色 ,学生学得津津有味 ,当最后讲到狼恶狠狠地扑向小羊时 ,一双双天真的眼睛黯然神伤。这时 ,一位小女孩怯怯地举起了小手 :“老师 ,咱们想个办法让小羊逃走行吗?”正在讲课的年轻教师一愣 ,随即满脸绽开灿烂的笑容 :“大家愿意想个办法帮小羊吗?”“愿意!”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机智的小羊》、《小羊智斗恶狼》、《小羊历险记》……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从学生的口中讲出。小女孩感到故事中的小羊被狼吃掉太可惜了。的确 ,我们成年人也认为故事的结尾…  相似文献   

5.
过去,人们对“怎么学”的回答是:记住它!谁擅长记和背,谁就能得高分,学习过程远不比结果重要。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要想靠“记住”来学习,几乎成为了不可能。纷至沓来的信息、知识谁也不可能都记住,也不是所有东西都必须记住。学习的关键在于学习过程本身,在于在过程中是否学会了怎样学和怎样思考,以及通过过程切实掌握了知识。老师这样讲故事首先,让我们领略一堂美国孩子的阅读课。这节课老师要讲《灰姑娘》。她先请一个孩子上台给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故事很快讲完了,老师对他表示感谢,然后开始向全班提问。老师:你们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教材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在二年级下册结合语文要素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安排“讲”的训练,如在《开满鲜花的小路》这一课中,就通过泡泡图“我能借助插图讲讲这个故事”提示学生借助课文中的插图这个支架来讲故事。虽然二年级学生在上学期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时曾经借助多幅图画讲过故事,但是这篇课文中只有一幅图片,学生借助单幅图讲故事难度就比以前高了许多,课堂教学中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巧借插图支架讲好故事。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教学》1999年第9期刊载了《五分钟“讲”的魅力》一文 ,大意为学习《与朱元思书》结束时 ,老师用五分钟的时间 ,给学生讲了与课文所写富春江秀美景色有关的一个小故事 ,使课堂再起波澜 ,产生了特殊的魅力。但需要指出的是 ,文中所述故事细节有误。原文说 :“严光不回答 ,口述一封信给刘秀 ,祝贺他当皇帝 ,又说 ,怀仁辅义天下高兴 ,一味阿谀顺承旨意就该斩首。”但查《后汉书·严光列传》 ,严光口述的那封信并不是给汉光武帝刘秀 ,而是给司徒侯霸的 :“司徒侯霸与光素旧 ,遣使奉书……光不答 ,乃投札与之 ,口授曰 :‘君房足下…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十二课《吃墨水》讲的是陈毅小时候读书时由于太专注,错把墨当成芝麻酱,蘸到饼上吃的故事。这个故事新鲜有趣,给人很大的启发。教学时,提问启发得好,可以增强教育效果。 一、巧揭题,激发学习兴趣 教《吃墨水》时,老师一边板书“墨水”二字,一边提问:墨水是干什么用的?它可以吃吗?可有一个人小时候就吃过墨水,还吃得津津有味呢!(板书:吃)不信?请听老师讲一  相似文献   

9.
这一天上语文课的时候,讲到一句曹操的名言:“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我忽然灵机一动:何不给学生讲一讲《三国演义》里“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呢?我说:“老师知道有不少同学都想当英雄,到底什么样的人才是英雄呢?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关于英雄的故事。话说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是呀,谁不想当英雄呢?故事讲完后,我意犹未尽,即兴发挥:“曹操作为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是很有眼光的。他的关于英雄的议论是很有道理的。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还真有不少曹操说的那种见小利而忘命的人呢!可能大家…  相似文献   

10.
今天,讲第八课《成语故事》,当同学们读完课文后,我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成语都分别讲了什么故事吗?”这时全班同学像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麻雀,一个劲地说“老师,我,我……。”我随即点了一名学生:“你说说吧”。  相似文献   

11.
林卓宇的文学世界是从3岁时,妈妈每晚的故事联播开始的,《杨柳风》《丛林故事》《野天鹅》……妈妈讲得细心,小卓宇听得入迷。
  有一天,林卓宇捧着故事书,问:“妈,这些故事都是怎么写出来的呀?真是太有意思了!”妈妈回答道:“这些故事都是作家创作出来的,他们可了不起了……”林卓宇说:“那我也想当作家。”  相似文献   

12.
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动性学习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它相对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的。内需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体验。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课前的“启”,如在讲《实数》一节时,我结合数学发展史讲古希腊的希勒索斯因为发现“"2”这样的无理数,动摇了导师毕达哥拉斯建造的数学王国的根基,而被沉海身亡的悲壮故事;讲实数产生、形成的漫长而曲折的历程;讲我国是最早发现无理数的国家;讲祖冲之父子和刘徽的故事等来激发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3.
这一天上语文课的时候,讲到一句曹操的名言“: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我忽然灵机一动:何不给学生讲一讲《三国演义》里“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呢?我说“:老师知道有不少同学都想当英雄,到底什么样的人才是英雄呢?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关于英雄的故事。话说东汉末年,群雄  相似文献   

