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1 毫秒
1.
过去有关经济报道,我们只局限在经济版这个小天地。随着形势的发展,我们感到,不仅经济版要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组织报道,一、三、四版也应该围绕这个中心,整个报道的重点都要转到这个方面来。我们以一版带头,二版为主、三、四版配合,在版面上为经济宣传拓宽天地。一版除报道重要经济活动外,还开辟了“对话台”“寄语家乡”专栏,三版则赋予原来的专栏“党员生活”、“法律课堂”、“山茶花”、“人生之旅”等,以新的内容,介绍共产党员在经济改革中的先锋  相似文献   

2.
2007年11月8日,《中国军工报》在三版显著位置刊出了《“流动超市”开进点号》、《一线官兵喜迁新居》、《床头柜有了“铁将军”》等一组集的式消息,收到良好反响。 作为军区军兵种报纸,出版周期相对较长,时效性新闻非其强项,运用“集装箱”编辑集纳式新闻的做法,对于扬长避短,增加报道的信息量和厚重感,拓展报道的广度和深度,是一种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3.
地市报在经济新闻中要体现冷与热的辩证法。碰到热门货时需要冷静地思考;遇到冷峻题材时,要热心去反映。题材要热,考虑要冷。对于纷至沓来的经济信息、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以及纷繁复杂的经济事件,每一个新闻工作者在作经济报道时,必须瞻前顾后,冷静思考,留有余地。决不可只顾眼前,而不顾后事千变万化。有一篇经济新闻对我的教训十分深刻。1981年9月4曰《浙江日报》第2版的“市场一瞥”刊登了我的一篇稿子,题为《湖州市区小白菜供应好转》。文中说,  相似文献   

4.
去年,曾写过“三个还是”的文章,即“还是后面的思索”一文,今天言犹未尽,还想写一下新增出的“两个还是”。(一)中国报还是外国报。常读中国体育报,发现该报的“外国新闻”越来越多,时时有“国际新闻”版、“篮球经纬”版等,利登的均是外国体坛的大小事情,包括明星隐私,而且大幅、大幅照片的刊登,视觉冲击力挺强,但内容却贫乏、改革开放了,外国新闻要不要报道,当然要报道。但也应适可而止。延安时期,解放日报严格执行中央指示,以地方新闻为主,是正确的。现在改革开放了,多增加一些国外新闻,也无可厚非,但仍应有个限度…  相似文献   

5.
笔者接触过不少单位从事宣传报道工作的同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报道工作难干。 某些地方有一定地位的人物,当其所在单位和本人事迹没上报时,千方百计想上报;可上了小报不满足,想方设法要挤上大报。 这该满足了吧?否。 上过二版想上一版,上了一版又想争头条。有了“豆腐块”(短消息)瞧不起“江米条”(简讯),千字以上通讯当更妙。  相似文献   

6.
宝鸡日报自1994年1月1日由四开小报改办为对开大报后,为了保持小报时栏目活泼、文章精短的特色,防止作为地市党报板起“面孔”的现象出现,报社在先后创办《西部周末》、《经济特刊》和《生活特刊》的同时,在编排方式上,采取“袖珍版式”,从“活”字上显特色;在宣传力度上,注重“典型报道”,于“深”字做文章,收到好的效果。 以实践和改进“袖珍版式”编排为例,编辑部每周在二、三版推出四个版面。二版:或《经济》与《生意经》合拼,或《社会地平线》与《纵横》合拼;三版:或《副刊》与《五彩人生》合拼,或《群众呼声》与《钢铁长城》合拼。大专栏里又设小栏目。如,《社会地平线》里,设“社会写真”、“社会论坛”、“新风赞”、“西秦拾趣”等;《五彩人生》里,设“社会广角”、“人间百味”、“陈仓夜话”、“人生旅途”、“悄悄话”等。小栏目每次三、五不等,轮换登出。这样,使大版小版合璧,小版由栏目组成,整个版面活泼洒脱,琳琅满目。 为了增强“袖珍版”的吸引力,各小版力争突现自己的个性与特色。如《生意经》在精心制作标题上狠下功夫,使枯燥无味的一条条经济信息,通过一对对“活  相似文献   

