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盛旺 《武当》2001,(1):13-15
太极拳几乎是一个妇孺皆知家喻户晓的拳种,而在武当赵堡太极拳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和式太极拳却只在部分地区流传。在当今,习练和式太极拳人的虽说不少,但对和式太极拳的体系与本质有相当了解的人却极少。而要说知其全部的人,四十年前就已没有了。因此说,和式太极拳已面临着名存实亡的危险。而和式太极拳又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太极拳拳种,如果和式太极拳名存实亡,那么,赵堡太极拳、道门太极拳以及整个太极拳都将名存实亡。为此,作者愿意在这里先行一步,抛砖引玉,为和式太极拳做一点介绍性的工作。同时,为挖掘研究和式太极拳提供一些线索与意见,以期引起行家的重视,如有不对的地方,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2.
我经常到国外去采访,切身感受到了太极拳在国外的巨大影响。在我身边也有很多人很想练太极拳,但是却不知道从哪儿学,也没有途径了解更多。太极拳另外一个让年轻人望而却步的原因是它的动作看起来太过缓慢,似乎和年轻人的生活节奏反差太大。现在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国内的中青年好像对太极拳不是很重视,但是即将出国的人,他们在临出国前都要花时间学一套太极拳。  相似文献   

3.
太极拳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拳运动已遍及世界各地 ,太极拳的健身强体的效果也为大家所熟知 ,但它对增强脑力的效果却很少被人重视。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论述了太极拳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对太极拳健脑的功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杨金香 《武当》2009,(11):39-40
回想自己从1989年参加晨练以来,曾先后学习并参加过十多种形式的锻练健身活动,诸如跳交谊舞、做健美操、跳迪斯科、练太极拳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健身知识的增加,逐渐悟出了健身也要讲究适宜、讲究科学、讲究效果,最后犹如大浪淘沙,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最珍贵的锻炼方式,那就是潜心学练太极拳。  相似文献   

5.
顾新法 《精武》2011,(1):26-27
太极拳属于武术中的内家拳,是一门身心俱练、内外兼修的功夫。现在太极拳普及,很多人将大量时间用于动作的"划道",水平在"太极操"上徘徊;有些人追求气感,却不得要领,殊不知,气为帅,血为母,通道不畅,内气无法在体内循环,气滞血淤,久练会对身体产生伤害。毫无疑问,只要运动,机体就能得到锻炼。但是,要想健康必须训练得法。要想得到太极真谛,必须练内功,太极内功是太极拳的精髓。  相似文献   

6.
李海军 《武当》2014,(6):21-21
练太极拳讲究天人合一,不同的身体素质和职业人群,以及健康状况不同的人,应选择一天中不同的时段来习练太极拳,定会取得超常的养生效果。  相似文献   

7.
魏威 《健与美》2023,(4):119-121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太极拳是一种综合性体育项目,蕴含着丰富的传统哲学思想。太极拳的重点在于练神、练意、练气,讲究呼吸自然、用意不用力。为增进人们对太极拳的认识和理解,文章首先对太极拳进行了基本论述,其次对太极拳的动作特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提出了太极拳的练习及传播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于河 《健身科学》2014,(7):55-55
无论在体力上还是精力上,中老年人都已不能和年轻人同日而语,所以运动量不是很大,又不受场地和时间限制的散步,便经常成为很多中老年人首选的运动方式。不过,也别小看了散步,它的讲究并不比其他运动少,即便是很多人认为不值一提的散步姿势,也蕴藏着不少学问。只有真正了解了这些,散步的保健效果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9.
太极拳,缠法也。提起太极拳,大家必然联系到缠丝劲,缠丝劲是螺旋劲的一种,是太极拳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武术大都讲究螺旋发力,然而缠丝劲作为术语首见于陈鑫的《陈氏太极拳图说》一书,因其符合太极学说原理,也成了太极拳的标志特征。陈鑫(1849-1929年),字品三,河南温县陈家沟人,陈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也是中国近代武术史  相似文献   

