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三贴近",走群众路线推进新闻创新的生动实践。温州日报报业集团以"讲好基层故事服务社会民生"为主线,在开展"走转改"活动中,探索出了一条地方党报集团践行"走转改"、推进新闻创新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2.
走基层接"地气",稿子才能添"灵气";跑基层不能跑一次、跑一阵子,而需要跑一辈子。"走转改"活动自2011年8月开展以来,各地新闻媒体包括一些网络媒体积极行动,走基层,  相似文献   

3.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广播电视工作的生命线。鄂州广播电视台在"走转改"实践中坚持按新闻规律办事,把"走转改"当作广播电视的常态,实施常态化"走转改"。树立常态化观念观念是行动的指南,什么样的观念就决定什么样的行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不是一阵子,也不是"运动式",而是广播电视宣传需要长期坚持的一项指针。中央提出"走转改",正是抓住了新闻宣传这一带方向性原则性的方针。鄂州广播电视台在"走转改"实践中把"走转改"区别于一般的政治学习和活动,突破过去那种运动式、活动式的学习方法,在思想上  相似文献   

4.
《青年记者》2016,(4):2
1月11日,中央网信办举办网络媒体"走转改"启动仪式暨"新春走基层"专题培训,人民网、新华网等14家中央新闻网站首批申领记者证的记者共同参与这次活动。2016年网络媒体"走转改"活动历时一年,其中,1月至4月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将组织"脱贫攻坚看贵州"网络媒体"走转改"主题采访等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以下简称"走转改")活动不断推向深入,新华社总社和山西分社专门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制定了"走转改"的具体要求和推进措施,提出要"真走、真转、真改",力求实效。总结前一阶段分社"走转改"活动情况,我有几点体会:一、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  相似文献   

6.
"脚上沾有多少泥土,笔下就能出多少好新闻。"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我走基层的劲头更足了。我深入田间地头、厂矿车间、社区街道,采写出了很多带着泥土气息的新闻。通过"走转改",我深切地感到,只有真正走基层,才能做到"三贴近",  相似文献   

7.
源头有"活鱼",基层天地宽!从2011年下半年以来,全国新闻战线广泛深入地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记者们"一头汗,两脚泥",写出一篇篇鲜活的报道,带来一股股扑面的新风。"走转改"活动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对媒体和新闻从业者的长期要求,是持久战,不能毕其功  相似文献   

8.
正自2011年8月中旬以来,在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五部门的号召下,中央到地方的新闻媒体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走转改"活动要求广大新闻工作者,通过走基层接地气,践行"三贴近"原则,以提升媒体正确引导舆论、回应社会关切、服务百姓生活的能力。在眼下如火如荼开展的"走转改"的大活动当中,基层新闻单位"如何走、转哪些、怎么改",已成为基层新闻单位学习讨论的热门话题。何为"接地气"在百度百科中,对"接地气"的基本解释是:民间用语,大地里的力量,大地的气息。顺乎人理,接其自然。它的引申含义是:要广泛接触老百  相似文献   

9.
"走转改"是"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简称。目的是为推动新闻工作者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实践中,促进新闻单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着力提升正确引导舆论、回应社会关切、服务百姓生活的能力。吐鲁番日报社按照活动要求,适时开展了"走转改"活动,组织一批一线记者组成报道团,深入两县一市一线"蹲点",采写了一大批来自基层、清新朴实、生动鲜活的报道,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相似文献   

10.
新闻战线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下的生动实践,是新时期党的群众观在新闻工作中的一次鲜活创新。2014年12月初,中宣部对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行进中国·精彩故事"进行动员部署,以推动新闻战线进一步深化拓展"走转改"活动,努力打造"走转改"升级版。"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党对新闻工作的一贯要求,是当前新闻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更是提升新闻报道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如何使这项开展三年之久的"走转  相似文献   

11.
<正>从"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让党报实现了最佳宣传效果,新闻报道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近两年来,笔者感受到全国各主流媒体积极参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同时,各媒体根据各自特点,策划出各具特色"走转改"栏目,使百姓更加关注媒体。鸡西日报随着"走转改"活动的展开,也开设了《走基层看变化》、《记者走基层》、  相似文献   

12.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对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的继承发扬,是新形势下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创新举措。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强调,新闻战线要深入总结"走转改"的成功经验,推动"走转改"活动常态化,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带着紧迫感自觉"走转改",带  相似文献   

13.
从2011年开始,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一个个普通百姓上了报纸、电视的主要版面,成了新闻的主角,很多新闻少了匠气、多了朴实;更多的记者通过基层这个大课堂,更加懂得了如何才能写出反映基层真实状况、语言生动鲜活的好作品。广大媒体人认真贯彻落实"走转改",整个新闻界面貌换人一新,贴近百姓生活的好新闻也是层出不穷。但是"走转改"不能流于形式,笔者联系实际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走转改"应该成为一项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三贴近"要求、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综合素养的有效举措。"走转改"对广播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有哪些方面的改变呢?走基层:做接地气的新闻走基层是"走转改"最基础的一步,  相似文献   

15.
最基层的媒体要不要走基层在"走转改"活动的初始阶段,报社许多新闻工作者认为,县市区域报本身就生存在最基层,天天和老百姓打交道,没有必要再搞"走基层"活动.县市区域报真的不需要"走转改"吗?随着活动的开展与深入,对"走转改"的认识误区逐步得到纠正.现在浙江省的许多县市区域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走转改"活动,并形成了比较统一的思想认识.一是身在基层并不意味着深入了解基层.二是真正鲜活的好新闻是用脚走出来的,只有深入才能做好新闻.三是再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如果长期脱离基层脱离群众,也会变成两眼瞎,发现不了新闻,更发现不了好新闻、鲜活的新闻.四是走基层只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转变工作作风、采访作风,改进文风,写出百姓关心喜欢的新闻作品,进而改进办报理念、思路,为报社自身转型升级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6.
正基层是新闻事业的沃土,也是新闻记者联系群众、了解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其重要职责就在于"走",只有"走",才能把新闻事业的根牢牢扎在基层,"沉下去"、"接地气"才能写出不辜负时代的新闻作品。自2011年8月中宣部等五部门部署开展"走转改"活动以来,河南南阳日报社坚持新闻源于实践,坚持领导带头集体走、专题策划重点走、开设栏目经常走、提供条件鼓励走,让新闻记者在贴心  相似文献   

17.
事实证明,只有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才能感受实践的脉动,吮吸生活的醇香,倾听群众的心声。正在新闻战线火热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不仅构成了当下重要的新闻实践,而且逐步深化着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对于新闻规律的认识,对于精品意识的强化,对于优良作风的坚守。作为一名称职的记者,首先必须带着紧迫感自觉"走转改",带着责任感坚持"走转改",带着使命感深化"走转改"。  相似文献   

18.
传媒视点     
《青年记者》2012,(27):4-5
贵在走,难在转,重在改任何事情只要踏上时代前进的节拍,顺应普通百姓的心愿,便很快会成为流行甚至是时髦。新闻界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一出现就引起社会的热烈反响,"走转改"很快成为人们正面评价新闻工作的最大"公约数",成为社会  相似文献   

19.
操作"走转改",一个把问号拉直的过程 正如在不少媒体遇到的情况一样,"走转改"活动刚启动时,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的记者也抛出了一串质疑:我们也经常到基层采访,那不是"走基层"吗?会不会变成记者主持人的体验秀?  相似文献   

20.
2011年以来,全国新闻系统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作为一名编辑,怎样才能将自己的工作与"走转改"活动有机结合?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编辑实践"走转改"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