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人们常把“差生”、“后进生”等帽子戴在那些在学校里学业成绩不如人意的学生头上,认为他们“笨”、“智力差”、“没出息”。近来我们通过调查,事实并不如此。多数人由于某种原因,致使学业相对落后,而他们其他方面还是有很大潜能的,所以我们称其为“潜能生”。“潜能生”是“假性差生”.并非愚笨.他们的智商都属正常范围。本文笔者通过交谈、问卷调查、心理测试等手段.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潜能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其的心理疏导方法。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特殊群体:潜能生,即所谓的后进生。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们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骨头’之一,这样说,恐怕没有哪一位教师不赞同”。为了啃下这块“骨头”,我校教师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摸索出了以班主任为主,学校教导处、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班干部为辅转化潜能生的教育模式,即“1十4”教育模式,实践证明,其效果是令人满意的,我校潜能生转化工作已经走在了同级同类学校的前面。  相似文献   

3.
农村学校在师资、环境、资源、理念等方面与城市 学校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农村学校优生大量流向城市,农村 初中学校的数学“潜能生”比例逐年增大,尤其是离城区较近的 学校。为了降低数学“潜能生”的比例,同时缩小农村初中数学 教学质量与城市之间的差距,数学老师应该注重探讨农村初中 数学“潜能生”的转化途径。本文主要提出了高效课堂中农村 初中数学“潜能生”的转化途径。  相似文献   

4.
杨祖香  李勇 《考试周刊》2011,(83):225-226
普高热的不断升温使得中等职业学校生源质量滑坡,中等职业学校潜能生教育问题日益突出。本文深入分析了潜能生的表现特征及成因,并探索出了潜能生的教育对策:加强学校教育,提高潜能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立学校、家庭与社会"三位一体"的整体教育网络。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探讨高职院校在德育方面问题较为突出的潜能生教育问题,分析了德育潜能生的几种类型及影响德育潜能生发展的社会、学校、家庭等几方面的因素,并从心理健康教育、团队精神培养、开展励志教育、创造良好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德育潜能生转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潜能生班”是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为提高学困生的成绩而组建的。“潜能生”不脱离原来的班级,只是将他们的学习活动分离出来,单独编班授课,学校组织大型活动时他们仍要回到原班。  相似文献   

7.
转化潜能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但是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应知难而上,因为每所学校、每个班级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潜能生,而转化潜能生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课题。怎样更好地在教育教学中转化潜能生呢?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底子薄,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提高。近几年来,我校坚持“科研兴教”的思想,引领教师不断进行校本课题研究。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学校确定了《建立导师助学制度促进潜能生自信发展》小课题,经过一阶段研究探索初有成效,为农村中学解决潜能生问题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9.
分班一直是基础教育中颇有争议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在社会学界也有不少争议。通过对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潜能生”班的实例的讨论,我们看到了传统的教育公平理念的弊端,并认识到应该肯定发展的教育公平理念。同时.从教育资源分配、尤其是教育公平出发,应该肯定“因材施教”这个古老的教育公平命题所导引的分班教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伟 《教师》2010,(36):20-20
潜能生的转化是我们农村学校重要任务之一。近几年来.我们一直关注着“潜能生”这一特殊的群体,探讨该群体形成的原因,分析其转化的意义,探索其转化的途径.总的来说,想要转化“潜能生”,首先要知道他们形成的原因,才能达到转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中学阶段潜能生教育是中学教育过程中一个相当重要且困难的现实问题,若是不及时关注、引导、给予教育帮助,将不利于个体的学业、人格完善、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结合各类访谈发现这一群体具有自卑、厌学、封闭的心理特征,尝试从学校工作方面,探索出了潜能生教育过程中关注并尊重潜能生需要、调整不合理信念、提高潜能生自我效能感的工作策略。  相似文献   

12.
郭树生 《上海教育》2007,(2A):110-111
“潜能生”,是一个名称的改变,更是一种教育观念的改变—— 最近,出现了一个新名词“潜能生”,用以取代长期以来对“差生”的称谓。意思是说,这些学生也许在学科成绩上不太好,但在其他方面有诸多潜能未能被开发和挖掘,需要教师和家长花更多的精力、寻找更好的方法去引爆这些学生潜能的最佳点,打开学生最易开启的那扇窗户,让这些原来的“差生”展示从来没有发掘出来的才能,品尝成功的快乐,产生不断追求成功的动力。  相似文献   

13.
周秩榆  王浩 《课外阅读》2011,(8):124-125
在教育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一个特殊的群体——学习“潜能生”,文章以心理学、哲学、激励理论为依据,探讨对小学“潜能生”实施转化教育的激励策略。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提出来的。应试教育只注重知识教育,忽视能力品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高分低能,因而潜能生很容易被部分追求高分的教师放弃。潜能生是客观存在的,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转变潜能生,真正唤醒其潜能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迟永安 《考试周刊》2010,(44):235-236
由于家庭、社会、学校教育方式等对学生的影响。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产生了相当数量的“潜能生”。加强“潜能生”的转化工作.不仅是提升全班学生整体素质、增强班级凝聚力、提高班级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更是构建稳定、和谐社会和提高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的要求给广大教育工作者带来的又一挑战。  相似文献   

16.
吴晓红 《辽宁教育》2023,(20):78-81
在“双新”教学改革和落实“双减”政策背景下,以发展学生潜能为目标,以“情·知教学”理论为指导,从“教与学”两条线索“、会学与乐学”两个维度,构建了“五个重要环节”“六个生声要素”课堂教学范式,积极践行结构化教学思想和系统化教学设计理念,充分彰显生本课堂和生态课堂的魅力,在规范课堂教学、培养核心素养、发展学生潜能和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潜能生”是指在学业、心理、纪律等方面发展滞后的学生,章认为其潜能的开发关键在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出了从转变现念、启迪自信心、坚持长期分类辅导巩固自信心三个方面来培养潜能生。  相似文献   

18.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老师要积极、主动地了解潜能生。课堂上应多关注他们,回答问题要多给他们一些机会,多鼓励,消除他们不敢积极发言,恐怕说错,让人家耻笑的自卑感。教育学生本身是一种繁重的工作,而辅导潜能生的工作却更繁重,更需要老师的耐心。多年来笔者对潜能生的辅导采取“一查、二补、三促”的办法。“查”是调查了解每个潜能生的情况,摸清底子,好对症下药;“补”是及时对他们学习中的缺漏进行补习;“促”是督促他们认真听课,完成作业,端正其学习英语的态度,调整学习英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太原市小店区九一小学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近年来,学校秉承本校独特的发展历史,提炼出“开发潜能,卓越自我,绽放生命”的办学理念,凝结出“潜能教育”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20.
李伯雄 《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7,3(11):160-160,F0003
每个班级都会有几个潜能生,成绩较差成为老师印象中“差生”的主要因素。他们往往生活在老师的冷眼、家长的呵斥、同学的戏谑、集体的排斥之中。事实上,这些潜能生中由于智能因素而出现的为数不多,绝大部分是由于心理障碍等原因造成的。他们所碰到的一些心理困扰是自身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和面对的问题,是一种正常的甚至是必然的过程,不必视为洪水猛兽。因此,作为老师要转化潜能生就得采取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治疗的方法,及时、适当和正确引导矫正,打开潜能生的心灵芝门,让他们感受到关心和温暖,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乐于接受教育,转化也就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