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文化》2006,(4):F0003-F0003
第三届江苏常熟虞山森林旅游生态观光节暨第八届杨梅节,于2006年6月18日开幕。宝岩生态观光园位于江苏虞山国家森林公园南麓宝岩湾的苍山翠谷之中,占地面积109公顷,园内森林景观绚丽恢宏,有果茶立体栽培园、果树精品园、观赏竹种园、杨梅品种园等森林植物生态园。现已成为集农业生产、生态观光、森林旅游、休闲度假、文化娱乐、科普教育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宝岩杨梅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每年六七月间杨梅威熟时节,成千上万的人“到宝岩看杨梅”的习俗经久不衰。园内尚存170多棵树龄逾百年的古杨梅,虬枝铁杆,年年挂满一树紫红。随着杨梅成熟期的…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辨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玉德 《生态文化》2003,(1):6-7,16
在21世纪,“生态文化”越来越成为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名词。然而,人们往往把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混为一谈。因此有必要专门就这个问题作一番探讨,以正视听,并就教于专家通人。 一、什么是生态文化 首先要说明什么是生态。所谓生态,它与“地理”这个概念有所不同。地理是个一般的概念,生态侧重于环境的多元性、动态性、整体性、制衡性、消长性、综合性。生态是环境的网络与链结。 再说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创造的,是与生态密切联系的知识系统。文化是体现人的思想与实践的现象,涉及自然、社会、思维三个方面。从这个界定可见文化包含了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注定了生态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又可以  相似文献   

3.
林业对于世界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林业生态文化的内涵和作用,并对林业文化建设促进林业发展的策略进行了探讨,并讨论了地方林业部门的生态文化宣传途径.  相似文献   

4.
晨宇 《生态文化》2007,(1):44-45
2006年生态文化十件大事,日前由《生态文化》杂志21位编委投票选出。这十件大事是: 1、许嘉璐副委员长撰文提出森林文化体系应成为中国林业的第三大体系。2006年10月出版的第五期《生态文化》杂志发表的许嘉璐文章,首次提出森林文化体系应成为中国林业的第三大体系。该文指出,森林文化是人与森林、人与自然之间所建立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关系,以及由此而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是林业生态体系建设、产业体系建设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应该成为林业建设的“第三大体系”。  相似文献   

5.
加格达奇林业局是以资源管护、营林生产、森林防火为主业的林业企业,有职工8858人,是大兴安岭地区唯一的生态建设型林业局。百万亩人工林、九十六万公顷的森林资源管护区成为岭南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后备力量。几年来,加林局树立全新的文化理念,精心培育以生态环境、生态管理为内容的生态文化,将企业经营科学、企业精神融汇到生态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是实现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社会文明形态,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文化,作为经济运行主体的企业,只有把生态文化融入企业文化,使企业的一切活动既有利于企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才能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白河林业局成立于1971年,是一家大型国有林业企业。随着林业战略的转移,特别是在木材产量大幅削减和我国加入WTO的新的历史时期,白河林业局转换观念,确立了“以生态求生存,以文化促发展”的发展思路,努力打造具有白河特色的生态文化,并坚持用文化统一思想、用文化促进发展,走出了一条“文化兴企”之路。  相似文献   

8.
中国林业文联主办的《生态文化》杂志,作为国家林业局主管、国家林业局宣传办直管的唯一一个公开发行刊物。历经了9个年头,在宣传林业生态文化、倡导生态文明、普及林业知识,关注林业建设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一个不为人知的全国第一个生态文化刊物.打拼成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的“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生态文明”的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9.
2014年,北京市以“弘扬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开展了一系列生态文化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为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顺应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实需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至关重要。新时代大学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培育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能为提高大学生生态文化认知奠定理论基础,能为促进大学生实现自由全面发展夯实价值指引,能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人才保障。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培育需要从完善课程内容、丰富实现形式及提高重视度上下功夫。深耕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培育路径研究,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1.
张胜开 《生态文化》2007,(5):F0003-F0003
四川省林业厅十分重视生态文化建设,按照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发展林业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和纽带,是推进生态文化建设的载体和平台”的指示,已将生态文化建设纳入现代林业建设体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城镇化和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生态问题、环境问题,而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源是我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问题,归根结底是我们的生态文化观念问题。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化与工业文化是两种不同形态的文化。在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当下,固守工业文化,而拒斥生态文化,显然是不理智的:但如果否定工业文化,一味奉行生态文化,也是不现实的。文化的转向需要一个过程。况且,生态文化与工业文化既存在冲突和对抗的一面,又有协同和融合的另一面。我们需要在生态文化与工业文化的冲突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以便在工业社会的地基上,改造工业社会的物质生产体系,建立绿色、有序和生态的社会物质生产体系,以实现对生态文化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林竹 《生态文化》2007,(1):13-13
近期,由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生态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生态文化研究网(www.eco-culture.cn)正式开通。生态文化研究网是一个面向有关政府管理部门、学术科研机构和社会公众,广泛收录和提供生态文化领域相关信息的国内首家大型专业性学术网站。  相似文献   

15.
胡小玉 《文化学刊》2016,(4):119-122
当今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已然成为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任务。作为生态文明的文化模式——生态文化建设自当提上议事日程。生态文化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进程中。中国的生态文化建设,必须依托其主流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深厚根基提供强大的保障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能够为生态文化建设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强大的智力支持,创造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  相似文献   

16.
李钧 《文化学刊》2009,(6):107-112
“生态文化”是近年来广为使用的一个新关键词,但是大型工具书都未收入,遑论明确定义。本文梳理了从“生态”到“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生态文化”、“生态文化学”的语源生成、内涵延展,及其文化学意义。生态文化学作为一种主体间性哲学,一种关系思维,一种关于天人关系的物理、事理与情理的科学,一种多元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必将对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和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生态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德伟 《生态文化》2011,(1):6-7,43
文化人类学认为,人类文明在经历了自然文化、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后,正向生态文化发展。生态文化是指人类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本质规律,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和谐发展所反映出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制度的总和。在生态危机逐渐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主要威胁的今天,专家们预言:生态文化将成为本世纪人类的主流文化,生态文化也将成为中国当代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8.
杨智强  楼崇 《职业圈》2008,(11):6-8
文章就“市场生态文化”的产生、其价值内涵及其功能的发挥作出探讨和分析,希望能够提出一些新的研究问题和研究视角,有所实际的意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19.
"市场生态文化"及其价值内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市场生态文化"的产生、其价值内涵及其功能的发挥作出探讨和分析,希望能够提出一些新的研究问题和研究视角,有所实际的意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李广友  陈桂华 《生态文化》2007,(4):I0002-I0002
为活跃红石林区广大职工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生态文明,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凝聚力。2007年7月16日~21日,吉林省红石林业局举办了《生态红林·魅力家国》消夏夜晚大型演唱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