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我们现在如果说哪个女人风骚,搞不好就会招来一顿臭骂。因为如今的"风骚"一词,早已是轻浮、放荡的代名词。但在很早以前,"风骚"一词却没有一点一滴的贬义。"风骚"一词来源于《诗经》和《楚辞》,也是《诗经》和《楚辞》的并称。因为《国风》和《离骚》分别是《诗经》和《楚辞》的代称,所以人们就把"国风"中的"风"和《离骚》中的"骚"合在一起,敬称这两部书。  相似文献   

2.
王彤 《同学少年》2009,(11):52-52
"春秋"即"历史"。在商和西周前期,一年只分春秋两季,后来才增加冬夏而成为四季。所以,人们就用"春秋"指一年,后又引申为历史。《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史书。传说《春秋》是经过孔子修订的,所以战国后期,与《诗经》、《尚书》、《礼记》、《周易》、《乐经》一起被定为"儒家六经"。  相似文献   

3.
崔颢的《黄鹤楼》是精美绝伦而又通俗易诵的唐诗经典之一。《黄鹤楼》传诵之初,李白登斯楼尝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叹。一首《黄鹤楼》竟让绝代诗仙称首,实在是一个奇迹。于是唐代以来的接受者围绕《黄鹤楼》及其影响,展开了热烈争论。一部《黄鹤楼》的接受史也因此可以一分为三:一是由《黄鹤楼》的影响史引发的"影响的焦虑";二是"崔颢体"的提出及美学阐释;三是崔李"优劣论"中表现的"批评的焦虑"。从"影响的焦虑"到"批评的焦虑",是《黄鹤楼》和《凤凰台》接受史最显著的特点,也是文学经典接受史中较普遍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唐鉴》是范祖禹在参与撰写《资治通鉴》的过程中完成的一部史论著作。吕祖谦在《唐鉴》问世不及百年后为其作"音注"是古代唯一的一种《唐鉴》注本,对原书中的字词音义、典章制度、史实典故多有发明,堪称范祖禹的"功臣"。  相似文献   

5.
对李商隐《锦瑟》一诗的解析,如今以钱钟书赞同的"自叙身世说"和王蒙的"无端"说两种观点最具影响。《锦瑟》与江淹《恨赋》、《别赋》在结构和艺术手法上相似,李商隐"意用事"的方法能够使《锦瑟》达到《恨赋》《别赋》的艺术效果。借助《恨赋》《别赋》来解析《锦瑟》,可知《锦瑟》的主题是"惘然",此可以成为王蒙"无端"说的一种佐证。  相似文献   

6.
《再别康桥》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荷塘月色》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足见《再别康桥》与《荷塘月色》之重要。有趣的是,《再别康桥》以"绘画美、音韵美、建筑美"之"三美"著称,而《荷塘月色》则以"意境美、结构美、语言美"之"三美"闻名于世,二者一诗歌一散文,可谓教材中的极品。更令人称奇的是,二者在用词上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譬如其中的"悄悄"和"轻轻"就是典型范例,颇有意味。《再别康桥》中的"轻轻""悄悄"分别出现在  相似文献   

7.
[单元课文]《分马》《社戏》《鞋》《有关拖鞋问题的问题》《狼》(下面比较时均以篇首字代之)[知识点比较]1.题型比较。《分》是情节式,集中在动词"分"上,文章所写的就是一次"分马"的全过程;《社》是事物式,"社戏"是指民间的一种娱乐形式;《鞋》是物件式,它是人?..  相似文献   

8.
《溪水》是一篇清丽灵动的写景美文。节选自苏雪林散文集《绿天·鸽儿的通信》。《绿天》是作者"结婚的纪念",《鸽儿的通信》是作者新婚小别的一组通信,共14篇,《溪水》是其中的第二篇。《溪水》是回忆"我们"新婚半月后一次"由家里走到田垄上,迤逦走入松川"的野游  相似文献   

9.
正在现代汉语中,"风骚"无疑是一个贬义词,而且通常都用于女子,形容女子举止放荡轻佻。但是在古代,"风骚"一直都是褒义词,指文采,在某个领域或行业居于领先地位叫"独领风骚"。风骚一词来源于《诗经》、《楚辞》。"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是周代各个地区的民间歌谣的汇集;"骚"即是指屈原的《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后世就用来指代屈原的全部作品。《国风》是中  相似文献   

10.
<正>《项脊轩志》是一篇传统的课文,文中有"前辟四窗"一语,对句中的"前",人教版的普通高中《语文》第三册明确注为"前:指阁子的北面,因这个阁子是‘北向’的。"另有柳振华在2012年第8期的《语文教学之友》上发表的《"前"指"北墙"还是"南墙"》一文,否定了吴小如在《古文精读举隅》一书中把"前"理解为"南面"的  相似文献   

11.
正《史记》是二十四史的第一部,在史学界的地位极其重要。今天,我们从史学史的角度来认识一下这部著作。一、一部作者用生命谱写的不朽史作《史记》的原名叫《太史公书》,称作"史记"开始于东汉桓帝之时。其实,"史记"在该书的正文中出现过多次。如《太史公自序》中就有:"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史记"就是对历史的记载。用"史记"称谓这部著作是很贴切的。《史记》共130篇,每篇一卷,也就是130卷。《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从《太  相似文献   

