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洪艳 《广西教育》2014,(13):66-67
一、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课文《清平乐·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田园词,整首词画面感极强,词中洋溢着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通过对农村朴素恬静、清新秀丽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和三个儿子的生动描摹,抒发了词人对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喜爱之情。教学中,笔者采用"读一首词""赏一幅画""悟一份情"的教学法使词中优美的画面"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充分感悟农村生活的意境美,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的描写,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他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整首词以白描的艺术手法,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具有鲜明的特色。五年级的学生已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古诗,初步掌握了古诗学习的方法。虽然对于词这种文体,还是第一次接触,学生需要初步了解词有词牌名、词的句子有  相似文献   

3.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和谐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对乡村田  相似文献   

4.
黄丽英 《课外阅读》2011,(9):172-172
《清平乐·村居》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田园词。它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形象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这首词好似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处处洋溢着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画面感极强。  相似文献   

5.
一、以儿童为本位,体现了与儿童生活体验相沟通的语文。《清平乐·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具有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而今天和周老师一起上课的孩子都生在城市,长在城市,农村的田园生活对于他们也许只有模糊的记  相似文献   

6.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所写的描述农间生活的作品。这首词主要描写农村生活的安适和宁静,并抒发作者对农间安宁生活的向往之情。该词历来被广为称道,是因为作者紧扣景物,凸显词中景物的层次性,展现其独特的写作特色。  相似文献   

7.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他用白描的手法,展示了一个五口之家恬静安宁的生活画面。对于这样一首词,第一课时教什么,才不至于空洞无物,学生学起来索然无味?考虑再三,我决定从“词”人手。“词”到底是什么?它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相似文献   

8.
晏几道的恋情词包括词人、闺中少妇、少女的相关恋情。除了"梦"以外,常用"泪"、"书信"等意象进行描写,并以丰富的环境描写渲染词作。在充满悲剧的恋情书写背后,词人的恋情词中包含着对少年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逃避,展现了晏几道生活的悲剧。  相似文献   

9.
汴京词人群就是以词描绘汴京宫宇、描写汴京生活、抒写汴京情思的宋代词人集群。汴京词人群是以地名命名的词人集合。故而浓郁的地域性、相同的创作心理是这一群落的基本特征。独立的词人意识、汴京城中盛行的词曲传播——消费热潮是汴京词人群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闲居上饶时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篇章。这些词作大多赞美农村风光,歌颂村居生活。《清平乐·村居》便是其中之一。词人通过对一个普通农家的描写,反映了农村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生活,表现了作者对这种纯朴的农家生活的喜爱之情。词的一、二句写景。词人用白描的手法,把由茅檐、小溪、青草三种景物组成的清丽宁静的画面勾勒出来了,为人物的出场营造  相似文献   

11.
提高农村作文教学水平是笔者长期追求的目标。要提高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水平,只有立足于农村,让学生描写自己熟悉的农村生活,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师的所有智慧,都体现在如何设计一种方法,一种手段,让学生被语言震撼。”教学手段的新鲜活泼,教学方法的新颖灵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在乐学思想和愉悦原则指导下,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现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而就文绘图,以图悟文,图文共赏,不失为进行诗文教学的理想方法之一。下面笔者结合辛词赏析的课堂教学实践,谈谈图文共赏教学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清平乐·村居》是辛弃疾在上饶、铅山隐居时期写下的,以描写农村景物、反映农民生活为内容的代表词作之一。词人运用白描的手法,表现…  相似文献   

13.
歌妓角色与词人身份———词人笔下的歌妓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歌妓群体成为唐宋词中大量作品当然的抒情主人公, 词人从多方面描写其形神, 梦幻交织、亦凡亦仙, 成为艺术化的审美对象。特殊的身份使她们在词人生活中只能是被动的“他者”, 被欣赏、被使用的男性欲望、情感的承载者。  相似文献   

14.
提高农村作文教学水平是笔者长期追求的目标。要提高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水平,只有立足于农村,让学生描写自己熟悉的农村生活,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15.
《一剪梅》是词人李清照以自己的真实体验为基础,描写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表达了对丈夫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思念的真挚感情。  相似文献   

16.
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是一首具有情、景、意、趣等美学特质的古典诗词.词中描写了作者年少时的一次愉快的荷塘郊游情景——归途中因醉酒而划船误入藕花深处,惊飞了暮宿荷塘深处的鸥鹭,表现出词人的美好心境和少年时期生活的快乐.那么,教学时,我们又将如何向学生展示并引导学生感知和鉴赏这首语言生动、节奏轻快、令人回味无穷的古典诗词,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呢?努力营造师生对话、生本对话、生生对话的情境.  相似文献   

17.
蒋捷生活于宋末元初,巨大的亡国悲痛使他的词作中充满了悲壮忧愤色彩。因此对景物的描写也加入了词人的内心感受,读来凄婉幽怨。此外蒋捷词中还有部分格调清丽的作品,表现出词人另外一种寻求解脱的风格。  相似文献   

18.
陈红霞 《小学语文》2011,(7):99-101
【教学目标】 1.关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细心体会。2.联系本单元的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恰当运用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方法,抒发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9.
武自强 《甘肃教育》2009,(24):61-61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塑造人物的方法之一是肖像描写,肖像描写也称外貌描写(包括服饰描写)。学生学习肖像描写的手法时,不能只看到人物自然属性的一面(这个人是什么样),还必须进一步看到人物社会属性的一面(这个人为何有这个样子),这样学生才能更进一步地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20.
<正>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是一首具有情、景、意、趣等美学特质的古典诗词。词中描写了作者年少时的一次愉快的荷塘郊游情景——归途中因醉酒而划船误入藕花深处,惊飞了暮宿荷塘深处的鸥鹭,表现出词人的美好心境和少年时期生活的快乐。那么,教学时,我们又将如何向学生展示并引导学生感知和鉴赏这首语言生动、节奏轻快、令人回味无穷的古典诗词,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呢?努力营造师生对话、生本对话、生生对话的情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