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题目 如图1所示,S形管内充满水,用手指堵住上、下两端的开口后竖立在桌面上.若同时松开手指,则()A.水从上面的管口流出B.水从上面的管口流出C.水从上、下两个管口同时流出D.水不会从管口流出来分析 这道题所联系到的知识有液体的压强和大气压强.  相似文献   

2.
题目1如图1所示,C型管中充满了水,开口A、B用手堵住,若手放开,水从()  相似文献   

3.
题目1 如图1所示,C型管中充满了水,开口A、B用手堵住,若手放开,水从()  相似文献   

4.
1引入(1)演示实验:展示如图1所示T型管(仪器自制)。A端接水源,C端去水槽,D管插入装有色液体的容器E中。实验开始前设问:水从A端流入,流到D管上端B处时会怎么流?让学生讨论后进行实验:结果发现水不仅不会从D管流出,反而把容器E中的水吸上去,从C管一起流出。  相似文献   

5.
假设思维是物理分析中常用的方法 ,在我们研究物理的规律时 ,对于一些未确定的可能发生的现象 ,我们可以用假设法 ,从中发现关键所在 ,从而解决问题。如下题一个S形管内充满水 ,两开口处用手指堵住 ,若同时松开手指 ,则水应 (   )A、从上面的管口 1流出 ;B、从下面的管口 2流出 ;C、水从上下两个管口流出 ;D、无法确定。分析 :遇到此类题目首先要找到入手点 ,题目说到了水的流动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要分析水的流动方向 ,我们就从受力开始分析。由于不知水如何流动 ,可以先假设水不流动时分析管中水的受力情况。取管内最底…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在一次课外活动中,我提出了如下问题: 在一个盛水槽中插入粗细相同的两支玻璃管A和B(如图1所示),A为直管、B为U型管。A管中水面上升的高度H大于B管顶端离槽内水面高度h。问:水能否从B管右端流出? 有的学生认为:题目本身有问题,即B管内的水不会越过顶端达到右边,有的学生认为水会流到B管右端且水柱所受重力向下,表面张力也向下,水应该流出管外。当我用能量守恒观点说明永动机不可能实现,所以液体不会流出B管,学生中又出现了新问题,他们认为:如果把B管下移,当它的右侧端点与槽内水面恰好齐平时,管内的水就开始滴出。  相似文献   

7.
高高 一、选择题 1.在盛水的试管中放一钉,用带U型管的胶塞塞紧,处于同一高度(如图l所示).两侧水面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枚用酸去锈的铁U型管两侧水面数天后U型管的 )(A)a比b(B)b比a(C)。、b一样高(D)U型管内的水全部溢出2.过氧化氢的化学式为H20:,可按下式发生分解反应:过氧化氢一水+氧气.下列关于过氧化氢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1个水分子和l个氧原子构成 (B)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由1个氢分子和l个氧分子构成 (D)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3.下列物质不能由金属与稀酸反应直接制得的是() (A)FeC13(B)A12(504)3 (C)M邪l:(D)ZnS04 4.某家…  相似文献   

8.
请按右图的装置做一个实验.A、B为两只连接在一起但横截面积不同的塑料管,C、D为两只透明塑料管,上端开口,下端分别和A、B连通.A的左端接水龙头,B的右端为出水口,实验时A、B始终保持水平. 封住出水口,向A管注入适量的水.静止后,可以看到C、D两管内水柱保持同一高度,这就是连通器的道理.但如果在向A管注水的同时打开出水口.使水从B管流出,这时“意外”现象发生了:C、D两管内的水柱不再等高,C管内的水柱要比D管高! 看来C、D两管内水柱高度不再相等是由水的流动引起的,这时连通器的原理不再适用.让我们  相似文献   

9.
题目某黑匣子中有三个电阻器,如何接法不知,外部只有三个接线柱A、B、C如图1所示.如在A、C端加20 V电压,在B、C端跨接一电压表,则电压表的示数为15 V;如果在B、C间跨接一电流表,则电流表的示数为1.1 A.若在B、C端加20V电压时,则用电压表测得A、C两端的电压为12 V;  相似文献   

10.
你能做到吗     
你能倒出水来吗 你家有装酱油或醋的小壶吗 没有 那有没有 ? ?沏茶的壶呢 好 那就准备一个这样的壶 然后装上 ? , ,水 盖上盖子 看到盖子上的小洞了吗 好 现在用 , 。 ? ,手指堵住茶壶盖上的小洞向外倒水 咦 怎么倒不 。 ?出来呀 ? 哈哈 松开堵住小洞的手指再试试 怎么样 水 , 。 ,流出来了吧 这是为什么呢 ? ? 知识小贴士 其实这是 : 压力在作怪,当我们用手堵住盖 子上的小洞时,壶里的空气少,压 力小于壶外大气的压力,水就倒 想一想 夏天大家都 : 不出来;当松开手 …  相似文献   

