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平 《新闻世界》2020,(3):50-52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如何合理科学地应对突发新闻事件已经成为当前出镜记者需要重视的问题。对此,笔者对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的突发新闻事件的传播特点进行分析,并从制定应急预定方案、增强现场应变能力、以及提高应用先进技术设备的能力三个方面,对全媒体时代出镜记者应对突发新闻事件的策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自媒体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加,新闻舆情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人要面对突发新闻舆情。对突发舆情进行相应分类研究,可以帮助当事人正确应对各类突发舆情。对突发公共舆情分类的方法有多种。梳理当前媒体经常发生的热点事件,可以发现,大部分新闻舆情热点事件可以归纳到如下几类:涉法事件类(诉讼官司、利益冲突、暴力行为等),自然灾害类(水灾、地震、泥石流等),群体事件类,和民生社会类(罕见病例求助、娱乐事件等)。  相似文献   

3.
李岚 《新闻知识》2007,(7):50-51
在现实的新闻实践活动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在突发敏感事件、重大灾害事故发生时,媒体记者要争先恐后为自己从业的媒体抢发新闻,而地方政府公务人员却千方百计阻止媒体记者发稿,两者之间往往会产生一系列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能否在突发灾难性新闻中发出最快的、最能打动人心的新闻,是对媒体实力的一大考验。在新闻报道中和记者、编辑以及媒体在新闻竞争的成就感比起来,更重要的是人文关怀,这是一个媒体文明和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灾难性事件带给人的情感情绪反应是悲痛、颓丧、焦虑、不安、恐慌等.但处理恰当的灾难新闻却可以转变受众的这些消极不良的情感和情绪,使悲痛得到安慰,颓丧得到振奋,焦虑得到舒缓,从而产生积极的和良性的言与行。  相似文献   

5.
能否在突发灾难性新闻中发出最快的、最能打动人心的新闻,是对媒体实力的一大考验。在新闻报道中和记者、编辑以及媒体在新闻竞争的成就感比起来,更重要的是人文关怀,这是一个媒体文明和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灾难性事件带给人的情感情绪反应是悲痛、颓丧、焦虑、不安、恐慌等.但处理恰当的灾难新闻却可以转变受众的这些消极不良的情感和情绪,使悲痛得到安慰,颓丧得到振奋,焦虑得到舒缓,从而产生积极的和良性的言与行。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成为人们接触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能够让民众第一时间了解到突发新闻事件,记者需要及时达到现场,了解所发生的新闻,这就对出镜记者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镜记者需要在工作中通过多方面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本文从出镜记者着手,分析突发新闻事件现场的特征,探究出镜记者在面对突发新闻事件时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汪聪 《新闻世界》2013,(4):262-263
新闻报道中的偏见因其媒介特性,影响受众社会心理的客观认知,严重时会引起群体间的偏见和对立。本篇文章通过对“天价切糕事件”相关报道进行解构,分析记者和媒体的思维惯性造成的新闻偏见是如何在新闻报道中体现的。  相似文献   

8.
赵晓勇 《新闻通讯》2013,(10):45-46
突发社会新闻,一直以来是都市生活类媒体间争夺的主要新闻资源,而在具体的报道中又多是在拼抢突发性事件,于是就会出现这样一种状况:一旦某处发生了失火、撞车、发病、案件等突发事件,立刻就会有多家媒体记者蜂拥而至,抢发消息。为了争夺新闻线索,各家报纸争相开设新闻热线、有奖征集线索,似乎社会新闻全被浓缩为突发事件了。在新一轮媒体竞争中,随着新闻理念的转变,党报突发社会新闻也站到了“前台”来。笔者结合近年来采写突发社会新闻的一点体会,谈谈如何破解普遍存在、人们也关心的党报突发社会新闻“三问”:  相似文献   

9.
湖南浏阳市出台的《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设立新闻发布四级应急响应,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在事发后"力争第一时间发布",对恶意阻挠记者采访的要追究事发单位及事发地政府领导的责任。突发公共事件"力争第一时间发布",让公众知情、让媒体"说话",浏阳市的制度设计是保障公众知情权、新闻监督权的有益举措,反映出政府的开明  相似文献   

