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受西方美育观念特别是席勒美育思想的影响。中国现当代美育基本上都是以文艺审美为中心。自然审美和社会审美处于边缘位置。虽然文艺审美能够重构人们的美学想象,促使人用最敏锐地感觉来感受生活。提高人的道德高度,但文艺审美自身潜存的文化保守主义倾向、社会区隔作用以及略嫌严酷的审美主义特征也时常为人诟病。随着中国进入消费主义社会。日常生活不断审美化,审美逐渐成为人们建构自我生活的基本美学原则。在这样的文化情境下,美育有必要走出过去以文艺审美为核心的樊囿,重建社会审美维度,奠定社会审美在美育活动中的坚实地位。  相似文献   

2.
孔子以仁学为基点,以情感为主体的美学思想,将人性与心灵,理想与实现俱化入审美追求的流程中。孔子是从仁学出发去考察审美和文艺问题的。他之所以重视审美和文艺,是因为审美和文艺在人们为达到“仁”的境界而进行的自我道德修养中发挥着特殊作用。孔子的美学思想对中国美学传统的表成与美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美学的根本问题在于如何理解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作用过程与产物的主客观效应。《审美间体》一书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审美间体"这一全新的思想模型,有助于克服迄今为止美学研究所呈现的主客二分的机械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之片面性,有利于拓展与提升美学研究的客观信效度与理论解释力品格,对美学以及神经美学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重新审视文艺的特质,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观出发,由亚里士多德主张的德性、适度、和谐等道德理性术语来观照其关于文艺的起源、创作、功用等文艺思想。通过对亚里士多德伦理、美学学说的梳理与融通,以期对今人的文学实践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文艺之所以要用形象,并不只是因为它可以吸引人接受其中的思想,而更是因为包容了比思想更丰富广阔的内容,可以给读者以比思想更广阔丰富的审美的认识、教育、感染和熏陶。即文艺形象的内容,包括思想,但大于思想,为了充分发挥文艺的审美作用,应该重视和深入研究“形象大于思想”这一美学原理。  相似文献   

6.
石亿 《文教资料》2010,(21):99-101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具有开创性的历史价值和意义,探讨了艺术本体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并逐渐完善了美学体系的建构。二人虽为师徒关系,但各有千秋,亚里士多德总结了以前所有的知识开创了新的哲学体系,对于后世的影响比柏拉图大得多;但如果没有柏拉图思想承前启后的作用,亚里士多德也难以为继。本文试图从二人生活的时代背景、对文艺与现实的关系问题及文艺的社会功能问题的认识来对二人的美学思想做一些简单的比较。  相似文献   

7.
民族民间文艺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流传很广.它是各族人民长期劳动和集体智慧的结晶.研究、整理民族民间文艺资料,探讨它的美学潜质,对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侗族民间文艺为个案,初步探讨民间文艺审美特征,即它的思想内容的先进性、民族性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艺形式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8.
吕荧的美学思想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进一步发展吕荧的美学思想 ,应从以下方面着手考虑 :一、从客观对象与人的现实联系上确定审美价值 ,使美所反映的内容落在实处 ;二、从实践与人本质的联系上确定审美实践 ,使审美价值问题获得科学具体理解 ;三、以审美价值为基础 ,从审美体验与审美评价的辩证统一关系上认识人类的审美欣赏 ;四、以审美价值作为逻辑起点 ,建构中国当代美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吕荧的美学思想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进一步发展吕荧的美学思想,应从以下方面着手考虑:一、从客观对象与人的现实联系上确定审美价值,使美所反映的内容落在实处;二,从实践与人本质的联系上确定审美实践,使审美价值问题获得科学具体理解;三,以审美价值为基础,从审美体验与审美评价的辩证统一关系上认识人类的审美欣赏;四、以审美价值作为逻辑起点,建构中国当代美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有着相同的审美理想:和。孔子主张"中和"之美,亚里士多德提倡"和谐统一"的美。从三方面对他们的美学思想进行跨文化的比较研究:艺术的宣泄功能,形式与内容的依存关系,美与善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1.
康德美学认为文学是自身的审美自律性与社会功能的辩证统一.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文学艺术的社会功能一直处于主导地位,直到"五四"时期,文学的审美价值才真正受到重视和礼遇.从传统的文艺观和现代历史语境的角度,来辨析郁达夫在文艺功能观上由真、善、美的统一到偏离的嬗变轨迹,有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郁达夫的文艺观.  相似文献   