7.
2014年年初,我开始担任深圳特区报“民生面对面”工作室主任。“民生面对面”是深圳特区报一个全新的栏目,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由主持人与一位部门或单位的“一把手”就有关民生话题面对面访谈,第二天相关内容在深圳特区报显著版位报道。  相似文献   

8.
《新闻前哨》2004,(5):12-12
据《中华新闻报》报道:贵州日报今年以来明显加强了有关“三农”问题的报道。头版长期设立了“全力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扶贫开发百乡行”、“建设生态畜牧业大省”三个专栏。春节后又在头版显著位置开设专栏“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专栏。这样,贵州日报每天头版有关“三农”的报道量平均都在70%以上。此外,在“省内新闻”版、“经济新闻”版还有相当比重的“三农”报道。  相似文献   

9.
刘谦  刘丹 《新闻实践》2006,(2):41-42
时下,“农民工”问题已成为媒体报道之焦点。2005年9月6 日至23日,中国青年报在第七版“经济版”的头条位置刊发了一组以“新生代农民工系列报道”为名的专题新闻。其中新闻报道、新闻述评各10篇。该组报道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现了当代青年农民工的崭新形象,反映他们的生活状况、追求,以及他们所面临的问题。整组报道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在农民工报道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0.
经济报道要有“人情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经济生活已成为社会的主题,经济与百姓的关联度越来越大,市场经济对群众生活的影响不断增强,人们对经济报道的注意力不断提高,媒体间的竞争在经济新闻报道方面也显得愈发突出。经济报道欲吸引更多受众的“眼球”,必须转变传统经济新闻报道理念,在题材选择上要广开思路、在报道方式上要大胆创新,特别是要重视经济活动中的“人”的因素,在新闻宣传工作中切实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经济报道要有“人情味”经济报道是“关于人们如何进行经济选择和经济决策的报道”,经济报道的主角是人。“以人为本”的报道方式,就是要在经济报道中关注…  相似文献   

11.
海南日报的“轰炸式”报道黄平“轰炸式报道”,在我国新闻学辞典中或许尚未出现,但在海南等市场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经济宣传中已经有它的影子,只不过是“养在深闺无人识”而已。“轰炸式报道”,就是运用“轰炸原理”,在一个时期内,以某一事件或某一事物为宣传线索,...  相似文献   

12.
今年2月6日,湖北农民报将“月末版”改为“周末版”。农民报的周末版该如何办?应不应该更有“农”味儿。湖北农民报对此作出了肯定的回答。湖北农民报从办“周末”开始,在策划、组版、编辑,乃至各版内容的选择、栏目的设置以及稿件的采编上,都注意体现“农”姓特色。一版主要刊登农村读者喜爱的,有助于两个文明建设的报道。它的骨干品种——“周末大特写”,围绕农村读者关注的人物、事件和热点问题下笔。二版的“五色土”,通过各种有见地、  相似文献   

13.
张仲彩 《新闻知识》2000,(11):22-23
“8·26”是举世瞩目的深圳经济特区通过立法程序取得“出生证”的日子。今年适逢20大庆,《深圳商报》作为深圳市委主管主办的重要党报、以经济报道为主的大型综合性日报,在这一天策划、献演了一台经典式的报纸宣传重头戏。──继7月31日至8月25日陆续推出“20年20个专版”的史实“经典国放”之后,推出特区发展20年的全纪录《我们深圳》,日出128个版;──百版特刊共分10大系列,有11个封面版,每个封面版都有巨幅彩照和配图导读.每个系列的封面版各有一篇充满激情的诗体献词;──1066名深圳市民由“观众…  相似文献   

