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人文社会科学包括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以人的内心活动、精神世界以及作为人的精神世界而客体表达的文化传统为研究对象,一般而言,它包括文、史、哲这样三个基础学科,以及由这三个基础学科所衍生出来的其他一些学科,如美学、宗教学、伦理学、文化学、艺术学等;社会科学则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通常包括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人文社会科学是人类历史演进的重要表征,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成果.最近的三百年正在进行着全球性的深刻的社会变革,整个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的工业文明转变,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在加速.我们看待人文社会科学的地位与功能,就不能离开"社会现代化"这一现实的发展趋向.换言之,在当前更要从全球性的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来理解和认知人文社会科学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青青 《时代教育》2012,(15):106+109
社会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通常为人类社会,包含人类的组织与制度方面的问题,相比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是一门具有相对复杂性的学科。在对这门学科的研究方法中",价值中立"原则在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实践性是其最根本的特征,马克思主义因其科学的、革命的、实践的本质,一直以来都坚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对于社会科学方法的研究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儿童作为研究者”是一种以研究的名义为人类打开自由和解放大门的行动路径.儿童研究权利的突显、儿童研究能力与参与水平的确认酝酿出了“儿童作为研究者”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其发展围绕儿童研究主体地位的确立、研究内容的拓展、研究方法与模式的创新充分展开,但也存在着社会主体与童年主体的分裂、儿童研究能力与技术的缺乏、实践操作和评价的困境以及外部条件与社会支持不足等有待继续探讨和澄明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7.16”讲话中,江总书记特别强调,在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探索中,哲学社会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两个不可替代”的作用。我认为,这包含着两个方面的涵义。其一,是在处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二者的关系上,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作用不可替代。自然科学是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解决人与自然关系,使自然造福于人类的科学;社会科学则是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推动社会发展的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上,第一,社会科学为自然科学提供了世界观、方法论上的指导;第二,社会科学为自然…  相似文献   

5.
亚当·斯密的理性人假设从逻辑起点上将“利己心理”作为人类的最根本品质与特征,从而回答了人类合作与协调的困境的起因.契约论作为人类社会得以形成的理论基础,充分阐明了从“自然状态”过度到“社会状态”的演化过程.道德的形成,也正是因为有了“社会”的概念才变为现实的.道德契约旨在解释道德本身的形成及作为社会规范得以广为接受的可能性.本文通过博弈论的视角,透析人类社会中伦理困境的起因及解决办法,并建构人类道德生成的博弈模型,从而确立道德契约的理论基础,对于伦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话语与研究     
中原 《开放教育研究》2009,15(2):F0002-F0002
自然科学研究的是作为客体的物质世界,而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无论是对人类社会还是对外在于具体的个人及其主观世界的研究,都离不开与人之间的话语研究,包括对人的观察、体验、分析和评价等,这就形成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种对人研究的范式。它不同于自然科学对物质世界的研究,尽管最终目的都是为人服务,但其研究过程充满了与人之间的话语研究。  相似文献   

7.
老子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作为支点,探讨宇宙、自然、生命、人类社会与思维的运动规律。其自然哲学观明显表现出时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理论的特征,同时他将其哲学思想伸延到人文领域,成为最早发现人类思维具有微观量子特性和相对性的哲学家。老子的人文思想触及当代精神分析学和哲学解释学等,其哲学体系实现了对自然科学研究对象和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整合与统一。  相似文献   

8.
徐巍 《学科教育》2014,(1):18-23
“权力”不仅是政治学研究的“圣杯”,也是影响人类社会生活诸多领域的要素.传统教育学偏爱“人的教育”的理想阐扬,但“人”从来都是社会关系中具体的存在.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权力因素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目的到手段、从合法性知识的界定到制度化教育系统的掌控,无不体现着权力的意志.只有理解了教育行动中权力的机制,才能够真正理解教育并发现教育实践中诸多问题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9.
儿童的社会化过程是个体成长为社会人的重要生命阶段.制度化的学校教育并非儿童社会化的唯一路径,在家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形式引起了学界与社会的高度关注.本文基于儿童本位的视角,主要从在家教育儿童的学习态度和人际交往两个方面对研究对象的社会化发展情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个案描述和归纳式分析,进而得出结论,“在家上学”的教育方式具有培养“自主型”儿童的可能,对儿童社会化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历史研究对象的内容和认识历史研究对象的方式是历史学中重要的理论。在历史研究对象的内容上从封建史家的“人事”说、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人类社会”说 ,到唯物主义史学的人类社会关系说的转变 ;在认识历史研究对象的方式上从“直笔、实录”、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纯客观研究”,到唯物主义史学的科学研究方法的转变。这个过程是动态的过程 ,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史学遗产  相似文献   