12.
“同情”是一种审美现象,在休谟的美学思想中占有一定比重,但未引起美学界的足够重视。本文试从同情与同情心的区别,同情与审美、与功利以及与审美趣味之关系的分析,客观评价休谟的“同情与审美”的美学思想,及其对后来美学流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有着独特的审美特征,这与我国传统的音乐美学思想是紧密相连的。中国是一个礼乐之邦,尚“雅”、尚“静”、求“善”、尽“美”。从上古三代到今天,传统的音乐美学思想作为一个支柱,始终支配和影响着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要想更好地进行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审美活动,就必须对我国传统的音乐美学思想作系统的了解和清楚的认识。本拟从剖析我国传统的音乐美学思想和如何进行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审美两个方面加以纲要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希腊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创立了延续两千余年而未衰的诗学理论,他承认了文艺的客观真实性,建立了艺术有机整体以及和谐的概念,并肯定了文艺的社会功用。然而其诗学理论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的发展逐渐显现出其特定的局限性。本文结合韩国著名悲剧电影《假面》,从摹仿说和悲剧论(包括悲剧的定义、悲剧的有机结构、过失说和净化说)两大角度试探讨亚里士多德诗学理论在当代的适应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自觉”,首先体现在人的个体意识的自觉。只有这样文艺才能区别于政治、道德,确立艺术的相对独立地位。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就反映出魏晋文人个体意识的觉醒及对艺术独立的追求,体现了当时文人的审美理想。本文从音乐的本源、音乐的审美体验及音乐的审美特质等方面论述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及其对传统儒家乐教理论的批判。  相似文献   

16.
论先秦时期道家思想的美学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美学思想是先秦时期重要的美学派别,它与儒家美学思想既对立又互补,奠定了整个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根基.道家美学思想是建立在"道"的哲学基础之上,所以不可避免的带有明显的消极和避世思想,但由于其包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道家美学思想中的自然和谐的审美观点和浪漫主义的审美创造思想又较儒家美学思想有所进步,对中国后世的美学思想和艺术创作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的功利主义文艺美学思想是20世纪中国文艺美学现代转型的重要标志.它虽然以功利主义为核心,但包含着对文艺的审美价值的强调、对文艺鉴赏规律的探索等一系列重要内容.只有全面审视梁启超的文艺美学思想及其多方面价值,才能做出较为中肯与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美学视域中,从心理学的视角来分析和阐释审美经验问题是其中一个重要美学研究向度。在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主要对审美经验的"心理学性格"进行全面、细致考察;在近代,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则主要从审美主体的内在心理和经验感受来阐释审美经验的丰富内涵;在西方现当代美学中,以桑塔亚为代表美学研究者则侧重于从知觉心理学的视角来研究审美经验问题。  相似文献   

19.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学科是美学的有效载体,具有得天独厚的审美教育功能。在中学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美育的地位日趋重要,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学语文,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具有不可或缺的功用,因此,实施审美教育应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20.
文艺以审美幻象整体地反映与把握社会生活,艺术形象的整体性使得艺术意义与功用充满了不确定性;对文艺意义与功用的阐释,不是以求索作家与文本原旨为目的,而是以读者为中心,由于读者的差异性,导致在文艺功用与意义的阐释中也充满了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原则在文艺意义与功用的阐释中应得以遵循,并用以反对文艺阐释中的贵族化倾向与极权化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