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1年12月11日,《红星报》在江西瑞金叶坪乡洋溪村出版,该报是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机关报,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第一张中央级报纸。《红星报》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创刊到1933年5月,《红星报》由张如心任主编,共出版35期;从1933年8月起,邓小平出任该报主编;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由陆定一继任主编。1935年8月3日《红星报》停刊,累计出版150期。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主编的《红星报》,是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最早的机关报,1931年12月11日在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刊。是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的一家重要报纸,由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出版。该报为四开四版用毛边纸铅印不定期出版的报纸,最短两天一期,最长半月一期。《红星报》创刊号上编者的“见面话”里,形象而生动地阐明了该报的性质和任务:它是反映红军工作和生活的“一面大镜子”;是传播红军、地方群众斗争消息和全世界工农生活情况的“一架大无线电台”;是政治  相似文献   

3.
《红星报》是30年代中国工农红军的机关报,1931年12月11日在江西瑞金创刊。邓小平在担任该报主编期间,把这份报纸办得生动活泼、内容丰富,深受红军指战员和人民群众的欢迎。1934年,毛泽东曾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工作报告中提到:“仅在江西地区.《红星报》的发行量达17300份。”  相似文献   

4.
<红星报>于1931年12月11日创刊于瑞金,是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机关报.毛边纸铅印,开始是五日刊,实际上是不定期刊,一般为4开4版.主要介绍苏联红军的政治工作经验,大量报道红军各级机关的政治、文化、卫生等工作情况和经验.1933年仅在江西苏区发行就达到1.73万份.1935年8月红军进入陕甘地区后才停办,历时4年.共出版120期.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7,(9):107-108
<正>邓小平他经历中有两次参加党的报刊工作,一次是1922-1924年在法国参加中共旅欧支部的团刊《少年》和党刊《赤光》的编辑出版工作。一次是1933年8月至1935年1月主编中国工农红军的机关报《红星报》。1922年,邓小平在法国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起参与旅欧中国少共中央委员会机关刊物《少年》的编务工作。1924年2月中共旅欧组织和旅欧共青团的机关刊物《赤光》创办后,他继续负责刊物的编务工作。1924年周恩来回国后,邓小平  相似文献   

6.
《春秋》是《申报》1933年1月10日创办的一个文艺翻刊,第一任主编是周瘦鹃,最后一任主编是中国现代著名剧作家王进珊,前后断断续续出版了约15年之久。王进珊从1946年9月2日到1947年11月30日,共编辑《春秋》15个月375期(其间《春秋》共出版376期,3.947年8月30日杜月笙六十寿诞专辑为王进珊生病请假,由别人代编),随后又接着主编了1947年12月3日剖办的《文学》周刊,至1948年6月3日终刊,共出敝29期。《春秋》是《申报》的综合性文艺副刊,发表以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小品、美术作品和外国文艺为主,当时知名度很高的作家及活跃的青年作者,都在《春秋》上一再发表作品,因而《春秋》在广大作者和读者中事有很高的声誉,被目为其时全国报纸文艺副刊的榜样。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伟大的长征胜利6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75周年,在这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我作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总政治部文书科科长,负责刻印出版长征途中的中央机关报——《红星报》的老报人,忆往追昔,促使我拿笔追述在长征路上办报的往事。一《红星报》是1931年在江西苏区创刊、邓小平同志任主编。在苏区时是铅印的,最高印数达17300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份十分珍贵的由中共湘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工农红军湘赣军区1933年11月4日出版的《红色湘赣》报。 该报两张4开8个版面,长58厘米,宽38厘米,油印。报头为竖排的“红色湘赣”字样,下为“第十期”、“一九三三年十一月四日”、“本期两张”、“售铜元三枚”字样。第一版为特刊,上刊载《中  相似文献   

9.
1882年5月18日创刊于上海的《沪报》,是字林洋行创办的第二份中文报纸,初由戴普笙、蔡尔康等任主笔,日出对开4张,星期天不出报,每份定价8文,后改为日报出版。8月10日,《沪报》出版至第73号时改名为《字林沪报》。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时正值该报发展成熟的时期,对于这场战争,《字林沪报》高度关注并做了大篇幅的报道。其新闻报道具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10.
博览     
《国际先驱论坛报》主编易人约翰·维诺克已经被任命为《国际先驱论坛报》主编,这是该报发行人在巴黎总部宣布的。原主编,六十四岁的菲利浦·福尹斯一九八七年元月一日正式退职。现年四十六岁的维诺克生于纽约城,毕业于奥柏林大学。从一九六二年开始,他相继在法新社、联合通讯社、《长岛星报》和《纽约时报》等数家新闻机构供职,一九八四年,曾荣获乔治·波克奖。在进入《国际先驱论坛报》之前,■  相似文献   

