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阳 《新闻知识》2006,(2):71-72
如今虚假新闻时有出现,以至于与“有偿新闻、低俗之风、不良广告”成了“四大公害”。《新闻记者》自2001年起,坚持每年评选“十大虚假新闻”,由此可见虚假新闻泛滥程度滥之严重。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以庸俗的“星、腥、性”为特征的低俗之风,与有偿新闻、虚假新闻、不良广告一起被公众列为影响传媒健康发展的四大公害。  相似文献   

3.
面对新闻媒体自身的"第一守望" "新闻队伍再不抓职业道德建设,数年之后,将无可用之兵".初听这一惊呼,以为危言耸听,庸人自扰.有偿新闻、虚假新闻、低俗之风、不良广告,虽为"四大公害",似乎也只是个别人私下的肮脏交易,远未发展到那样严重的程度.当看到最近新闻出版总署的通报:四记者涉嫌敲诈或诈骗被逮捕,不禁触目惊心,感觉形势盲目乐观不得.  相似文献   

4.
抵制低俗之风 提高报道品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贤良 《今传媒》2004,(4):29-31
低俗之风被认为是当前新闻报道中的四大公害之一。抵制低俗之风,提高报道品位和公信力,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责,也是新闻战线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新闻界在新闻从业人员中开展了“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中宣部、广电总局和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这一系列举措的背后,反映出业内有偿新闻、虚假新闻、低俗之风和不良广告普遍存在,被社会舆论斥之为“四大公害”。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新闻媒体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然而,由于一些新闻媒体片面地追求发行量、收听率、收视率、点击率……忽视了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忘记了社会责任,进而出现了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低俗之风和不良广告,这“四大公害”。  相似文献   

7.
低低俗新闻与虚假新闻、有偿新闻、不良广告,被称为新闻界的"四大毒瘤"或"四大公害".目前虚假新闻、有偿新闻和不良广告经过治理已有所收敛,但低俗新闻却有上升势头.过去媒体的低俗还仅仅局限在对娱乐圈的报道上,现在已波及到各类社会新闻,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相似文献   

8.
陈佑臻 《中国广播》2007,(11):17-18
最近,北京电视台“纸做的包子”假新闻事件出现以后,新闻队伍再次开始深刻反思队伍素质问题,广电媒体柏对发展较快的湖南,提出了治理新闻媒体“五大公害”的主张,达“五大公害”是虚假新闻、有偿新闻或有偿不闻、低俗报道、过多负面报道、不良广告。确实,近年来随着新闻事业和产业飞速发展,新闻媒体实力不断壮大,新闻从业人员也一再增加,广电媒体节目质量整体得到提高,从业队伍整体上也显示出高水平、高素质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不良广告、低俗之风被称作是新闻界的“四项公害”,其产生的原因可能是极其复杂的,但从根本上说.部分新闻媒介和新闻从业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缺失,是其中无法回避的首要因素。如何应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原则治理“四项公害”笔者提出以下几方面见解。  相似文献   

10.
4月初,42家中央及各地媒体代表在京举行座谈会,对当前部分媒体存在的低俗作风进行了认真分析和严肃批评,一致认为应把低俗之风连同有偿新闻、虚假报道和不良广告一起作为“四大公害”予以围歼。这确是迫在眉睫之需,有的放矢之举。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有偿新闻侵权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偿新闻,是指新闻媒体刊播的以牟取私利为目的的新闻,即拿新闻媒体的发稿权或者新闻记者的特殊身份作利益交换的新闻。“有偿新闻”的本质是贿赂。  相似文献   

12.
新闻的五大公害是指虚假新闻、有偿新闻和有偿不闻、低俗报道、过多负面报道、不良广告。这五大公害在新闻传播中产生了不良影响,给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3.
“有偿新闻”约束机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开怡 《新闻界》2006,(4):30-30
有偿新闻是指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利用自己的职务特权获取金钱或其他相关利益的行为。对“有偿新闻”的认定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第一,“有偿新闻”的主体是新闻单位或其从业人员;第二,“有偿新闻”发生于新闻报道活动中,体现为新闻从业人员的职务行为;第三,“有偿新闻”以一定的  相似文献   

14.
有偿新闻,是新闻界的一颗毒瘤,是全国新闻战线开展的“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重点整治“四大公害”之首,必须上下同心,忍痛割除。  相似文献   

15.
新闻实践中,新闻失实的情况屡禁不止,虚假新闻成了新闻传播中的一个痼疾,它与有偿新闻、低俗之风、不良广告一道,被公众列为传媒界的"四大公害".虚假新闻的共同特征,即新闻报道者离开新闻赖以产生和依存的客观事实,凭着个人的主观愿望或依据他人的意志去报道"新闻".  相似文献   

16.
作为新闻界的“四大公害”之一,有偿新闻严重危害党的新闻事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威信,损害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是新闻界的腐败现象。作者认为,权力是产生腐败的温床,新闻报道权寻租是产生有偿新闻的根源,禁止有偿新闻亟待建立健全规避这种新闻公权寻租风险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虚假新闻严重违背了新闻真实性原则,违背了新闻职业道德,也严重损害了新闻媒体公信力,危害新闻事业健康发展。虚假新闻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它的出现不仅是新闻界之耻,更是整个社会之辱,是必须铲除的毒瘤。  相似文献   

18.
赵培玺  沙如钢 《传媒》2006,(9):34-36
面对新闻自身的"第一守望" "新闻队伍再不抓职业道德建设,数年之后,将无可用之兵".初听这一惊呼,以为危言耸听,庸人自忧.有偿新闻、虚假新闻、低俗之风、不良广告,虽为"四大公害",也只是个别人私下的肮脏交易,远未发展到那样严重的程度.当看到最近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四记者涉嫌敲诈被逮捕"的通报,不禁怵目惊心,盲目乐观不得.  相似文献   

19.
南长森 《今传媒》2006,(7):14-16
当前,新闻传播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新闻传播中出现的有偿新闻、虚假新闻、低俗之风、不良广告四大公害已引起党和政府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新闻生产乏力、优秀作品难以涌现、传世之作凤毛麟角也成为业界人士忧虑的心头大患。因此,笔者不揣浅陋,欲从新  相似文献   

20.
<正>最近,北京电视台"纸箱馅包子"假新闻事件发生后,新闻队伍再次开始深刻反思提高记者素质的问题。湖南出了治理新闻媒体"五大公害"的主张,这"五大公害"是虚假新闻、有偿新闻或有偿不闻、低俗报道、过多负面报道、不良广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