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读”,顾名思义,就是示范性的朗读。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比较强,他们学习朗读的技巧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模仿而来。因此,精湛的范读,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同时,范读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怎样有效地运用范读,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和理解能力,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朗读则是达到此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教师的范读在教学中积极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它是引领学生对课文进行读解的“催化剂”。但是随着电教器材进入课堂,教师范读课文越来越少。很难见到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与学生的心灵产生强烈共鸣的情境。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教学中加强教师的范读。一、通过教师的朗读,能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语感”,反映人对语言文字的感知、把握和运用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因素。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紧要的是训练语…  相似文献   

3.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能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朗读训练,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 教师范读感染学生 教师范读,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教师范读时,首先要入情,通过眼神、面部表情、身体姿势,把课文所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教育改革由“知识”向“能力”、“育才”向“育人”转变,多媒体教学走进了课堂,语文朗读录像带、录音带也充斥课堂教学,朗读录音带代替了教师的原声,学生变成了“听带”的观众,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读”似乎从此销声匿迹了。但我认为这样做有失偏颇,语文朗读千万不能丢。一、老师的范读不能丢范读指老师给学生做的示范朗读,它是任何现代化教学手段中的朗读带不能代替的。黑格尔曾经说过:“教师是孩子们心中最完美的偶像。”一般情况下,学生都有很强的向师性,教师精彩的、饱含感情的范读,可以感染学生的情绪,激…  相似文献   

5.
阅读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主要是通过朗读来进行阅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储备还不是很丰富,对课文的理解能力也有限,语文教师可以加大对学生的朗读训练,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6.
范读的灵魂     
指导学生有声有色地朗读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一节好的语文课离不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教师高水平的范读不仅可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朗读榜样,更能让学生透过教师的范读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体悟课文的思想感情并引发共鸣。因此,教师本身应注意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教师必须研究“声”与“情”的关系,也即“技法”和“感情”的关系。先来说说朗读技法。课文的“情”,通过朗读的“声”来表达,“情”与“声”是互相依赖的。“情”促使“声”的发挥,“声”表达“情”的深意。所以我们要选择最佳的声音,最科学的发声来取得“表情…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朗读则是达到此目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教师的范读在教学中积极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它是引领学生肘课文进行读解的“催化剂”。但是随着电教器材进入课堂,教师范读课文越来越少。很难见到教师声情并戍的朗读与学生的心灵产生强烈共鸣的情境。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教学中加强教师的范读。  相似文献   

8.
魏惠兰 《考试周刊》2014,(75):33-33
<正>新课改下,在小学语文课本里,每篇课文的学习目标中都有这样一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实要抓好朗读教学,必须从低年级的朗读教学抓起。那么怎样才能激发低年级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呢?通过实践,我觉得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训练。一、精彩范读,让学生"想读"所谓范读,有教师范读与录音范读。这是教师常用的范读方法,也是学生最早接触的朗读形式。在教学中我们要发挥好  相似文献   

9.
范读的灵魂     
指导学生有声有色地朗读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一节好的语文课离不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教师高水平的范读不仅可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朗读榜样,更能让学生透过教师的范读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体悟课文的思想感情并引发共鸣。因此,教师本身应注意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教师必须研究“声”与“情”的关系,也即“技法”和“感情”的关系。先来说说朗读技法。课文的“情”,通过朗读的“声”来表达,“情”与“声”是互相依赖的。“情”促使“声”的发挥,“声”表达“情”的深意。所以我们要选择最佳的声音,最科学的发声来取得“表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朗读对于学生来说是语文学科中的重点。朗读能力是小学阶段必须培养的一种学习技能。几乎每篇课文都有朗读要求,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呢?下面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从教七年语文学科的一点经验,希望能帮助大家。一、教师精彩的范读我认为教师范读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还处于初步学习阶段,有很强的向师性。教师精彩的范读能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加强朗读能力的培养。一、教师范读营造气氛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尽发职责。一、教师范读感染学生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  相似文献   

13.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训练内容.朗读的好坏直接体现小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又取决于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重视朗读能力的培养,注意引发学生的语感.一、范读课文,引发语感在初读课文阶段,通过范读,引发语感.文章是书面的无声的语言,语言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  相似文献   

14.
怎样范读课文陕西省特级教师薛明范读课文,是语文教师的一项基本功。它的目的和作用是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榜样,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语文,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明了一定的朗读技巧,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向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完美的范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和领悟,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朗读技巧和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范读能够很好地开阔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课文的理解程度。因为小学生自身的阅读和理解水平不是很高,对于课文中有些内容理解并不全面。教师范读就能够很好地帮助小学生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学生由于个人知识内容有限,在具体的语文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遇见不认识的字,不理解课文内容等一系列问题,这时教师就可以很好的通过范读,帮助小学生体会课文思想,掌握范读技巧。  相似文献   

17.
低年级语文教学,一般要求教师范读课文。范读,即示范性的朗读。它是学生在课堂上第一次真正接触课文,感知课文。小学低年级阶段,由于学生年龄小、接受能力差等原因,被编排入册的课文大多浅显易懂、颇具童趣。但学生的想象等各方面能力还尚未达到能抽象概念直接转换为直观形象的水平,从而制约了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字词句、提高阅读能力。如何提高学生感知课文的质量呢?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提高教师范读课文的质量。范读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感知课文的深浅,因此必须针对他们的感知特点提高教师范读课文的质量。 首先,人的感知依赖于知识经验的积累。低年级儿童掌握的知识经验非常有限,感知的理解性差,容易引起错觉。这些原因使得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受到制约。教师在范读课文时,必须做到:正确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不添字漏字、准确地朗读;注意停顿,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理念下,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如诵读、朗读、默读等。课堂朗读和评价相互依存,共同存在,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说.朗读感悟、读评结合是语文体验的重要形式。一、师读生评,在典型示范中体验 学生由于受自身知识经验、阅读理解能力等的限制,对课文的理解总存在着种种局限。因此,在阅读文章时,他们的体验就会发生偏差或错误。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发现学生在阅读体验中的问题,并明确向学生指出来。同时,教师还应进行示范性的朗读,让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将教师的范读再次呈现在他们的头脑中,并进行强化。在互动体验中,学生不断纠正体验中的偏差,再次进行阅读,产生新的更合乎课文价值取向的情感体验。有位教师在教学《燕子》时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再读。这位学生读得很认真,也很流利。不过,他的朗读没有把燕子飞行的轻快灵活表现出来。师:听了他的朗读,老师也很想读一读。同学们仔细听,老师的朗读和他有什么区别?你从朗读中听懂了什么?(教师范读这一自然段,将“斜着身子”“掠过”“横掠”“沾”等词语作了处理,很好地表现出燕子飞行时轻快灵活这一特点)生:听了老师的朗读,我知道了燕子飞行得很快很轻。师:你主要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呢?能谈一谈吗?生:掠过、“唧”的一声、斜着身子、飞到。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体会文本的情感,理解文意,恰当地运用朗读方法,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学生朗读能力的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一、教师范读感染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做适当的、及时的范读  相似文献   

20.
张燕 《考试周刊》2013,(35):30-30
范读,顾名思义就是语文课堂上教师起着示范作用的朗读。朗读是指有感情、有理解、有体会,能够真切地体会到作者的真情实感的朗读。它是阅读教学的一种学习方法,也是语文教师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可以让课文的语言有效地浸润学生,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开辟一个整体把握文本的时空。如果教师重视用丰富、优美、正确、清晰、生动形象化的语言去范读,哪怕只是一段,甚至是一句,有意识地让学生想象,则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想象力的提高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