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雅敏 《教学随笔》2014,(19):26-29
<正>【名家选段】古人说:"人生如萍"——在水上漂流;那是因为古人未出国门,没有感觉离国之苦,萍还有水可借;以我看:人生如絮,飘零在此万紫千红的春天。宋末画家郑思肖画兰,连根带叶均飘于空中。人问其故,他说:"国土沦亡,根着何处?"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  相似文献   

2.
古人云“人生逆境十之八九”。在人的社会生活实践中,人人都有过说不尽的雄心壮志。但是,很难事事如意。成功了固然是应该高兴的,失败了也并非完全没有益处。英国心理学家布朗(T·Brown)曾说过:“一个人如果没有任  相似文献   

3.
“不做贤相,即为良师”。这是他择业与人生的价值观。在这种认识观和价值观的激励下,他在将近二十个春秋里,默默耕耘于三尺讲台,无怨无悔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奉献着自己的真诚。他心里始终记挂的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学生;他的脚下永远延伸的是走不到尽头的征途———育人。也许人生的法则是:“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烨。”故而,尽管他信奉“沉默是金,平淡是真;尽管他淡泊名利,不求闻达;尽管他总乐于斗室伏案,用笔倾诉,用心旅行。然而,其“实”为他流溢着芬芳;…  相似文献   

4.
何严真 《现代语文》2014,(10):129-131
胡适先生曾说:“情感者文学之灵魂,文学无灵魂,如人之无魂,木偶而已。”古人也说,情乃文之本,情者文之径。可见作文不可没有自己的真性情,正所谓“情动而辞发,因情而缀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时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优秀的作文要有真性情,唯有说真话,抒真情,写出自己对生活独特感受和认识的作文,才能展示生命的高度,才能让作文达到更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5.
感受诗情:拥抱神气涌荡的心海 西晋陆机在《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还有一位古人说:“夫诗者,本发其喜怒哀乐之情;如使人读之无所感动,非诗也。”鲁迅说:“诗歌本来是抒发自己热情的。”普希金说,诗人的任务是用“火样的激情把人们心灵照亮。”这些中外名家的见解,都生动地说明了感情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地位。如果说诗意是诗的灵魂,那么,诗情就是诗的血肉。没有血肉,灵魂何以寄托依附?没有诗情,诗意何以得到生动丰满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一、误写1-看来事出有因,早在4年前,就听人说自己金榜提名却被人冒名顶替。(1995年1月28日《中国青年报》第5版《李逵战李鬼》)文中的“提”应写作“题”。“题”意为题写,书写,如“题签”“题词”“题诗”等。而“提”就没有“写”的意思。不过,“金榜题名”也作“金榜挂名”,那不是误写,古人多有用例,如:宋代洪迈《容斋四笔·得意失意诗》:“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清代钱泳《履园丛话·科第·求签》:“怀孕生男已有期,后来金榜挂名时。”2-编、创、演为了能在中央台这一中国第一大舞台露面、留名,只能是…  相似文献   

7.
<正>陆地交通十分拥挤,节假日常常出现汽车堵塞的现象。于是,有人会想:如果有能飞的汽车该多好!这样便可以腾空而起,与拥挤的路面说拜拜!古人虽没有机会体会堵车之痛,但面对重峦叠嶂、崎岖长路,难免对“飞车”心向往之。《山海经》提到了奇肱国,据说其民“善为机巧”,能制飞车,“从风远行”。这不禁让人好奇:  相似文献   

8.
等待     
选自《经典杂文》责任编辑/珊珊几个老友聚在一起,讨论一个问题:“人生是什么?”第一个人说:“人生就是奋斗。”第二个人说:“人生就是麻烦。”第三个人说:“人生就是奉献,奉献就是幸福。”第四个人说:“人生就是受苦。”第五个人说:“人生如梦。”第六个人说:“人生如戏。”第七个人说:“人生什么都不是。”后来补充说:“你要是知道了人生是什么,你也就没有人生了。”第八个人说:“有多少人就有多少人生。人生不同,各如其面。”众人点头称是,觉得个个都活了七十多岁,都有了点沧桑,也对人生真谛有了点体味了,至少是自以为懂了点事情了。只有…  相似文献   

9.
安慧 《作文与考试》2023,(27):62-64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现代文阅读I《一个字就是一部文化史》中提到,每一个汉字,都是中国文化鲜活的存在,彰显着其生命力和影响力。譬如“根”,《说文》云:“根,木株也。从木,艮声。”可知“根”的本义是植物生长在土中或水中的部分,即草木之根,如“根壮叶茂”;因根的位置在下,故又引申指物体的基部,如“根深蒂固”;又引申指事物的本源,如“追根溯源”……其实,在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中,也有很多关于“根”的经典语句,内涵丰富,启迪人生。  相似文献   

