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栋 《新闻天地》2004,(1):18-19,20
有一个声音说:“我们一出生就是参天大树,我们一出生就历经坎坷”:有一个声音说:“我们负责报道一切”;有一个声音说:“谁也不是我们的对手”。  相似文献   

2.
“政治家办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们一直坚持并将长此以往坚持贯彻的基本方针。今天强调“政治家办台”绝不是以政治去代替业务,影响业务,更不是以政治冲击业务,与“空头政治”有本质区别。本文结合广播电视宣传工作的实际,就贯彻落实“政治家办台”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加入世贸组织以前,就有人喊“狼来了”,但我们并不以为然。现在,“狼”的的确确地来了,我们该怎样与狼共舞呢?笔以为,我国广播电视业唯有创新,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使自身强壮起来,才能在“与狼共舞”时,与竞争对手实现共赢而不是被“狼”吃掉。  相似文献   

4.
我们现在需要的也许并不是一个行动策略,因为我们所在的时代,什么失效了远比什么将起作用更加清晰。我们与其对传统媒体做“媒体和记者如何转型”的思考,不如更多地去理解“新媒体环境下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新闻业”可能更恰当。  相似文献   

5.
画中有话     
《中国新闻周刊》2005,(13):14-14
“中国是我加入公司后30年来最大也是最令人激动的机会,这并不是“我们应不应该”或是“我们能不能”的问题。如果你想成为一家未来的全球公司.你绝对必须进入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6.
如今,CRM已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了。我们随便到一个企业当中找一个人问,“知道什么是CRM吗?”,“嗯,是个好东西。”,就连老百姓好像也知道,“和ERP好像有点关系吧。”呵呵,这是个好消息。厂商们应该觉得满足,我们媒体也应该满足。  相似文献   

7.
档案业务指导的“弱化”,虽然不能说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但也不是偶然的单一表象。这种“弱化”一方面反映出我们在接受新知识、运用新技术方面存在差距,另一方面反映出我们对业务指导内涵与重点的认识上存在偏差,同时还反映出我们对有关档案法律、法规、政策、规章的理解上存在分歧。档案业务指导的“弱化”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80后"自话自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平(“80后”图书策划 人):“80后”这个概念 是和“青少年”或者“老年”等差 不多的一个概念,足按出生年份划 分的,没有必要讨论这是不是一个 科学的文学概念,但文学绝对不是 按照年代来划分的。“80后”的概 念一出现,就是一个商业炒作的标 签,所以好多人以为“80后”是“肮 脏”的。商业炒作是媒体和出版社 的一种变相的宣传手段,没有“80 后”这个概念,他们还是一样会用 别的概念炒作。尽管“80后”自身 无所谓“肮脏”不“肮脏”,但商业 炒作和负面宣传已经给“80后”带 来不良声誉。 “80后”厌恶“80后”的某些 现象,或者厌恶“80后”这个概念, 这又是“80后”自身的问题。于是 我们在拒绝商业炒作的同时也是 在对自己的反思和否定,但我们已 经无法面对媒体说我们不是“80  相似文献   

9.
只要宣传主管部门一强调“把关”,一些媒体很容易想到的就是“紧螺丝”,这实际上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把关”是否就意味着捆住大家的手脚?是否就意味着扼制了大家的创新追求?是否就意味着无所作为?这些认识问题不解决,就会对“把关”产生消极甚至抵触情绪;即使“把关”,也会是盲目的而不是自觉的、被动的而不是能动的。最终,使我们的新闻宣传效果打了折扣。  相似文献   

10.
实现“三贴近”是一张报纸旺盛生命力的源泉,也是提高地市党报美誉度、公信力和舆论引导水平的关键所在。“三贴近”不是空洞的口号,也不是一般的新闻业务与技巧,它是一种原则、立场、感情和态度,是我们党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用图片说话”,首先要图片能够说话。能够说话的图片,不是来自空谈,更不是来自强迫,而是来自有冲击力和感染力的具体画面。从这一点讲,“用图片说话”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用图片说话”具有自我激励的作用。作为摄影部主任,应该在这方面走在前头。以此来激励自己,鞭策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用更高的标准拿出更多、  相似文献   

12.
视觉,亦可通俗地称为“看”,是我们认知世界的主要方式和渠道。黑格尔早就指出,在人的所有感官中,惟有视觉和听觉是认识性的感官。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我们把握世界的方式不是视觉就是听觉,抑或视听同时运用。相比之下,看(视觉)显得更形象直观,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环顾我们这个世界,视觉因素无处不在,并且似乎在我们的化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视觉化”一词也开始频繁冲击我们的眼球和思维。  相似文献   

13.
我从1950年起参加天安门重大政治活动的拍摄工作。每年的“五一”劳动节、“十一”国庆节,我不是在城楼上,就是在城楼下,还有时爬上金水桥上的高台,用我们自己设计的相机——“大炮”,对着天安门拍摄。  相似文献   

14.
《新闻通讯》2011,(11):64-64
“让我们记得,这个世界乔布斯来过,改变过。”这不是讣告,不是悼文,而是苹果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的官方授权传记《史蒂夫·乔布斯传》发行前的宣传语。不论你是否果粉,出版商显然有信心,乔布斯的一生,总有东西值得你铭记。  相似文献   

15.
要等到多年以后,“这一代”才有能力意识到,婚姻其实不是战斗的对象,而是我们抵御外界动荡的最后一座堡垒。  相似文献   

16.
黄俊 《青年记者》2005,(6):44-46
新闻界一个可喜的变化,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那就是“务实“。无论是新闻报道,产业发展,还是我们的新闻研究。都更加注重“实效”了。发展是硬道理。“硬”,因“实”而“硬”。花架子再漂亮也是花架子。终归不顶事。不能当饭吃。“务实”。不是光盯着眼皮底下。鼻子尖上的事儿。不是在鸡毛蒜皮里折腾。务实,是一种心态和精神:平和,理性,执于目标,坚韧地前行。务实,是中国新闻传媒和新闻人难得的、宝贵的收获。  相似文献   

17.
准确把握宣传的“度”夏震霏要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必须坚持两点论,防止片面性,准确地把握宣传的“度”。而把握宣传的“度”是门学问,这个“度”不是计算机能够计算出来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很好地领会和把握。“度”涉及分寸、力度、口径、时机等...  相似文献   

18.
“博客现象之所以重要和值得我们关注,不是因为某个人的网路日志有多么好,而是因为网路日志彼此连结的方式打破了我们熟知的社会交流常态。”  相似文献   

19.
苑丽萍 《今传媒》2005,(8X):29-29
“拟态环境”,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和新闻工作者李普曼提出的概念。“所谓‘拟态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拟态环境”其实也就是经过“加工”后由媒介所展示的环境,它并不是完全真实的现实,而是对现实环境的反映,这种反映或者较为真实,或者虚幻,或者歪曲。  相似文献   

20.
黄钦 《声屏世界》2007,(8):12-13
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映入眼帘的不是爆炸塌方,就是车祸事故,不是爱恨情仇,就是作奸犯科,今日、现场、事件、快递、零距离……浮躁的社会,剧烈的变动,在不断制造新闻事件的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忠实的看客。反躬自问,除了这些,我们还需要点什么?我们真的成为了马尔库塞笔下的“单向度的人”了吗?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