11.
领导角色论     
在历史演进过程中,领导者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角色扮演成败决定着领导者的成败和领导活动的成败,进而决定组织的兴衰。时代在进步,领导角色也与时俱进,这要求领导者不断地学习和革新,以适应领导角色的需求。“角色”,本是戏剧中的名词,指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后来,这个名词被其他社会科学所借用。“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特定身份人的行为期望,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领导者也是如此,在组织或群体中,领导者处于显著位置,人们期望领导者能明晰自己的权…  相似文献   

12.
过去二三十年来,由于医学、教育学和社会科学(特别是心理学)的直接参与,儿童早期干预的主导思想和理论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即从只强调对儿童的干预发展到注重儿童、家庭和环境的共同发展以及社会互动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可以说是从“医学模式”转入“社会——生态模式”。  相似文献   

13.
文明演进中环境问题的生态人类学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环境问题一直伴随着明的演进而存在。不同的明时期,其环境问题的表现有所不同。从生态人类学的角度来看,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动的关系。一方面,人类依赖于生态系统而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人类在自身明的发展中又影响甚至损害着生态系统,在这种人与环境的作用中,人类的经济活动引发了许多环境问题,而经济活动又是由人类的化和社会所塑造和规范的,所以对环境问题的分析应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多学科角度来加以探讨。“可持续发展”就是人类应用化的调适作用,在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态明观。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社会科学研究与自然科学研究的比较中,深入分析了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特点。明确提出:社会科学研究具有以社会为实验场所、受“从权因素”的制约、受个人因素的影响以及为社会变革提供思想理论先导等特点。对这些特点的深刻认识与正确把握对于加强社会科学研究,推动社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今时代,社会思想意识和法律制度需要创新,社会科学研究也需不断创新。在社会发展中,需求和竞争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人的需求层次的递进,人类的主导竞争手段遵循从劳力到暴力、到权力、到谋略、到财富最后到知识的演进过程。相应地,人类社会可以划分为六种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依次为劳力社会、暴力社会、权力社会、谋略社会、财富社会和知识社会。  相似文献   

16.
社会科学方法论与高等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这种知识分类框架下,教育学的学科地位非常尴尬。从早期的“(自然)科学化”、到后来的“人文化”,再到晚近的“社会科学化”,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始终变动不居。作为教育学的分支学科,高等教育研究面临同样的困境。本文认为高等教育研究若要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学术地位,成为真正意义上独立的学术性学科,积极引入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极其关键的一步。  相似文献   

17.
儿童与空间之间本质上是一种相互嵌入与作用的关系。以往关于儿童空间的研究强调空间对儿童的制约和规训作用,遮蔽了儿童的主体性。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对空间向度的重视与空间理论的构建促使西方童年研究者开始采用感官民族志等研究方法,着重探讨儿童在多种日常活动空间与公共生活空间中的能动表现。结果发现儿童不仅以感官的、身体的方式认识和体验所处空间,用语言及视觉标志物定义空间,而且可以借助“非人”元素转化和建构空间。这启发我们应转变认识儿童的方式,提升儿童在社会中的位置;应基于儿童的空间体验,反思教育空间的构建;应鼓励儿童的参与,推动儿童与成人的空间共建;应引入地方视角,尊重多元化的儿童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8.
现代管理发展之趋势——柔性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昕 《池州师专学报》2007,21(3):147-150
人类管理经历了从刚性管理到刚柔相济管理的演进过程,随着人类步入“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人们更需要一种尊重个人、凝聚人心,适合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管理思想——柔性管理。柔性管理是作为近年来备受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种管理思潮,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本文阐述了柔性管理的起源、内涵、特征及功能,在分析了柔性管理的优势及作用的基础上指出:柔性管理是现代管理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当今时代,社会思想意识和法律制度需要创新,社会科学研究也需不断创新。在社会发展中,需求和竞争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人的需求层次的递进,人类的主导竞争手段遵循从劳力到暴力、到权力、到谋略、到财富最后到知识的演进过程。相应地,人类社会可以划分为六种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依次为劳力社会、暴力社会、权力社会、谋略社会、财富社会和知识社会。  相似文献   

20.
社会的发展不断向以人类精神世界和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哲学社会科学提出新的课题和要求。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政治格局多极化、文化多元化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需要全方位探索的今天,哲学社会科学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具有复杂化和综合化的特征,打破单一学科的科学研究模式,实行跨学科研究已经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回应时代需要的必然。作为以哲学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在跨学科研究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