10.
张杰 《今传媒》2014,(7):14-15,20
手机媒体在近年突发群体事件中充当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本文论述了手机媒体在突发群体事件中的正负效应危机传播以及管理者可以充分利用手机媒体优势展开危机管理,发挥手机媒体在危机事件中的正效应传播功能,并据此提出基于手机媒体的应对危机事件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全媒体时代背景下,为确保新闻时效、抢占新闻第一落点,并使主流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中的舆论引导起到关键作用。【方法】笔者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舆情特征,探讨了主流媒体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对策。本文借助文献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和典型案例法说明突发公共事件舆情的特征和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作用。【结果】提出了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对策,对提升主流媒体的舆情应对能力及防范舆情风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结论】突发公共事件具备突然性、不可预见性和社会性等特征,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舆情时,主流媒体应具有为政府提供风险预警、引导舆论走向、整合社会资源等作用。本文针对有效提升主流媒体的舆情应对能力,推动社会秩序恢复平稳状态也提出了一定对策。  相似文献   

12.
由于突发新闻事件具有发生突然、时间的不确定以及传播迅速等特点,使其比常规新闻或精心酝酿策划的新闻更有时效性、鲜活力和感染力,更容易受到受众欢迎。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如何能保持敏感、迅速出击、最大限度地网罗突发新闻信息成了近来各家媒体记者竞争的焦点。以下笔者就如何做好突发新闻报道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福建交通(应急)广播日常应急突发过程中采访报道的典型事件为例从《庄子》"庖丁解牛"的角度,简单介绍了记者在应急突发事件中采访报道时应该具备的:分寸把握能力、现场应变能力和专业素养,尤其在融媒体采访报道的环境下更要注意稳、快、准。文中根据经验发表了一些建议看法,希望可以对新闻采访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帮助,提高突发新闻事件报道的有效性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慢直播虽然由专业记者与媒体生产,但在生产和发布过程中未经过任何专业编辑,不仅能够对新闻现场进行最大化原生态呈现,也能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对构建情感共同体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大众媒介诞生之日起,新闻资源的竞争就是媒体竞争的核心,在媒介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尤其如此。其中,突发新闻是新闻资源的重要来源。因此,对突发新闻的报道正在成为新闻媒体之间竞争的重要手段,如何更好地做好突发新闻的报道也成为目前各大媒体必须面对的课题。本文首先简述突发新闻事件的特点,接着阐述了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发挥的功能,最后针对媒体如何做好突发新闻报道的创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香港的报纸上,社会新闻(突发新闻)占有重要席位,并且讲求“第一报道”、“独家新闻”,其发布速度也是令人惊叹的。在港访问期间,我们发现香港新闻界有一支特殊的记者队伍一突发记者。突发记者,顾名思义“突发”就是突然发生的新闻。按香港的新闻界定主要包括有关罪案及意外的新闻。例如谋杀、绑架、枪战、行劫、车祸、撞船、反走私等事件。那么,突发记者就是报道这些突发新闻。按大陆的界定叫做社会新闻。香港各报馆一般都设有突发记者组或突发记者部  相似文献   

17.
弓力成 《今传媒》2012,(1):37-38
现今社会,媒体发展愈加迅速,公民舆论权利的保障愈发成熟,公民记者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新型媒体形式慢慢发展起立。他们是非专业的新闻传播者的普通人,但是却代替专业记者在新闻事件的报道和传播中发挥巨大作用。作为一类新型的传播者群体,与传统媒体记者相较有许多鲜明的特点。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对两岸公民记者的产生背景、发展现状进行对比,尝试深入研究公民记者的诞生、发展、缺陷及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钟良 《青年记者》2006,(22):25-26
经历过大兴安岭火灾、渤海二号沉船事故以及2003年非典疫情等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之后,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对突发公共事件中媒体该扮演的角色做了很多有益的探讨。2004年3月14日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戒严”改为“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这是我国抗击SARS遭遇法律空缺后认识到,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自然灾害或者人为重大事故等紧急状态时法律必须完善的结果,到2004年6月又起草完成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这些制度和法律在实际的新闻运作中得到了科学的应用吗?当突发公共事件发生之后,我国的新闻媒体又是如何扮演其角色的?大陆媒体对“松花江水…  相似文献   

19.
虚假新闻、有偿新闻对媒体的公信力造成了较大影响。现实生活中,一些记者或制造虚假新闻或做有偿新闻,直接导致媒体的公众信任危机。新闻的真实性多次受到公众的拷问。记者是新闻事件的记录者、叙述者。他直接"参与"新闻事件,直接接触于新闻事件中的"新闻人物",是新闻事件、人物与传媒的衔接者。当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人皆是媒体,人们言论表达的空间得到延伸,与之相伴而来的是:新闻的边界消失,意义泛化;包括记者在内的新闻工作者原有的专业性、权威性被消解,职业存在被祛魅。在社会变迁中,记者群体被还原成一个个普通社会人,失去原有的心理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