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我们利用美国多波段太阳辐射计(MICROTOPII)测量了西藏拉萨2008年8月~2010年8月期间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研究了拉萨气溶胶光学厚度日变化、月变化和季节变化等问题。结果表明,拉萨晴天气溶胶光学厚度很小870nm通道大气溶胶光学厚度仅在0.016~0300之间,平均值为0.067。拉萨干季气溶胶光学厚度比湿季略高,月平均气溶胶光学厚度比北京小四倍以上。然而,数据显示,在观测的时间里拉萨气溶胶光学厚度成逐渐波动放大现象。拉萨气溶胶主要来源于生物质燃烧、机动车尾气、季节风沙,宗教烧香、周边水泥、采石等活动。  相似文献   

2.
为了得到气溶胶变化后对氡子体产生的影响,实验通过气溶胶粒径谱仪SMPS测试氡室内不同浓度气溶胶,分析气溶胶的变化情况,根据AlphaGUARD测氡仪以及AlphaPM子体仪测试变化的氡浓度不同气溶胶下子体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在两个NaCl浓度的气溶胶条件下,气溶胶的总量随着气溶胶发生器中的NaCl浓度的增大而变大,由于氡子体结合态随气溶胶浓度改变,氡子体浓度也随气溶胶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并且在相同气溶胶浓度情况下,氡子体的浓度随着氡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3.
在一定条件下水流经小孔时会形成气溶胶,而气溶胶在工业、农业、国防和其他方面都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本文通过气溶胶力学理论的学习与分析,并在小孔形成气溶胶问题上进行了合理的简化,得到了液滴破裂的判定条件以及稳定态液滴的直径,从而判断气溶胶的形成与否。  相似文献   

4.
对1960—2011年中国东部地区微量降水的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并通过干燥晴天能见度、气溶胶光学厚度及云滴粒子有效半径等变化特征验证大气气溶胶对微量降水的影响,结论是气溶胶导致的微雨减少主要集中在华北京津塘、长江三角洲和华南沿海地区,且气溶胶越多的地区,微量降水的减少越严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大气气溶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中硫酸盐气溶胶的影响最为突出。南京地区工业比较发达,SO_2污染严重,由SO_2转化的硫酸盐气溶胶相应较多,导致了对流层大气中硫酸盐气溶胶浓度的增大,因此研究硫酸盐气溶胶对南京地区气候的影响具有实际意义。文章根据我国SO_2的排放情况,分析SO_2对气候和环境的直接影响和硫酸盐气溶胶对气候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我们使用拉曼一瑞利一米激光雷达系统探测南京地区硫酸盐气溶胶的回波信号,然后通过去除背景噪声、滑动平均对回波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对处理后的有效信号进行反演,得出了气溶胶消光系数廓线。采用假设边界值的方法分析了边界值对消光系数的影响,得出使消光系数廓线最接近于真实值的边界值,最后介绍了消光系数在夜间的变化趋势和南京上空气溶胶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6.
采用HTDMA(加湿迁移差分分析)法于2009年12月8—20日测量了北京气溶胶吸湿性,并讨论气溶胶吸湿性影响因素.实验发现,北京气溶胶吸湿性生长因子冬季在1.01到1.40之间,呈现弱吸湿性和近憎水性特点.北京冬季气溶胶吸湿生长因子日变化呈现双峰分布和单峰分布2种规律.影响城市环境气溶胶吸湿性的主要因素是近憎水性组份和弱吸湿性组份在环境气溶胶中所占的比例.  相似文献   

7.
利用激光雷达对北京2005年4月26—30日大气气溶胶进行了连续观测,对气溶胶光学特性进行了测量和分析,讨论了大气污染物气溶胶和沙尘气溶胶的垂直分布,以及沙尘气溶胶的传输和沉降过程。因此,激光雷达是研究阴霾天气和沙尘天气特征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正在2月8日上海市政府举行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卫生防疫专家首次明确提出气溶胶传播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之一。消息一出,"气溶胶传播=空气传播"的论调慌慌张张地占据了网络。论调吓人,但真的是这样吗?别慌,先听听下面这些知识点。气溶胶有传播病毒的可能性如果你没听说过气溶胶,你一定听说过它的"亲戚"PM_(2.5)。但气溶胶不只是固体微粒。当人们日常说话、大笑、唱歌、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液滴也会形  相似文献   

