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书画家经常为人题字,文学家作文,难免会有错漏,经过妙补趣填,反而产生了妙趣横生、意味无穷的效果。唐代大文学家王勃写的《滕王阁序》,堪称千古名篇。相传当年王勃题写此文时,最后一句为"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自流"。空了一个字,引起了人们百般猜测,很多人试着填字,却始终不够恰当。都督阎伯舆急忙下令:"快马追上王郎,千金求其一字。"衙卫追上王勃,说明来意,王勃一笑,说:"我将  相似文献   

2.
王勃是唐代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并称为“初唐四杰”。他少年时便显露出非凡才华。一日,王勃与几个七八岁同伴一起在河边玩耍。一只官船从河中经过,王勃等立于河边观看。突然,狂风骤起,乌云密布,片刻雨如瓢泼。船上一官员见风吹河水,雨打沙滩,顿生兴致,口  相似文献   

3.
一字窥洞天     
一字千金传说,唐朝文学家王勃到南昌,赶上都督阎伯舆的宴会,一气呵成写出《滕王阁序》。且赋序诗: 闲云潭影曰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自流。  相似文献   

4.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初唐文学家王勃《滕王阁序》(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第五课)中为人传诵不衰的千古绝句。它为《滕王阁序》增色不少。它的艺术魅力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5.
钱升平 《高中生》2012,(1):11-11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初唐文学家王勃《滕王阁序》(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第五课)中为人传诵不衰的千古绝句。它为《滕王阁序》增色不少。它的艺术魅力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6.
映日荷花别样红─—记山西临猗县第一职中文秘专业几位毕业生王婷,薛蕊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片土地上,曾诞生过王勃、柳宗元、司马光、李健吾等许许多多大文学家。如今,被称为“河东乡土人才摇篮”的临倚县第一职业中学的文秘专业又在创造着新的...  相似文献   

7.
作家并称     
1.两司马: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和文学家司马迁。2.三曹: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汉魏时期诗人。3.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初唐诗人。4.王孟:王维和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5.高岭:高适和岑参,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6.李杜:李白和杜甫,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诗派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8.
为文脱水     
唐代大文学家王勃写了两句最为得意的话:“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传说,后来他在水里淹死了,还念念不忘这两句。天天在水上闹鬼,反复念着这两句。以后有一个人从这里经过,听见了就说:“你这两句话还不算太好。要是把‘与’字和‘共’字删去,改成‘落霞孤鹜齐飞,秋水长天一色’,不是更挺拔更好吗?”  相似文献   

9.
“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千古名句灵感来’自“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也就是说唐代诗人王勃这两句是学北周文学家庚信的;鲁迅先生写的《狂人日记》整体格式也基本是仿造果戈里的《狂人日记》。即使这样,他们的创造性却是世人公认的。  相似文献   

10.
王勃是初唐文坛上颇为活跃并颇具影响的文学家,在其短短的人生历程中留下了多篇脍炙人口的华章。传诵千古的《滕王阁序》既体现了其超凡的才华,也让我们从中体味到在“入世”与“出世”两难痛苦之中徘徊的诗人,虽历经坎坷,感慨命途,但仍顽强进取的复杂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1.
对王勃的骈文作一全面的描述,从中发挥王勃骈文的审美情感层,即怀才不遇的愤懑与时不我待的焦虑情感,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感,思念亲友及故乡的感伤情感。王勃骈文的审美情感是对六朝以来的骈文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是唐初一位著名的青年文学家。传说,他自幼聪明,七岁能文,十四岁就当了官。由于年轻有才,相当自傲,因而屡遭贬斥。在沛王府当“编修”时,因为一篇游戏文章,被逐出王府;当“虢(Guo)州参军”,又  相似文献   

13.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千古名句。王勃不但诗歌写得好,散也非常出色。  相似文献   

14.
初唐诗人王勃今存山水写景赋七篇。本文以这七篇作品作为考察对象,以空间的维度作为切入点,关注王勃山水写景赋创作的地理区域。通过排比王勃作赋的地点,发现漫游活动与文学作品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证明空间的因素在作家创作风格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不管是说话,还是写文章,应该一是一,二是二,不要掺杂一些不必要的词儿,才会明白晓畅,才会有美感,才会有艺术的表现力量。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给我们的启迪颇大的. 居初有个芳名的一青年大文学家叫王勃,丰十四作《秋日登洪府滕王阁伐别序》,在这篇序中写下了最得  相似文献   

16.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有一段入蜀漫游的历史,漫游中在彭州有过停留。他在彭州作的《益州夫子庙碑》、《九陇县龙怀寺碑》笔致凝重、气势恢宏,《春思赋》则轻盈婉约、华丽流畅,它们是王勃骈、小赋的重要作品。在彭州的创作,对于王勃一生的学活动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有一个成语叫“引被而卧”,讲的是唐代大诗人王勃的故事。王勃每写一篇佳作之前,必先举杯畅饮,之后便蒙头大睡,一觉醒来,一首好诗便一挥而就。可以料定的是,王勃的“引被而卧”,不会是真的沉沉入睡,而是在静静地思索,进行细致的构思。每次动笔之前,都要在屋里踱来踱去思考问题,想好了再动笔,可是,现在有些学生不明白这个道理,不  相似文献   

18.
据传,我国古代有个著名的文学家叫王勃,他每次写文章之前都要在床头睡上一大觉。醒来后动手写作总是一气呵成,一挥而就,而且文章也写得精彩绝伦。同学们也许会感到奇怪,蒙头睡觉后怎么能写出好文章呢?其实这里有个小秘密:王勃在写作前并不是真正在睡觉,而是在被窝里“打腹稿”。说白了,就是先在自己的肚子里打草稿。“打腹稿”是一种良好的写作习惯,它和一般写作文草稿最大的不同点是:它不需要用笔在纸上写写画画。这样也便于我们在考场作文或现场作文竞赛中节省时间,充分展示自己快速作文的能力。但是,要学会“打腹稿”也并非一件易事。它…  相似文献   

19.
对于王勃的送别诗,大家了解较多的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这类格调高昂,积极乐观的诗,而对其寄托凄苦感伤之情的送别诗较为忽略.我们应结合王勃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其人生遭遇,全方位解读王勃不同风格的送别诗,全面解读王勃.  相似文献   

20.
根据所见文献考察,王勃见诸史载的兄弟共计八位,存世作品有三篇(首)。王勃诸兄弟,如芝兰玉树般,多富文采,包括王勃在内,进士及第者有四人。王勃兄弟的才华与学识是与其深厚的家学渊源、富有图书的成长环境以及其父王福?独特的"誉儿"式教育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