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用贸易战、金融战等恶性竞争手段,对有限世界市场进行争夺以应对危机,最终演变为集团之间的对抗,成为世界大战的序曲。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发生后,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积极合作态度应对经济危机;从朗布依埃六国会议到七国会议,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政策方面进行有效协调合作,尽最大可能缓和资本主义国家间矛盾,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60年代”在西方是一个特殊的词汇,它代表了一个特殊的时代。60年代在西方发生的包括学生运动在内的许多社会运动,都体现着60年代精神。因此要深刻理解这场学生运动,给它一个准确的历史定位,必须首先解读60年代。60年代,西方各国正处于从工业社会向发达工业社会,或称后工业社会推进的转折点。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增长,使资本主义社会单向度发展矛盾和问题更加突出。摆脱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同步的社会的和文化的束缚,实现进一步的社会调整和文化变革,是整个社会完成转型的关键。“60年代”举起个人主义和文化自由主义的旗帜,对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规范和社会权威进行批判。这些批判不仅引发了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文化变革运动,促进了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变迁,也催生了某些新的时代精神,70年代以降的一些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在延伸和扩展着60年代。  相似文献   

3.
"60年代"在西方是一个特殊的词汇,它代表了一个特殊的时代.60年代在西方发生的包括学生运动在内的许多社会运动,都体现着60年代精神.因此要深刻理解这场学生运动,给它一个准确的历史定位,必须首先解读60年代.60年代,西方各国正处于从工业社会向发达工业社会,或称后工业社会推进的转折点.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增长,使资本主义社会单向度发展矛盾和问题更加突出.摆脱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同步的社会的和文化的束缚,实现进一步的社会调整和文化变革,是整个社会完成转型的关键."60年代"举起个人主义和文化自由主义的旗帜,对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规范和社会权威进行批判.这些批判不仅引发了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文化变革运动,促进了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变迁,也催生了某些新的时代精神,70年代以降的一些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在延伸和扩展着60年代.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年代以舒尔茨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理论开辟了教育经济学先河。到了70年代,由于西方“经济滞胀”,导致西方学对人力资本理论质疑,并形成人力资本理论新发展。然而,这不过是原有教育经济学理论基础的人力资本理论的延伸,没有突破传统教育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范式。直至20世纪90年代新制度经济学的崛起,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才又辟新路径,使教育经济学理论基石得到真正意义的拓展。  相似文献   

5.
90年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思潮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 90年代在欧美流行的市场社会主义思潮是西方左翼理论家在现行资本主义条件下追求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理论探索 ,其目的是通过寻找超越现行资本主义的替代模式来达到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结合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和评价这一思潮的复兴背景、理论模式和基本主张 ,对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西奥多·W·舒尔茨(Theodore.W.Schultz,1902-)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1979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他是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人和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20世纪60年代,他将人力资本理论与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发展问题结合起来,提出了以科学技术、人力资本为核心内容的农业教育经济思想,其人力资本理论对发展中国家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教育的发展,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西方国家的人力资本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理论是五十年代末在美国创立、六十年代后在西方国家广泛传播的一种经济理论,它不仅开辟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新的研究领域,而且还为西方教育经济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代表人物有美国的舒尔茨、丹尼逊、贝克尔和恩格尔曼等。为了了解西方教育经济学,创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经济学,有必要对人力资本理论进行深入的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西奥多·W·舒尔茨(Theodore.W.Schultz,1902-)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1979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他是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人和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20世纪60年代,他将人力资本理论与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发展问题结合起来,提出了以科学技术、人力资本为核心内容的农业教育经济思想,其人力资本理论对发展中国家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教育的发展,极具现实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60年代”在西方是一个特殊的词汇,它代表了一个特殊的时代。60年代在西方发生的包括学生运动在内的许多社会运动,都体现着60年代精神。因此要深刻理解这场学生运动,给它一个准确的历史定位,必须首先解读60年代。60年代,西方各国正处于从工业社会向发达工业社会,或称后工业社会推进的转折点。战后西方资本主主经济的高速增长,使资本主义社会单向度发展矛盾和问题更加突出。摆脱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同步的社会和化的束缚,实现进一步的社会调整和化变革,是整修社会完成转型的关键。“60年代”举起个人主义和化自由主义的旗帜,对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规范和社会规范和社会权威进行批判。这些批判不仅引发了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化变革运动,促进了社会的变革和化的变迁,也催生了某些新的时代精神,70年代以降的一些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在延伸和扩展着60年代。  相似文献   

