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秦历史散文写人艺术的杰作──《战国策》文学成就之一邱永山《战国策》作为先秦时期的一部历史散文著作,由于其本身内容的复杂、叙写方式的特殊,造成后人对此书的认识存在着较大的歧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把它列入“春秋”类内,地位在经籍类的“六艺”之中。...  相似文献   

2.
《邹忌讽齐王纳谏》载于《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战国策》是一部介乎子、史之间的书。它主要记录了战国时代以纵横家为代表人物的思想言论、外交辞令和政治主张等等,同时也记载了一些历史事实。其中历史记载部分有些是民间传说,并不完全是信史。在不少纵横家的游说之辞中还保存了一大批寓言,如《狐假虎威》《画蛇添足》《鹬蚌相争》之类,属于我国文化遗产宝库中的珍贵财富。[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散文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传统.古人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散文遗产,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散文创作经验.有人说,中国是一个散文之国,不是没有道理的.早在西周、东周时期,我国出现了第一部记叙和论说文集.因为是上古之书,所以称为《尚书》.它是战国以前流传下来的一批古代历史记录.当时的散文还很不成熟,保留下来的也很少.到了先秦时代,散文空前发展,既有叙事的历史散文,又有说理的诸子散文.著名的散文著作有《春秋》、《论语》、《孟子》、《庄子》、《左传》、《战国策》等.这个时代的散文,大都用近于口语的文字写成,明白畅达,精炼简洁,既是优秀的历史著作,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中,尤以《左传》和《战国策》对以后的散文创作影响为大.  相似文献   

4.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是先秦文学中的代表性作品,它以其独有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赢得了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虽然其曾被斥之为"邪说""畔经离道之书"。但《战国策》中的散文语言简练、生动又富有表现力,不仅具有讽刺和调侃意味,同时又具备教育功能,传达了人生哲理,因此在语文教育教学中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将从《战国策》的写作技巧、艺术风格和寓言教学作用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战国策》对语文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部优秀的文化典籍总是前有所承、后有所启。《战国策》作为先秦历史散文的结束,它师承《尚书》、《春秋》、《国语》、《左传》之长,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又下启了有汉一代的史学与文学,尤其对《史记》和汉赋影响深远。关于《战国策》对《史记》的影响究竟是什么?前人论之甚少,今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我国著名国别体史书《战国策·齐策一》,讲述的是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是《战国策》中的经典名篇。《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散文是一种寄寓作者的思想情感,蕴涵特定意义的文体。《邹忌讽齐王纳谏》也不例外。在文中,作者表现了自己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天下治平的  相似文献   

7.
战国是寓言大量蕃衍的时代,反映在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中真是各具特色。《庄子》寓言文辞瑰丽,《孟子》寓言诙谐有趣,《韩非子》寓言朴实平易,《战国策》寓言则好比是人的中枢神经,与政治斗争的风云变幻紧密联系。《战国策》寓言大都是从当时激烈的政治斗争旋涡中产生而又服务于当日的政治斗争  相似文献   

8.
春秋、战国之际正值社会激烈动荡与变革之时,它造就了孔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一批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促成了先秦诸子散文的勃兴;同时,也出现了诸如《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著名的历史散文。而尤以《左传》与《战国策》成就最高,堪称先秦历史散文的双璧。两书忠实地反映了春秋、战国两个不同时期人们思想情绪的变化和历史变革的进程;体现出在不同的政治形势下,所赋予行人、说客的不同使命。《左传》优美的行人辞令和《战国策》纵横飞扬的游说辞不仅有着巨大的文学价值,更能体现出当时文人士大夫的情绪,折射出整个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9.
《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中文学成就最高的一部。它是一部独特的历史著作,与《国语》一样,是国别体史书,按战国时期秦、齐、楚、赵等十二国的次序,辑录与十二国有关的史实497条,33卷。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讫于秦并六国之后,约当公元前452年至公元前216年。它可能是秦汉间编纂的史书,作者及成书的具体年代,已不可考。原来可能只是战国时期史官们记录下来的史料和纵横家、策士们用于揣摩、演练口才的文稿。这样的拼盘式的东西,名称也极多,如《国策》《国事》《事语》《短长》《修书》等。后经刘向整理,并定名为《战国策》,这一堆芜杂而错乱的文稿才变得流畅可读。  相似文献   

10.
李平尚 《学语文》2011,(2):79-79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选自《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本文除了语言风趣朴实、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运用设事说理的手法外,笔者以为:文中隐含的数字三也是妙不可言。  相似文献   