10.
浅析太极拳的健身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拳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太极拳是中华武术具有健身、养身的一种特殊的套路运动,其内容博大精深。太极拳运动不仅具有一定的观赏性,而且还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所以千百年来历经岁月冲刷却能在广大人民群众之中不断继承与发扬。文章分析了太极拳运动的生理学基础,阐述了太极拳的健身功能,对练习太极拳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以期太极拳运动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暗示”在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暗示”是现代体育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对人的生理及心理的影响已得到证实,运用到教学中它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太极拳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合理地运用暗示手段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掌握太极拳知识、技能、发展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文章从言语、动作、形象、标志物、音乐等五种暗示方法在太极拳教学中的具体运用,阐述了暗示在太极拳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中最能体现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拳术,以文化拳和哲理拳而著称。太极拳起源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多年来,太极拳得到了国家和省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邓小平同志还专门题词太极拳好,太极拳已走出国门传播到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13.
“灵”在太极拳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太极拳论》指出:“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这就道出了“灵”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武术都讲究“灵”,讲究周身的灵动敏捷,讲究手眼身法步的灵敏协调反应。太极拳所谓的“灵”,不单是指外形上手眼身法步的灵活快速,不是单纯的眼快手快之灵,也不是步活、  相似文献   

14.
祝大彤 《精武》2003,(4):36-37
太极拳讲究体用结合,体,即练拳、打拳与盘拳;用,即推手和技击。凡习练太极拳的人,练几年拳后都想着学练推手,那么为什么练拳者多喜爱推手、技击呢?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一种体认和谐的典型音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化学、社会学的视野下对太极拳的和谐思想进行梳理和解读.认为:太极拳多门派的共同发展是和谐理念的最好体现;太极拳技术运动的核心价值观是"阴阳和谐";身心和谐是太极拳的完美追求;太极拳讲究自我与他者的和谐相处;主体与自然的和谐是太极拳的哲学思想基础;和谐美使太极拳成为解读中国传统美学的"钥匙".指出:在当前追求和谐的时代,太极拳是认识和谐、体验和谐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6.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武术项目之一,富含深厚的传统文化.在国内外,太极拳已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和重视.随着太极拳的不断推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练习太极拳,并逐渐成为国内大众健身的重要方式.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小组访谈法,研究太极拳在河南省高校留学生中的文化传播现象.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太极拳在留学生中传播力...  相似文献   

17.
一、推手八法 赵堡太极拳在架式和推手中要取得我顺人背的效果,十分讲究运用十三法和各种劲。 赵堡太极拳十三法的名称与各家太极拳的名称一致,就是:(扌朋)、(扌履)、挤、按、采、(扌列)、肘、靠、进、退、顾、盼、定。这十三法的动作贯串赵堡太极  相似文献   

18.
王天玉  龚力 《武当》2003,(6):64-66
我国把每年的5月定为“全国太极拳健身月”,同时,国际武术联合会决定,把每年5月定为“世界太极拳月”。这标志着太极拳已迅速走向世界,迈出了令人振奋的步伐。在这个日子到来前夕,河北日报社20多名爱好太极拳的老干部专程来到著名的太极古城——河北永年广府旅游访问,拜祖寻根,求师学艺。时间虽然只有两天,受到的教育却十分深刻。这座太极名城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相似文献   

19.
太极拳已成为国际瞩目的健身养生运动之首取,是深含中华古老哲学的民族瑰宝。陈式、杨式、吴式、孙式、武式等太极拳,在各地爱好者的努力下,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探寻诸多太  相似文献   

20.
我学练太极拳33年.太极拳在健身方面确实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在练拳前是个多病患者.有肺气肿、胃病、脱肛、胃下垂、神经衰弱等病,据医生们说.这些病是不容易康复的,特别是肺气肿,根本好不了,可是我通过多年来打太极拳.不知不觉这些病都痊愈了。同时还推迟了我的衰老,有人叫我“年轻老汉”,这就是锻炼的结果。我自己也觉得不像78岁的年迈人,总有充沛的精力从事一切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