10.
本节介绍了英、法、意、美、日等五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20年代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对外政策。抓住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特征,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解决教学中的理论认识问题是分析本节教材的关键。一、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进入短暂的、相对稳定发展的时期。经济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暂时摆脱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破坏和战后的混乱状态,恢复和发展了生产和贸易。1925年,它们的钢、粮食和棉花产量超过了战前的水平,煤、铁的产量接近战前水平,工业总产量达到或超过战前水…  相似文献   

11.
教育在推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西方经济学家早就看到。60年代在西方经济学中迅速发展起来的人力资本理论对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详尽论述。 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人舒尔茨在《教育经济价值》一书中,阐述了人力投资的成本及教育经济效益的核算,从而完整地创立了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在长期农业经济问题研究中发现,从二十世纪初到五十年代,促使美国农业生产产量迅速增加和农业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原因已不是土地、人口数量或资本存量的增加,而是人的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他指出,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必须依赖于物质资本和劳动力的增加已不再符合今天的事实,对于现代经济来说,人的知识、能力、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本理论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理论派别,也是西方教育经济学的基础。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本。提高这种能力的途径主要靠教育,或者说,教育是增加人力资本的主要途径。在20世纪50~60年代许多国家把人力资本理论作为发展经济的基础理论,大力发展教育,增加教育投资。但这些教育投资并没有收到预期效果,由于过度教育,导致了许多教育问题、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因此许多学者对教育是否能提高劳动生产力表示怀疑,于是提出了新的理论,其中信息非对称理论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本理论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理论派别,也是西方教育经济学的基础。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本。提高这种能力的途径主要靠教育,或者说,教育是增加人力资本的主要途径。在20世纪50~60年代许多国家把人力资本理论作为发展经济的基础理论,大力发展教育,增加教育投资。但这些教育投资并没有收到预期效果,由于过度教育,导致了许多教育问题、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因此许多学者对教育是否能提高劳动生产力表示怀疑,于是提出了新的理论,其中信息非对称理论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4.
一、20年代国际关系的阶段特征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经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西方和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关系,构成了战后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2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具有下列主要特征: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经济复苏、政局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2国际关系呈现出相对稳定的和平局面。3围绕凡尔赛体系遗留下的“赔款”和“欧洲安全”问题,战胜国与战败国、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斗争。4为避免战争再起,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用召开国际会议、举行双边或多边谈判、签订条约协定等…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与中国经济的发展王凤霞在20世纪50—60年代,以美国经济学家酉奥多·W·舒尔茨和加里·S·贝克尔为代表提出了著名的人力资本理论。自此,在西方对人力资本的研究形成了一股热潮。而在我国,这方面的著述较少,只是从8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有人...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本理论是西方教育经济学的主要流派理论,它在本世纪六十年代迅速发展起来,在欧美各国广为传播。尤其是在美国,由于舒尔茨、贝克尔、恩格尔曼、鲍曼等经济学家的研究和论述,形成了以舒尔茨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理论体系。他们力图对传统的资产阶级经济理论予以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寻求更为有利的途径。虽然它也受到非议,但在所谓“第三次浪潮”即新的技术革命面前,依然受到重视。鉴于该理论的影响,我们有必要对它在经济学中所占的地位做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直到六十年代,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在西方经济学界中一直占据统治地位,泛滥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成为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从凯恩斯经济理论出发又引伸出各种各样的经济理论。虽然七十年代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  相似文献   

18.
30年代大危机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空前严重的危机 ,笔者认为 :一战后经过战争和革命 ,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占统治地位的世界经济体系的破坏 ,多边自由贸易体制的崩溃而造成的资本主义世界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与世界市场相对缩小、世界贸易增长有限的矛盾是酿成 30年代大危机的重要动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各国进入了相对稳定的低速增长时期,同时陷入了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失衡及因此而加剧的重重矛盾之中。据此,发达国家之间在生产、科技、金融、贸易及宏观经济政策上的国际协调,被提到了空前重要的地位。国内宏观调节政策的调整与国际协调的加强,是当前资本主义缓和矛盾、维持发展的主要手段,也将是9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本文从8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状况及世界经济形势出发,就当前资本主义世界的竞争与合作、矛盾与协调,作一粗略分析。 80年代的世界经济形势一、西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转向战后西方国家普遍推行的,以凯恩斯主义为基础,以刺激需求为主,推进经济增长的方针,在经过二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终于70年代中期,  相似文献   

20.
人力资本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提出,并不断形成和发展。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主要动力。文章评析了人力资本理论产生与发展,得出结论:人力资本是知识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我国必须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加速构建人力资本运行机制,以取得更大的经济剩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