11.
学完有理数,我在复习资料上看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已知数轴上三点A、B、C分别表示有理数α、1、-1,那么|α+1|表示( ).A.A、B两点距离 B.A、C两点距离C.A、B两点到原点距离之和 D.A、C两点到原点距离之和从"距离"去试验  相似文献   

12.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课堂上适当地引入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带有一定趣味的小实验,对促进学生学习新知识很有好处.如在讲“大气压”一课时,我首先利用一段两头开口的细玻璃管,用手堵住一端,将水灌满,然后提问:如用手堵住两端,慢慢倒过来,再将堵住下端的手松开,管中的水会流出来吗,此时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开始猜想、议论,都想看看到底实验结果如何.当发现管中的水并没有流出时,学生感到惊奇接着.我提出问题:若不把管子倒过来,而是将上端捂住,下端松开,管子  相似文献   

13.
学完有理数,我在家里复习,遇到这样一个问题: 已知数轴上3个点A,B,C分别表示有理数a,1,-1,那么 |a+1|表示(  ).                   (A)A,B两点间距离     (B)A,C两点间距离 (C)A,B两点到原点距离之和     (D)A,C两点到原点距离之和 从“距离”去试验,我思考了很长时间,可依然想不出,翻开答 案,正确答案为B,我百思不得其解.无奈之下,我勇敢地给老师打 了电话,老师只说了一句话:“用数轴上两个具体点的距离去试 试.”我开始仔细…  相似文献   

14.
题如图1,两端开口粗细均匀的“C”型容器内充满水,用不计重力的塑料片盖住管口,再用手指压在塑料片上,把管放在竖直平面内同时放开手指则( )并说明理由.  相似文献   

15.
学完有理数 ,我在家里复习 ,遇到这样一个问题 :已知数轴上三点 A、B、C分别表示有理数 a,1,- 1,那么 | a 1|表示 (   )(A) A、B两点距离 .  (B) A、C两点距离 .(C) A、B两点到原点距离之和 .(D) A、C两点到原点距离之和 .从“距离”去试验 :我思考了很长时间 ,可依然想不  相似文献   

16.
托里拆利实验是研究大气压强大小的一个著名实验,是由意大利物理学家托里拆利在十七世纪中叶完成的。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注水银,将管口用手指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住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后就不再下降了,这时,管内外的水银面的高度差即为大气压强的值,约105Pa。  相似文献   

17.
一般演示玻马定律需要测量压强,压强的测量则通常是用读玻璃管中水银高度差的方法。这样的实验在实验室可以得到精确的结果,但作为课堂的定性演示却不很方便,本文介绍一个有效、简易的装置。整个装置由一U型管和一木架组成(如图)。U型管二端开口,带颜色的水可以从管口注入,无疑此时管内水面高度应相等。再用一气球套住一个管口(气球现在不会鼓起),并用手指压住,如图(A)。把带颜色的水从另一端加入,学生可以看到随着水的加入,二管内水面  相似文献   

18.
习题 如图 1所示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装满水的密闭水厢 ,A、B、C三个小球的密度分别为ρA>ρ水 、ρB=ρ水 、ρC<ρ水 ,均用细线系在水厢中 .开始时 ,水厢静止 ,细线竖直 .现用力向右突然拉动水厢 ,则A.细线均竖直B.细线均左偏C.A线左倾 ,B线竖直 ,C线右倾D.A线右倾 ,B线竖直 ,C线左倾图 1         图 2分析与解 细线是否倾斜 ,向哪边倾斜取决于用力向右突然拉动水箱时 ,A、B、C三个小球相对封闭水箱中的水的运动情况 .我们可以分别选取一个与 A、B、C处在同一位置、大小相同的水球作参照物 (我们暂且将它称做参照…  相似文献   

19.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把微粒和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的一个数值,它是指12g12C含有的碳原子数。这个数值通过精密实验已测得比较精确了,课本里采用6.02×1023这个非常近似的数值。由于这个值很大,不可能用一个简单仪器进行测量,但它可以用电解法根据电极上析出物质的质量来验证,其实验方案如下。a.在带有支管的U型管内加入CuCl2溶液(如图1,注意液面不要没过B端支管)。b.取两个石墨电极,称量其中一个电极质量m',插入U型管A端,另一个插入B端,然后用木塞密封。c.将B电极上的支管通入装有淀粉KI溶液的试管G中…  相似文献   

20.
洋娃娃     
1.对角B、D打好小结。2.3.将纸球放在A端,包起来当头部。4.将C端折上,盖在后头部。5.用食指、中指夹住。6.B角用拇指和食指,D角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