11.
《唐睢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战国策》是继《左传》之后的一部具有历史价值的书籍,记事上继《春秋》,下至楚汉之际,其中主要内容是记录战国时代策士的政治活动和游说言辞,其作者已无从查考.《战国策》不仅保存了战国时代的许多富有历史价值的史料,而且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在我国的文学史上,有其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2.
一、先秦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先秦时期是秦王朝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之前的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在这段历史进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先秦文化。春秋战国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无论政治、经济和社会组织都起了剧烈的变化。文化思想非常活跃.各种思潮纷纭.百家争鸣、为先秦历史散女和诸子散文写作提供了,广阔浓厚的现实背景和参照条件。促进了它们的繁荣。 (一)历史散文 历史散文是指具有文学性的历史著作.如《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其重点是《左传》和《战国策》。 《尚书》是中国最古的历史,也是中国最古的散文,主要内容是记录殷、周两代的政府文告及帝王和执政大臣的誓词、讲话等,史料价值很高。全书文辞古朴难懂,佶屈聱牙,只有某些篇章是初具文学性的历史散文。文中已用上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盘庚》,”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某些篇章散中间韵,增加了文章的美感。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它极其简括地记载了周王朝、鲁国及其它各国的事件,它是纲目式的记载,文句极简短,几乎没有描写的成分,语言谨严精炼。作者按照自己的观点对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作了评判,并选择他认为恰当的字眼来暗寓褒贬之意,因此,被后人看作是一部具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触龙说赵太后》一文选自《战国策·赵策》,题目是后人加的。《战国策》是先秦时代的历史散文集,初为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所纂集的一部书,汉朝刘向重新编校,定三十三篇为《战国策》。它的叙事年代起于战国初,截止六国灭亡时为止。《战国策》的内容多是谋臣策士的策划或纵横捭阖的说辞等。它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它的每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十年制高中语文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一》,是一篇以散文形式表达富于哲理的策文。关于这篇著名课文的教育意义和写作技巧,过去多有论及;但对于这篇课文的逻辑性,谈者似乎就比较少了。  相似文献   

15.
浅谈《战国策》的论理技巧与语言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国策》为文铺排渲染,辩丽瓷肆,陈说事理纵横捭阖,体情状物酣畅淋漓,堪称先秦史家之文中的出类拔萃之作。在论理技巧方面,《战国策》的文章大都善于分析形势,指陈利害,好设机巧,引人入毅,诱敌就范,进退有据,擒纵自如,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就语言而论,《战国策》之文大都放言无惮,绝少掩饰,文辞铺张杨厉,气势恢宏,且又物炼传神,形象生动,富于华彩,其语言艺术的精熟富丽,也大大超过了先秦其它几部历史散文。  相似文献   

16.
《淮南子》是一部“牢笼天地,博极古今”的综合性学术著作。此书多处剪裁取用《战国策》文字资料,并作以精妙评述。有的直接转引原文佐证自己思想观点;有的裁剪引用策士言论为我所用;有的重组《战国策》的部分文字,以凸显《淮南子》的辩证思维;有的浓缩《战国策》故事,取其精髓化为已用。《淮南子》多次评判苏秦、智伯等人的成败,反映出其较浓的道家历史政治学与道家理论思维。刘安等人在对《战国策》史料的融裁运用中,体现出自己的政治、历史、哲学等思想理论。  相似文献   

17.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年间人所纂集的一部历史著作。后经刘向加以整理,定名为《战国策》。《战国策》的基本内容是记录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春秋以来,社会动荡,战火连绵,人民渴望解甲息兵。诸侯之强大者,亦想“并天下,凌万乘”...  相似文献   

18.
这篇文章选自《战国策·赵策》.《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代的史料汇编,按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顺序排列.《战国策》的文章特点是长于夸张铺陈,无论说理叙事,都表现了一种气势雄放的特点,语言流畅犀利,有声有色.描写人物也具体鲜明,栩栩如生.文中还不时使用生动的寓  相似文献   

19.
《战国策》是一部记述战国时期策士们的言论和活动的书。《战国策》在语言的运用上,是极为生动明丽的。刻划人物维妙维肖,细读篇什,人物音容笑貌跃然纸上。在表达思想内容上,有很多东西是值得今天深思而慎取的。就《邹忌讽齐王纳谏》一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是著名小说家,也是著名散文家。沈从文的散文创作可以追溯到20年代中期,他的第一本创作集——《鸭子》,就是一部小说、诗歌、戏剧和散文的合集。自《从文自传》后,他的散文创作一发而不可收,连续写下了《湘行散记》、《湘西》两部散文长篇。前者为作者1934年冬重返湘西沿途见闻纪实;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