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留守初中生社会适应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文献综述研究发现,影响留守初中生社会适应的主要因素有农村留守儿童自身因素(性格特征、应对方式、学业成就)、代养人教养方式、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及同伴支持等。  相似文献   

2.
影响学生学业不良的因素很多,其中家庭环境因素已经越来越为人们重视.家庭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等均对儿童的成长和学习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叙述了近年来国内研究者对影响儿童学业不良的家庭因素的相关研究以及目前为止提出的一些干预措施,试图为学业不良儿童的矫治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初中生逐渐步入青春期,生理心理都不完全成熟,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学业压力大,同学之间攀比心理较强,学生很在意考试的成败,考试焦虑现象在初中生群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本文从考试焦虑产生的内部因素(人格特征、学业效能感、成就目标、应对方式)和外部因素(家庭、学校、社会)两方面进行分析,最终得出学生从内部自我调节和外部干预共同减轻初中生考试焦虑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分析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和行为的家庭因素为监护人(或单亲)的教养方式、家庭缺失和家庭环境因素、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父母外出类型、外出时间、回家频率等因素,最后从研究结论和实践干预方面提出:建议单亲监护,留守儿童表现出的一些心理和行为问题不是他们特有的,应注重留守儿童发展性的研究和辍学留守儿童的研究.当然,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和行为的家庭因素的一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是国家近年来非常重视的问题,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体育促进儿童社会适应能力进行了研究分析,总结了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适应和体育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主张通过体育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1)家庭加强亲子沟通,提高体育意识;(2)完善学校体育设施,增加专业教师;(3)政府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儿童体育权益;(4)创造良好体育环境。  相似文献   

6.
湖南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活动参与现状的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农村留守儿童体育锻炼状况,有效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以留守儿童体育参与的现状与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建模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湖南农村留守儿童体育参与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儿童体育参与存在源动力不足、参与意识不强、参与时间总体偏少、体育锻炼成效低下等现实问题.制约农村留守儿童体育参与的外在因素主要是学业(家务)占用时间较多、场地器材限制、缺乏健身指导等;内在因素主要是体育兴趣不高、参与其它活动较多、健康意识淡薄、自身健康认知差等.对策:加大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对体育健身的认知水平,改善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发挥村委会对留守儿童的体育组织功能,加强留守儿童的体育锻炼指导工作等.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的学业适应作为中学生学校适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把学业成绩作为学业适应的核心指标。本文就中学生学业适应的研究现状,对学业适应的主要指标以及影响中学生学业成绩的几个重要因素研究的进展与不足进行述评,并讨论今后研究的重点与方向,以利于对中学生学业适应以及学校适应问题的研究与调适。  相似文献   

8.
为考察留守儿童理智情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采用《中国青少年理智情感问卷》对342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留守儿童的道德情感显著低于全国常模,且各因子发展不均衡,其中成就感最高,探究感最低;(2)留守儿童道德情感在性别上的差异不显著;(3)留守儿童理智情感受父亲受教育程度和抚养人的影响;(4)留守儿童道德情感随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和学业自评的上升而上升。  相似文献   

9.
"洋留守儿童"指拥有外国国籍但长期离开父母在国内生活和读书的留守儿童.洋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家庭身份特殊、亲子情感隔阂、父母管教缺位"等问题,导致孩子归属感不强、安全感缺失、放纵心理明显,影响德育、学习效果和心理健康.有效的帮扶策略包括发挥政府部门的导向作用、学校的主阵地作用、社会组织的辅助作用和家庭自身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近年来有关流动儿童城市适应性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总结出城市流动儿童的适应性主要体现在情绪适应、学习适应与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并指出影响流动儿童城市适应性的主要因素来自于个人、家庭和社会多个方面,据此给出了改进流动儿童适应性的基本策略,包括政府提供政策与财政的支持;学校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家长从自身出发,注重与子女交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