11.
《红星报》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央苏区创办的,是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的机关报,由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一九三二年一月以前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出版。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星报》是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唯一的报纸。遵义会议以前,由邓小平同志负责编辑,遵义会议以后,由陆定一同志负责编辑。我们最近走访了几位老同志,并查阅了当年的《红星报》,现在就把听到的和看到的一些有关《红星报》的材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王润泽  王云宁 《新闻界》2012,(21):79-80
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机关报《救国时报》(法文报名为Au Secours de La Patrie),1935年5月15日在法国巴黎出版,原名《救国报》,同年12月9日改为《救国时报》,1938年2月10日停刊,共计出版152期,发行43个国家,每期平均发行2万余份。《救国时报》最初为对开四版的周刊,从1936年1月第6期起改为五日刊,有时两期合并,分三日刊、双日刊出。该报是中共领导海外宣传  相似文献   

13.
1930年6月1日,一张铅印小报——《儿童时报》在绍兴面世。据中国新闻史学家方汉奇教授考证:该报不同于19世纪以杂志形式出版的"儿童报",而是单张双面印刷,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我国第一张儿童报纸。《儿童时报》由时任绍兴县教育局督学田锡安发起创办并任社长,编辑主任高天栖,营业部主任翁天寥,  相似文献   

14.
赵永华  毛燕 《新闻界》2013,(17):77-78
<正>《浪潮报》(Волна)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派公开发行的日报。1906年5月9日(俄历4月26日)在彼得堡创办,同年6月6日(俄历5月24日)被查封。该报共出版了25期。报纸的主编是党的政论家瓦·沃罗夫斯基,从第9期起,主编为列宁。  相似文献   

15.
刘军  李灿 《出版史料》2012,(4):102-106
《小说》半月刊系原《良友画报》主编梁得所在上海创办,由大众出版社出版发行。1934年5月创刊,1935年3月废刊,共计出版十九期。  相似文献   

16.
刘庆田 《新闻窗》2013,(1):49-51
《红星报》是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主办的报纸,1931年12月11日在瑞金创刊,为铅印四开四版,出版了80多期。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后,《红星报》改为油印,在战争空隙坚持出版,又编印了20多期。红军经过贵州许多地方,打了不少硬仗,中央还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  相似文献   

17.
本刊今年第3期刊登了盛沛林同志的《试论邓小平的新闻宣传思想》一文。随后,石雨同志为本刊第6期撰文,指出这篇文章引用《红星报》的“见面话”是牵强附会。接着,盛沛林又在本刊第8期发表文章,说明《红星报》1931年12月创刊时的“见面话”就是1933年8月的“编者自述”。最近,石雨对这个说明又提出不同看法。现将石雨文章刊登如下。根据现已查到的历史资料来看,石雨的意见是对的,“编者自述”和“见面话”尽管一脉相承,但并不是同一篇文字。本刊一贯坚持“百家争鸣”的方针。我们认为只有经过不同意见的争论,才能分清是非,求得真理。当然,这种争论应该是摆事实讲道理,应该是同志式的讨论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刘怡 《中国档案》2012,(8):72-73
在"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中,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份日报《热血日报》在上海公开出版。这份报纸于1925年6月4日创刊,由瞿秋白任主编。6月27日被反动派查封停刊,共出版24期。《热血日报》虽然存在的时  相似文献   

19.
段勃 《传媒观察》2011,(7):59-60
《战时记者》由浙江省战时新闻学会主办,创刊于1938年9月1日,月刊,16开本,每期向国内外发行2000多份。《战时记者》停刊时间不详,目前能够看到的最晚一期是1941年2月1日出版的第3卷第6期。《战时记者》的第一任主编是《东南日报》主笔杜绍文,曾任《东南日报》总编辑的汪远涵也担任过此刊主编。  相似文献   

20.
《出版史料》2010,(4):110-110
《人民周刊》 《人民周刊》,1926年2月4日在广州创刊,张太雷主编,它是中共广东区委的机关刊物。1927年4月10日停刊,共出版五十期。影印本缺32、46两期,合订一册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