14.
3月1日.晨报A2版关于温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的新闻报道在市属报纸中独具特色。一是有自己记者撰写的自采报道:二是以“关键词”突出温总理在线谈话的要点.如“在线交流,第一次的事情难免有点紧张”“金融危机.对中国的经济和资本市场有信心”“反腐败.正积极准备官员财产收入公开工作”等.既令人一目了然,又调动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三是在“访谈花絮”中.以记者采写的“网民留言请总理喝水”和“追访主持人的感受”等细节报道,为主报道锦上添花,增强了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在北京地铁5号线运营满月之际,北京晚报11月7日用了2、3、4三个版.刊发r题为《北京跨入新地铁时代》一组文章,报道北京地铁5号线的方方面面。2版是“市民语言‘原生态’展现5号线——老百姓喊出‘共产党万岁”’。叙述了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地铁5号线的赞誉。3版是“数字分析‘精细化’照射5号线——市民小账本和城市大账本”.叙述了地铁5号线开通给老百姓带来的便捷和实惠.以及对沿线经济带来的巨大影响。4N是“设计团队‘全景式’揭秘5号线——公交惠民南北变通途”.叙述了地铁5号线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方案、全新的施工。  相似文献   

16.
2005年10月12日9时许,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第二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也是第一次将我国两名航天员同时送上太空。围绕这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可谓铺天盖地。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电视媒体全天候现场直播:新浪、搜狐、网易等各大新闻网站纷纷推出神六专题报道,现场新闻滚动播出。电视媒体、网络媒体这种现场直播式报道,给以出“隔日”新闻为主的平面媒体带来空前压力。面对“神六报道”的严峻形势,我们潜下心来精心准备,《新晚报》在”神六飞天”成功当日出了6个新闻版,外加一个32版的“神六号外”,“神六“顺利返回又出了6个新闻版,这次报道无论从质到量都赢得了读者的认可。总结这次”神六报道”的经验,笔者认为,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地方报纸的时事报道同样能“出彩儿”。  相似文献   

17.
现在不少经济报道还没有实现从“生产型”报道方式到“市场型”报道方式的转变,它们游离经济“内核”,见现象不见本质,削弱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正面引导力。其深层次原因在于这些报道缺乏经济理论知识的有力支撑。世界经济竞争的加剧,国内市场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落实“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的要求,使新形势下的经济报道面临严峻挑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经济报道提供了进入经济“内核”的新机遇。记者、编辑应增强时代紧迫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断提高经济报道水平。为此,要结合经济报道实践学好经济理论,打好经济理论知识功底,这是经济报道由经济“外围”进入经济“内核”、提高质量、增强引导力的关键前提。  相似文献   

18.
说起硬新闻,往往与成就性报道、经验性报道、静态性报道、主题先行式报道等等内容联系起来。做硬新闻,创作者可以感到沉重,但不能让观众也感到沉重,这就要求记者有“举重若轻”的本领,换句话说要让硬新闻实现“软着陆”。  相似文献   

19.
人民日报5月25日一版发表了《减少会议,改进会风》的评论员文章;7月29日四版又发表了《治治开会癖》的《漫话》。这些言论都很切合实际。由此我想到,报纸上会议报道太多的“病症”,也应该好好治一治。我统计了一下7月份人民日报的会议消息,登在一至四版头条的就有20件;29日头版9条新闻,有6条是会议新闻,成了“会议专版”了。至于一些省、市报纸,对上边会议消息要照转,本省会议新闻又必登,会议报道泛滥的情况,更是不消说的了。  相似文献   

20.
报道“入世”谈判中,最常用的词儿就是“双赢”。发现“双赢”,真是件了不起的事情。 但人们很容易把“双赢”的原则泛化到一切领域。眼下,新闻界“双赢”也呈遍地开花的景象: 打开报纸、电视,“本栏目由××协办”一类的招牌触目可见。说白了就是有钱的企业和有版面时段的报纸、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合作。如果读了一版头题那篇长长的报道,再留心一下广告版,十有八九会发现一幅广告与一版的头题新闻前后照应着。记得前几年业内有人把这些叫“报企合作”,现在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