9.
中国北方沙尘气溶胶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地面辐射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该文通过对1978年以来的TOMS气溶胶指数分析,揭示出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气溶胶的时空分布特征和长期演变规律,并结合地面辐射资料分析了沙尘气溶胶对太阳辐射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北方地区3、4月份大气气溶胶指数有两类高值区,一是沙尘源区,另一是影响区.影响我国沙尘天气的境外初始 源区大气气溶胶指数的峰值集中在0.2附近,北路源区绝大部分气溶胶指数区域面积强度集中在0.3~0.4 之间,西北源区和南疆盆地区的峰值集中在0.4附近,整个北方地区气溶胶指数的区域面积强度的峰值集中在0.3附近.沙尘暴天气发生和影响期间,随气溶胶指数出现峰值地面太阳总辐射和入射辐射相应出现低谷,源区两者之间有比较好的负相关关系,而影响区的相关性相对较小,说明在影响区大气气溶胶来源相对复杂.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蓬勃发展起一门新兴学科——气溶胶科学.这充分体现在1990年9月在日本京都举行的第三届国际气溶胶会议之中。本文以这次会议为基础,介绍了气溶胶科学,尤其是气溶胶力学近年来的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大气气溶胶对酸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酸雨现状、气溶胶的酸碱性质和酸化缓冲能力对酸雨的影响、大气污染对降雨的抑制作用、降水化学研究等方面论述了大气气溶胶对酸雨的影响的研究成果,并对目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初步评述,指出对酸性气溶胶的研究逐渐成为酸雨研究中的热点和前沿。  相似文献   

12.
测量人工放射性气溶胶的重点之一是采用不同的能谱处理方法去除氡、钍子体的气溶胶的干扰,因为某些天然环境中氡、钍子体气溶胶的活度浓度比人工放射性气溶胶高几百上千倍,对氡钍子体能谱拟合这一关键问题,由于条件限制,在分析241Am的能谱中采用最小二乘的拟合方法来拟合去除氡子体能谱,并给出氡子体能谱拟合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3.
温度和相对湿度对气溶胶质量浓度垂直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温度和相对湿度对气溶胶质量浓度分布的影响。即,温度影响空气对流和气溶胶粒子的布朗运动,进而影响气溶胶的垂直分布,使其质量浓度的改变满足负指数规律变化;相对湿度与气溶胶质量浓度是正相关的关系。根据分析,提出了一个气溶胶质量浓度温湿度修正反演模型,并通过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很好的反映温湿度对气溶胶质量浓度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利用全球气溶胶监测网(AERONET)观测资料,借助平面平行辐射传输模式,计算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ACOL)、香河站和太湖站多年晴空条件下的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结果表明,SACOL、香河和太湖地区大气层顶气溶胶日平均直接辐射强迫分别为(-7.2±7.1)、(-11.7±9.5)和(-14.9±8.3)W/m2,地表处分别为(-21.9±12.2)、(-36.5±29.5)和(-42.2±21.0)W/m2,大气中分别为(14.7±9.7)、(24.8±23.0)和(27.3±16.5)W/m2.香河站和太湖站气溶胶对地表的降温和大气的增温大于SACOL站.地表和大气中辐射强迫对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变化敏感,而大气层顶处敏感性较弱.沙尘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大于所有气溶胶的平均值,且对地表降温和大气增温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气溶胶可以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影响地表辐射收支平衡,使到达地表的太阳总辐射减少,同时散射辐射在总辐射中所占的比例增加。本文基于MODIS气溶胶产品和CERES云产品等大气遥感资料,利用Fu-Liou辐射传输模式对全球地表辐射进行了有无气溶胶的两组模拟试验。将考虑气溶胶的试验模拟值与BSRN站点观测值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地表总辐射模拟的R值达到0.92,地表散射辐射模拟的R值达到0.84,模拟值与观测值有着比较好的一致性。比较两组模拟结果显示,2007年气溶胶导致全球地表总辐射平均减少了9.16W/m2,降低幅度较大的地区往往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也较高。对于散射辐射来说,气溶胶在全球不同地区却有着不同的正负效应:地表反照率高的地区,气溶胶往往使得散射辐射大幅增加;而云分数较高的地区,气溶胶往往导致散射辐射大幅度下降。2007年气溶胶导致全球地表散射辐射平均增加了8.17W/m2。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台北大气气溶胶中可溶性阴离子观测个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选择2003年1月21日、2月18日和2月20日三个晚上为研究个例观测了台北大气气溶胶中的可溶性阴离子的浓度变化,并利用后推气流轨迹模型结合离子质量分数和离子间相关性分析,研究了不同长距离输送过程对台北大气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台北大气气溶胶中可溶性阴离子主要由Cl-、NO2-、NO3-和SO42-组成,其中SO42-占可溶性阴离子质量浓度的60-90%,NO3-次之,占9-22%,两者具有较强同源性;Cl-和NO2-所占比例较小,NO2-浓度不容忽视;海盐源气溶胶的长距离输送可以降低台北市大气污染,沿海大陆地区气溶胶的长距离输送可能增加台北市大气污染,沙尘气溶胶的输送不一定加重台北市大气污染。  相似文献   

