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经过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笔者越来越能体会到这八个字的分量。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教育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心灵上沟通的过程。要想这一过程得以顺利进行,教师的爱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2.
正众所周知,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是学校与家庭之间一条不可或缺的纽带。沟通是心灵的对话,心灵的距离有时就是脚下的距离。教师通过上门家访,与家长零距离接触,拉近自身与家长、学生的距离,形成良好的关系。在家访中,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同时也能直接倾听家长对学校、班级教育工作的要求与建议。让教师和家长在交流中形成教育合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我陪妈妈家访  相似文献   

3.
家访是学校和家庭两个教育主体的对话和交流,是教师与学生家庭的零距离接触,更是一座沟通教师、家长和学生三者心灵的桥梁,其效果是其他方式无法超越的。但是以前我只是根据需要对个别学生进行家访,实地走访每一个学生的家,有这个必要吗?带着这份疑惑,我踏上了家访的路。  相似文献   

4.
教师只有成为学生真爱的教师,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就要求教师做到爱学生,用心灵去理解学生。要做一名学生喜爱的教师,实属不易。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只有视学生如己出,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始终告诫自己教育无小事,处处要精心;要有丰富  相似文献   

5.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梦想,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期盼,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从"学会"到"会学"的一项有效教育方法。实践告诉我们,"自主高效课堂"教学的核心就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学生主体作用的具体体现。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6.
教师职责不仅仅是传授书本知识,还应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每个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以爱心,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遗憾的是当前许多教师尚未重视培养学生智商、情商和谐发展,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情感教育。本文是笔者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几点感悟。  相似文献   

7.
汪润 《宁夏教育》2003,(6):17-18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在将以书为本的学历教育向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加快进程。在这个过程中,关注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日益显得重要。那么,作为教师,怎样才能做好学生的引路人?我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一、做好学生的引路人,教师应首先民主平等地善待每一个学生,在沟通与“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笔者认为,师生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是解决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师生关系惟有“民主”、“平等”,一个教师只有“关爱”、“善待”学生,才能缩短与学生的距离,做到心灵沟通,也才能受到学生的尊重。在教育教学的阶…  相似文献   

8.
陈刚 《湖北教育》2007,(8):42-43
"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们把这条规律看成教育技巧的核心,是能够找到通向孩子心灵之路的基础。"我认为这句话是对"无痕教育"的最好注解。如何在生活化德育的大背景下在品德教学中实施无痕教育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沟通和探讨关系,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学习中抓契机,运用情境感受,强化  相似文献   

9.
俞丽 《考试周刊》2014,(94):169-169
<正>教育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喜欢有亲和力的老师,学生若喜欢一位老师,则对他所教的学科感兴趣,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相反,师生关系若不好,则会造成学生沉重的心理压力,是教育教学质量下滑的重要原因。所以师生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将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条件,这种和谐融洽的关系是师生双方沟通的直接产物,因而教师要领悟沟通的魅力,讲究沟通的艺术,掌握沟通的技术。一、教师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性1.教师与学生沟通,是实现教学任务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如今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自私、任性、孤独,尤其不爱与人交往。鉴于此,教师教育学生学会理解别人,与人沟通十分重要。我结合德育校本教材《成长的足迹》实践了心灵沟通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当学生所固有的家庭文化与教师、学校所持有和认可的主流文化相差越远时,教师教学所面对的障碍就越多,所要跨越的性别、种族、民族、阶层的限制就越多。"文化无视型"教学隐藏着不平等及对学生的偏见和低期望态度,"文化关涉式"教育则强调要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文化之间的鸿沟,并促进学生积极的文化身份建构。文化关涉式教师与文化无视型教师在教学观、文化观、知识观等实践教育哲学层面存在着一系列的差异。文化关涉式教师相信:教师的教学要与当地社区建立有意义的联系;儿童在接纳和认同自己文化价值的学校中学习得最好;多元智能式教学方式更有利于文化多元;教育提供更多的文化选择可能,帮助学生建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2.
现代阅读学告诉我们,阅读教学是一个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在教学中让学生用心灵拥抱文本.与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从而实现个人情感的交流、人生体验的沟通和生命意义的领悟,是我追求的教育理想,在教育实践中我尝试着如下途径:  相似文献   

13.
"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这一教育名言告诉我们,爱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催化剂、润滑剂和粘合剂。素质教育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必须全面地爱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要求每一位教师胸怀一颗爱心,用心灵去耕耘心灵,让每一位孩子都得到应有的爱。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十四年来,我总是把满腔的爱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下面,就用两件事来讲述我的教育故事。  相似文献   

14.
如今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自私、任性、孤独,尤其不爱与人交往.鉴于此,教师教育学生学会理解别人,与人沟通十分重要.我结合德育校本教材<成长的足迹>实践了心灵沟通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李奉军 《成才之路》2009,(33):41-42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培养审美情感、铸造美好心灵和陶冶高尚情操的力量。我们中学语文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净化学生的心灵,就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相应的情感因素,构建学生与作者的心灵沟通,激起教师与学生的心灵碰撞,引导学习者之间的心灵交流,运用情感的语言,去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使知识教育、能力教育、情感教育成为一个紧凑的、有机的统一体,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16.
沟通,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往往注重了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和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作用,往往忽视了教师与学生的思想沟通、情感沟通,以致我们在对学生品德教育等方面走了许多弯路,给学生的品德教育带来了困难。在日常生活中或闲谈中,我们常会听到许多老师说:"学生难管,很伤脑筋"等一些埋怨的话。认真想来,这并不是学生问题,而是我们当老师的缺乏与学生的沟通,给自己的教学工作带来了的麻烦。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沟通,对学生品德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教育机制的改革步伐的深化,情感教育在初中教学中得到了实践和应用。情感教育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也是教育目标实现的基础。教师更多感情的投入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初中数学课堂。由于数学教学的特点决定了数学教师必须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投入更多的感情,要让学生爱上数学课堂,情理并进,以理服人,才能培育出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18.
心育是教书育人的美好境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国特级语文教师钱梦龙说:“教书育人,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最重要的是师生间心灵的沟通。只有始终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才能以自己的心去发现学生的心。这种以心发现心的艺术、师生心灵沟通的艺术,正是最重要的教学艺术。”这说明了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灵教育的重要性。在教书育人实践中,无论教师采取了什么方法,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塑造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19.
家庭访问是班主任与家长联系的重要方式,是沟通教师、家长与学生心灵的桥梁。通过家访,教师可以全方位地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争取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支持和配合,确保学生稳定、健康、全面地发展。家访在学生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关于这点,我也是在真正到学生家里之后才深深感受到的……  相似文献   

20.
班主任可以凭其特殊的人格魅力获得学生的拥戴,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班主任可以通过与学生心灵沟通、组织活动、培养良好的班集体等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挥自己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