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清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嘉庆年间诗人、散文家.乾隆三年(1738)中举人,乾隆四年(1739)中进士,入翰林,曾任江宁等地知县.乾隆十三年(1748)辞官.于江宁小仓山下筑随园.归隐定居达五十年,论文赋诗,广交文士,过着闲适的生活,颇为世人所重,称随园先生.著《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活》以及笔记体小说《新齐谐》等.  相似文献   

2.
在蒲松龄著作的流传过程中,其同乡孙锡嘏功不可没。他亲自整理的《聊斋志异》手抄本,出自蒲松龄后裔,弥足珍贵;他抄录的蒲松龄文集,后被耿士伟编选为《聊斋先生遗集》,是《聊斋文集》的第一个印本;他抄录的蒲松龄诗集成为路大荒整理《蒲松龄集》诗歌部分的主要依据。在其所撰《聊斋志异》跋语中,孙锡嘏还对《聊斋志异》作了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在《聊斋志异》及聊斋诗文的保护与传播过程中,孙锡嘏可谓居功至伟。  相似文献   

3.
清代末期袁学澜的《适园论词》,是一种重要的词话论著,集中表现了袁学澜的词学主张。但该词话尚无专书,而是附栽于袁学澜的〈零锦集词稿》中。现在将其辑校于此,并附以《零锦集词稿》的袁氏自序及好友张鸿卓的题词和评论,可以为研究者认识袁学澜词风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四友斋丛说》是当今学者研究明代中后期江南社会的必备参考书,然而该书中存在的讹误至今尚无人注意、指出.讹误主要是:所述事件发生时间错误,转引或脱文和刊刻之误.《书画铭心录》因无单行本存世,因而学者只知有其作,对所载内容不甚了解.尤其是书中所载几位藏家的真实身份,今人至今无人考证.何良俊诗文集,今仅见《何翰林集》二十八卷.然据明清藏书目录所记,何良俊尚有《柘湖集》、《清森阁集》二集.考证得知,《柘湖集》与《何翰林集》为一书二名,《清森阁集》所收诗文虽与《何翰林集》多有重复,但应为何良俊早年另一诗文集.  相似文献   

5.
合理分类是整理错题集的基础,包括按教材内容分类、按高考题型分类和按错误类型分类.巧妙利用是整理错题集的关键,整理错题集需要反复查阅资料、学生间相互交流,还要留有空位以进行及时的补充.科学整理和恰当利用错题集是提高政治高考复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清代陇右诗坛诗人众多,创作兴盛,临洮诗人吴镇是清代陇右著名诗人,也是清代“三秦诗派”的代表作家,他曾跟随山左著名学者牛运震读书兰山书院,学问渊博,著述丰富,有各种诗文集三十多卷,但是学界关注较少。冉耀斌长期致力于明清秦陇诗人研究,积二十多年搜集、整理、点校吴镇著作,其《吴镇集汇校集评》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此书收录吴镇著作最全,校勘比较精审,又增辑了许多吴镇集外诗词和吴镇研究资料,可谓近年来陇右诗人著作整理的一部力作,也是古典文学文献校勘整理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万首唐人绝句校注集评》是国家教委七五规划重点科研项目,由著名古典文学专家霍松林先生任主编,并组织陕西师大文学研究所的胡主佑、吴言生等一批教授、学者撰写,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12月出版,全书分三册,279万字。这是有史以来国内外最大的一部唐诗笺评巨著,从校、注、集评三方面对唐人绝句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整理、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显著的特点。一、精当审慎、明察秋毫的校勘木书以北图馆藏明万历本《万首唐人绝句》为底本,校以洪迈《万首唐人绝句》、《全唐诗》和各种唐人别集、选本、诗话、笔记等等,披沙拣金,注出了颇有价值的异文。如杜牧《叹花》诗,本书在注出本事后说:“见《唐阙史》、《丽情集》。此处文字出《丽情集》,《唐阙史》作:‘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枝。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元刘壎曾谓《唐阙史》所载文字似胜,《丽情集》所  相似文献   

8.
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墓,发掘出土了大量秦简.这些秦简除《日书》两种而外,经过整理小组专家们的辛勤劳动和精心整理,于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以《睡虎地秦墓竹简》书名出版.  相似文献   

9.
韩偓是唐末著名诗人,他的《香奁集》对后世影响很广,争议也很大。《香奁集》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都与词非常接近。《香奁集》与词的内在特质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香奁集》的生成环境;《香奁集》的内容及其特色;《香奁集》的词化特征。《香奁集》对词的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0.
韩映山一向被视为"荷花淀派"的主力,对韩映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风格特色和与"荷花淀派"的关系上,文本解读方面以《水乡散记》《绿荷集》《紫苇集》《红菱集》和中篇小说《串枝红》、长篇小说《明镜塘》等为主。与以上文本相比,《香溪集》则展现了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明显的创作转型。《香溪集》有助于展现韩映山创作的全部风貌和艺术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