17.
利用RegCM3模式模拟不同浓度的黑碳气溶胶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黑碳气溶胶在2013年对我国气温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我国中东部地区,影响方式主要体现在增温上,基本介于0℃~0.4℃,个别地区达到了0.6℃。而对黑碳气溶胶引起的地表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变化和地表反射的长波辐射变化的模拟结果显示:黑碳气溶胶对我国各区域的长波辐射强迫影响基本都为正值,地表反射的长波辐射增加幅度约在0.4~0.8 W/m~2。同时,黑碳气溶胶还会使地表接受到的太阳短波辐射减少,减少的幅度约在1~2 W/m~2。对于黑碳气溶胶引起的大气层顶净辐射变化模拟表明,黑碳气溶胶使所研究区域的大气层顶净辐射强迫值增加0.6~1 W/m~2。  相似文献   

18.
以热表面电离质谱计为分析手段,采用6Li稳定同位素示踪了爆炸过程中放射性气溶胶粒子悬浮、沉积和在毛细管中扩散行为。实验结果表明:爆炸后100h,气溶胶粒子悬浮份额占10-5;沉积量占绝大多数,且各部位沉积量存在明显差异;即使在无压力推动下,仍明显观察到了气溶胶粒子在毛细管中的扩散,对于d25μm×2cm 毛细管通道而言,穿透率为1.5×10-10 / h。研究结果对于正确评估放射性气溶胶粒子在爆炸过程中的行为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气候环境     
正气溶胶在大气边界层中的火炉、穹顶与阳伞效应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辛金元研究员团队与哈佛大学ScotT.Martin教授团队合作,基于北京地区大气污染边界层物理与化学耦合观测,联合构建了气溶胶在大气边界层中的火炉、穹顶与阳伞效应模型。研究论文发表于GeophysicalResearchLetters。论文探究了区域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策略与气溶胶与边界层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揭示大气中存在一个转换高度h,在h之上吸收型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城市中的雾霾越来越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健康和出行。中国科学家对华北平原、珠三角、长三角、四川盆地等阴霾最严重地区的空气进行分析,发现背后的主要原因是高浓度的气溶胶污染。气溶胶是指固体或液体微粒稳定地悬浮于气体中形成的分散体系,一般微粒大小在0.01到10微米之间。这些微粒本身就是一种污染物。当气溶胶微粒弥散在空中时,云朵中的小水滴附着在它们上面,水滴数量很多,但半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