14.
著名作家梁晓声从小就爱学习语文,他总是在未学习新课文之前,做到预习,自觉提前阅读理解课文。他在三年级时,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课文是《山羊和狼》:“山羊妈妈出门打草,临行时叮嘱(zhǔ)3只小羊,千万提防着被大灰狼骗开门,妈妈敲门时会唱如下一支歌:小山羊乖乖(ɡuāi)/把门儿开开/妈妈回来了/妈妈来喂奶……”这篇课文是梁晓声上学后,要学的第一个完整故事。他手捧(pěnɡ)新课本,蹲在教室门外看得入神。语文老师经过,好奇地问他看什么书?见是语文课本,就眯起眼注视了他几秒后,什么也没说,若有所思地走了。几天后,老师在开始讲《山羊和狼》…  相似文献   

15.
赵诺 《河北教育》2007,(4):42-43
1.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某种活动。思想政治课常被学生误解为是“枯燥、乏味、晦涩”的理论课,这就要求老师要在勤于积累资料素材的基础上,巧于创设问题情境,善于驾驭语言技巧,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感觉、新发现和新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例如,在讲《自尊自信是可贵的心理品质》一课时,我引用“晏子使楚”和“毛遂自荐”两个故事;在讲“集中解决主要矛盾”时,引用“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用在刀刃上”等俗语,学生学习兴趣大增,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相似文献   

16.
变化的月亮     
孙凯 《家教世界》2014,(Z2):90-91
<正>由一个故事引起的……在午餐开始之前,我给孩子们讲述了《猴子捞月》的故事,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故事讲完了,辰辰突然站起来说:"老师,你讲的不对!""可能这个故事还有不一样的版本吧",我暗自想,并问:"是哪里不对呢,和你妈妈讲的不一样吗?""我妈妈没有给我讲过猴子捞月的故事。"这就奇怪了,可能是我哪里不小心,犯了很明显的  相似文献   

17.
误读与误译     
做竞赛评委,一天听了六节课,都是讲授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人教版《语》七年级下)。真是不讲还清楚,讲了倒糊涂了。有老师专门点出选择的路是荒凉的并更加具有挑战性。还有老师在归纳诗歌主旨时强调“选择时要慎重也要勇于选择,选择后无怨无悔”。“选择要与众不同要创新,选择好了就勇往直前”。“选择前疑惑,选择时果断,选择后留恋”,并鼓励学生“坚定走下去”……  相似文献   

18.
孔令荣 《四川教育》2008,(12):46-46
【案例】《狐狸和乌鸦》教学片断 在教师引入、学生读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狐狸和乌鸦之间发生的一个什么故事时,有个学生突然质疑:“老师,我们原来学《乌鸦喝水》时,乌鸦很会动脑筋,填石子取水,多聪明啊!现在遇上狐狸,它怎么变笨了呢?”面对突如其来的质疑,孩子们面面相觑:是呀,乌鸦到底是聪明还是笨呢?其实,《狐狸和乌鸦》与《乌鸦喝水》是两个不同的童话,此“乌鸦”非彼“乌鸦”呢。但就给孩子这样讲吗?显然不行。在孩子的世界里,他对“乌鸦”的认识是统一的,在这儿却发生了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这也许就是学习本课的一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19.
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常常为学生千人—面、似曾相识的作文而苦恼。写《同桌》,大多数人都重复大同小异的故事——同桌之间的“恩恩怨怨”;写《童年》,大家都写类似的事情——游泳、游戏、无忧无虑;写《友谊》,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讲述同学之间的误会和惜别的故事……如此等等的程式化,使作文训练进入了“死胡同”。但也有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给教师带来了惊喜。有的学生写《同桌》时,写了他父亲晚上来校“扫盲”,儿子白天来读书,父子同桌,互帮互学;有的学生写《老师》时,虽然也以老师关心学生为主题,但选择较新颖的角度来表现,如《我们…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大班,有个全园有名的“吵客大王”。这个孩子活泼好动,一下课就东奔西跑,累得满头大汗;上课呢,不是擦擦汗水,就是东张西望,似乎还没有玩够;跟同伴动不动吵嘴、打架。开始,我们老是批评他,他却当作耳边风,还摆出无所谓的样子.事实告诉我们:此路不通。于是改为正面引导。我们给他讲团结友爱的故事,鼓励他向故事里的好人好事学习。一次,李老师给全班讲了《友爱的小鸭子》后,有意问他:“小鸭子好在什么地方?”他回答了小鸭子的优点后,突然冒出了一句:“我要向小鸭子学习!”李老师不禁喜出望外,当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