12.
文艺作品中的重复比较常见,本文列举了几个典型的例子说明这个问题。一是《诗经》中的《伐檀》的反复咏叹艺术;一是海涅的《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的重复感情艺术;一是茹志娟的《百合花》中的人物故事重复的艺术效果;一是朱自清《背影》的细节重复。这些都构筑了文艺作品中的重复艺术。重复的艺术在艺术表现上不只是一种"集中",也是一种"推进"。  相似文献   

13.
汪超 《巢湖学院学报》2008,10(2):141-145
《唐六典》是唐代遗留给后世的一部重要典籍,其内容十分丰富,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文章主要是围绕《唐六典》是否施行这一问题而展开的。重点分析了《唐六典》为何没有"明令施行"及如何被"参照施行"这两个方面,概括出《唐六典》在唐代并非一部成文法典,而是在唐代行政上成为一种便于征引之典籍。  相似文献   

14.
大约自成玄英以后,学界多认为《庄子》内七篇之间"相因之次第"。然笔者认为,七篇之间的逻辑关联是以《人间世》为中轴线,向两边展开的复合结构。前三篇《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和后三篇《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各自构成一个独立的单元组。前、后两个单元之间,又存在不等价的关系,分别有上下、尊卑、主次、先后、主动与被动等对比区分。前一组代表一种自愿的主动选择,是乐得其所的,象征快乐;后一组代表一种无奈的被动屈从,是不得已的,象征痛苦。此正是所谓"游方之外"与"游方之内"、"内圣之学"与"外王之学"、"心之逍遥"与"形之委蛇"、"道"与"德"等在外在形式上的不同。因此,七篇的穴窍是《人间世》,核心思想是"贵己"、"重生"。  相似文献   

15.
《星空》是郭沫若继《女神》之后出版的又一部新诗集,它以舒缓的节奏、清丽的色彩、整饬的形式,创造了一种"冲淡"的诗美。它和《女神》等诗作共同奠定了我国"五四"新诗的地位。但是,有些学者在褒扬《女神》的同时,却过于贬抑了《星空》的审美价值,说它"全是个人的苦闷和感伤,没有一首接触现实生活","是消极因素较多的浪漫主义"。笔者认为,这种评价不尽切合作品实际。  相似文献   

16.
"大人"一词出现何时?据现有的资料来看,"大人"不见于甲骨文,《尚书·商书》中也没有见到。现有文献中,最早出现"大人"一词的是《周易》。在《周易》中,"大人"一词共出现了29次,其中《易经》(卦爻辞)出现了12次,《易传》(或称《十翼》)出现了17  相似文献   

17.
李渔的《闲情偶寄》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奇书"。《闲情偶寄》一书带有李渔对艺术实践的总结。李渔将毕生的戏曲实践经验与理论思考结果集中在《闲情偶寄》一书"曲话"这一章节之中。在《闲情偶寄》中,李渔充分表达了他对戏曲的写剧和编剧、演剧理论的见解。在当下的戏剧环境中,最具有现实意义的是剧本。  相似文献   

18.
魏晋时期同时出现了"以《诗》为经"和"以《诗》为戏"两种矛盾的现象,分别体现了宗经和离经两种相反的倾向性。"以《诗》为经"表现出对《诗》的态度是尤为宗崇的,"以《诗》为戏"则显示出一种戏谑和幽默的态度,二者是不同性质的语言游戏。"以《诗》为经"显然是有汉一代经学意识形态的延续,而"以《诗》为戏"则反映了魏晋之际《诗》文化的新风貌。《世说新语》较为真实地再现魏晋史实,对上述《诗》文化面貌也有很好的记录与反映。在"以《诗》为经"的大文化环境下,"以《诗》为戏"显得相当特殊,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历代官私书目,或著录《何氏注孙子》,或著录《何延锡注孙子》,卷数或为三卷,或为二卷。《崇文总目》著录《何氏注孙子》二卷之何氏即何延锡。其余著录何延锡《注孙子》三卷或《何氏注孙子》三卷,其中增加的一卷,当是宋代"何氏"所为。故传本《何氏注孙子》三卷的注者有二:一是南唐何延锡;二是宋代"何氏"。三卷之中照录于《通典》及《武经总要》的文字及"梅氏之说得之"之语,当是宋代"何氏"所增益。而此"何氏"或许确是某一姓何的人,或许是伪托南唐何延锡而称曰"何氏"的某一人。故传本《何氏注孙子》三卷注,以五代何延锡注为主,又有宋代"何氏"增注。  相似文献   

20.
运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解读《活着》,发现福贵历经磨难最终活着是"渴望长生"心理原型的体现。这是《活着》成为经典的根本。《活着》是表现"渴望长生"心理原型的一套符号体系。"渴望长生"心理原型的产物分为两种:一是低级"长生"状态,好死不如赖活着;二是高级"长生"状态,生命不息。这种心理体现在《活着》中则是福贵杂糅了这两种状态,因而引起争论。将这两种状态二元归一,争论终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