10.
谈诚信     
吴双双 《作文》2024,(15):32-33
<正>古人说:“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冯玉祥说:“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古往今来,先贤们留下了许多格言警句来提醒我们诚信的重要性。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诚信是一个人避祸免灾的“护身符”,是获得他人信任和帮助的前提。秦朝末期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答应别人的事情无论多么困难都一定办到,从不食言。当时盛传: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人生成功的诀窍就在于经营自己的长处,我说不尽然。靠自己的优势求得人生的成功固然不错,但长处与优势也有让人吃苦的一面。最近,听说这么一个故事:3个人,早上出门。一个带了一把伞,一个带了根棍,还有一个什么也没有带。奇怪的是,晚上回来时,拿伞的淋湿了,有棍的跌伤了,而什么都没带的却安然无恙。拿伞的人很纳闷,问什么也没有带的人:“你怎么没事呢?”他没有回答,而是反问拿伞的:“你为什么淋湿而没有摔伤呢?”带拿的说:“下雨的时候,我因有拿就大胆地在雨中走,却不知怎么就淋湿了;当我走在滑路上时,因为没有棍,就非常小心,所以没有摔倒。”然后他又  相似文献   

12.
古人是十分重视文章的立意的。庄子说:“语之所贵者,意也。”清代王夫之更是把文章的“意”比作三军之统帅,说没有主题的文章就如没有主帅的“乌合之众”,这充分说明了文章的“意”对一篇文章所起的统领全文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鲁迅说:“诚信为人之本也。”德莱赛说:“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富兰克林说:“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还有人说:“国有诚信必兴,家有诚信必和,人有诚信必贤。”由此可知,诚信如熠熠闪光的金子,折射出人性最耀眼的光辉。  相似文献   

14.
常看凤凰台的人都知道,我并没有很深的学问。可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丰富的人生阅历对一个人来说同样重要。于我而言,能与大家分享的就是我的生活经验了。有人问我:从无名小卒到名嘴,这一步步行进的过程中,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的回答只有八个字:解开你身上的绳子。  相似文献   

15.
导入—— 师:古人常说“人生四大喜事”,指的是哪四大喜事啊?  相似文献   

16.
古人说:一日不读书,心源如废井。我也是这种感觉。读书应该是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就像呼吸空气那样。过去中国人见面经常打招呼说:“吃了吗?”将来我希望人们见面时都打招呼说:“读了吗?”  相似文献   

17.
升华哲理     
所谓哲理,就是哲学道理,是关于宇宙人生的原理、普遍道理.如初一语文课本上冰心的诗句,说“成功的花儿”,当初付出了“奋斗的眼泪”和“牺牲的血雨”,就讲了一个最根本、最普遍的道理,即要取得成功就必须经过奋斗与牺牲.这道理谁都不会例外,这就是它的普遍性;说它是原理,指它是根本道理,相关的具体道理都由它派生出来,如学习、生活中的种种具体事如何处理,都要从它出发去考虑才能走向成功.生活太宽广,太复杂,哲理能为我们提纲挈领,化繁为简,指示方向,所以读着它会感觉心里亮堂.又因为它内涵丰富、深刻,所以读来会感到隽永,有“嚼头”.这些都是哲理的魅力所在,也是它特别令人喜欢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人生如棋     
世事如棋局,人生如对弈。人生往往在丢“车”保“卒”,还是丢“卒”保“车”两者间徘徊,而不知所措,妄图两者兼得。然而,人的可悲处就在于此:该舍之时偏偏要得。 古人云:“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古人又说:“忠孝不能两全。”可见舍与取由古至今都是一个难以抉择的问题。的确,人们常想鱼和熊掌兼得,但也该想到在你获得的时候你也失去了些什么。尤其是在这个充满功利主义的社会,人们的金钱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一切向“钱”看,那么我们会失去更多宝贵的东西。麦崇楷得到钞票而失去了自由,…  相似文献   

19.
三酉  徐龙玺 《吉林教育》2006,(11):57-57
贾谊说:“习与知长,心与化成”,反映出古人重视人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所谓“童蒙养正”或“养正于蒙”,就是在少年儿童智慧开蒙之际施以正当的行为习惯培养。文明的行为举止,是一个人健康人格和成功人生的基础,“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因此有人说,习惯造就性格,习惯是成功的秘诀。培根在《随笔集》中也指出:“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我国古代十分重视少年儿童的行为习惯培养,这一方面受儒家“修身”学说的影响,同时也是儒家所倡导的德化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电脑》2008,(6):49-54
一、人生价值 1,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泰戈尔说:人应“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人生是一本书.一本写给自己.也写给别人看的书。人生又是一次旅行.当有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