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2 毫秒
1.
校长在日常工作中要经常与教师接触,这种接触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是亲?是疏?孰近?孰远?其交往的距离要正确把握。从学校管理角度来看,校长科学地把握好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也是一门领导艺术.校长与教师交往中距离的把握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2.
校长在日常工作中要经常与教师接触,这种接触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是亲,是疏,孰近,孰远,其交往的距离一定要正确把握。从学校管理角度来看,校长科学地把握好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也是一门领导艺术。校长与教师交往中距离的把握大至可分为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3.
校长在日常工作中要经常与教师接触,这种接触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是亲?是疏?孰近?孰远?其交往的距离要正确把握。从学校管理角度来看,校长科学地把握好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也是一门领导艺术。校长与教师交往中距离的把握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沟通———零距离,建立相互信任关系沟通是尊重人格、平等相处、消除隔阂、坦诚相见、增进友谊、形成共识的一剂良方,也是校长心胸豁达、掌握主动的一种境界。但是,现实中绝大部分教师在与校长交往中,总会不自觉地有防范、掩饰心理。因此,作为校长就需主动走近教师,学会沟通,善用沟通。校长与…  相似文献   

4.
胡平 《教书育人》2005,(12):48-49
“距离产生美”是审美艺术中的名言。而在学校管理中,作为一把手的校长,面对万千世事,能否保持合适的距离,直接关系到校长威信的树立,教师思想观念的养成,从而影响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校长在学校管理的实践中,必须强化距离意识,常修距离之功,在与人、与事、与物的接触中把握好“距离”尺度。  相似文献   

5.
“距离产生美”是审美艺术中的名言。而在学校管理中,作为一把手的校长,面对万千世事,能否保持合适的距离,直接关系到校长威信的树立,教师思想观念的养成,从而影响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校长在学校管理的实践中,必须强化距离意识,常修距离之功,在与人、与事、与物的接触中把握好“距离”尺度。对个人名利要保持“远距离”一个校长必须具有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教育当作事业来追求,而非一种“职业”来经营。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求校长正确对待名利,在名利面前要有平和的心态,保持“远距离”。在名面前,尽量把名看得淡一些,远一些。…  相似文献   

6.
戴继根 《教育》2013,(6):21-22
在学校管理中,校长的威信是校长能力的外化,是"无言的召唤,无声的命令"。校长要树立自己的威信,有效实施自己的管理理念,贯彻自己的管理思想,除了要拥有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和卓越的领导能力等,还要讲究管理的方法和技巧。把握好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校长在日常工作中要保持与教师的经常接触。一个不与教师接触和交往的校长是脱离群众的校长,迟早会被教师所"抛弃"。但校长与教师交往  相似文献   

7.
校长也是学校教师的一分子,他们也担负着学校教书育人的责任,只是他们更多的是处于管理、处于引领的作用。由于日常事务的繁忙,加上自己的特殊地位,平时很难与教师“零距离”接触。这是不利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那么校长怎样在繁忙的工作中走近教师,聆听教师的智慧,为学校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呢?我觉得“居下”是个不错的做法。这里的“居下”,就是指校长经常要把自己当成普通的一名教师,要经常和教师进行换位思考。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距离”产生美。那么,在学校管理中,校长应该把握怎样的“距离”才算合适。用一位领导干部的话,即与名利财色远距离,与干部教师“等距离”,与课堂教学“近距离”,与普通教师“零距离”。这样的艺术应该是校长一生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校长与教师心理距离的远近,所引起教师的行为反应是不同的。当教师与校长心理呈“近距离”时,教师就有合作心理,积极性高,有利于校长开展工作;反之,教师往往持不合作态度,其行为表现得消极,不听指挥,甚至抗拒领导。由此可见,尽量缩短校长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对校长的工作十分重要。那么,怎样缩短校长与教师的心理距离呢?这要根据校长与教师心理距离产生的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办法。一、对新教师要关心爱护,以诚相待新分配来的毕业生或新调入的教师,都首先审视校长的形象并渴望得到校长的认可。可以说,这本身就存在着不相识…  相似文献   

10.
校长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责任人,是学校前进过程中的旗手,通过学习和思考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定位校长角色。 一、校长是教师思想的引领者1.用校长的办学思想引领教师的思想。首先,校长要有思想;其次,还要让教师理解、认可校长的思想。作为校长要考虑,我这所学校要做些什么?为什么做?如何才能做好?这样的“WHAT-WHY—HOW”构成了一个解释性框架,这个解释性框架就是校长的办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距离”在词典上的解释是“空间、时间上相隔”,或“相隔的长度”。在学校管理中,校长应该把握怎样的“距离”才算合适,是一门艺术。“与名利财色‘远距离’,与干部教师‘等距离’,与课堂教学‘近距离’,与普通教师‘零距离”’,应该是一名好校长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校长是一所学校教师团队中“平等中的首席”,是学校的“神经中枢”,是师生幸福生活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是处在教育教学改革风口浪尖之船上的舵手.是学校的核心人物。那怎样当好校长呢?依笔者之陋见,当好校长关键是校长必须要有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校长和教师究竟应该保持怎样的距离?这既是一个人际关系的问题,也是一个工作艺术的问题。在学校管理中,如何让校长和教师“距离产生美”?笔者对此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校长和教师究竟应该保持怎样的距离?这既是一个人际关系的问题,也是一个工作艺术的问题。大多数教师都希望自己能和校长走得近一点,但人天生的自尊又让每一位老师不想让别人感觉到自己和校长过于接近,“跟屁虫”的美誉没有哪位教师希望“据为己有”!也没有哪一位老师天生就想和校长对着干,仔细琢磨,其实都是事出有因。在学校管理中,如何让校长和教师的“距离产生美”?  相似文献   

15.
让“行动研究”闪烁草根精神的光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苏 《今日教育》2008,(1):61-62
《今日教育》:第一次接触“行动研究”的概念是什么时候? 陈昌发:几年前,我还在白市驿一小任校长.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的朱德全教授在教师培训课上介绍了“行动研究“的一些情况.那是我第一次接触这一概念.非常感兴趣.  相似文献   

16.
孔玉范 《上海教育》2006,(7A):49-49
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所学校,先要评论校长。”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校长要把握好办学方向,实现自己的办学思想,关键在于处理好与教师的关系。因为校长承担的社会责任主要依靠教师来完成,所以,校长需要教师的密切合作才能完成各项教育任务。  相似文献   

17.
史峰 《河北教育》2008,(12):29-30
校长与教师是什么关系?原先提及这个问题时多是称校长和教师是“上下级关系”。现在讲“和谐”,所以校长和教师的关系多被称为“朋友”、“合作者”。但是校园内校长与教师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还需很长一段路要走,因为校长眼中的这些“人”正成为两者和谐关系得以确立的障碍。  相似文献   

18.
校长如何用“感动”管理学校? 校长要以感动的心情,感动教师 要让教师感动,校长首先要怀有感动的心情。当教师取得成绩和荣誉时,校长不仅要为教师的成功欢欣鼓舞.更要体会一下教师成功背后的艰辛,感谢教师为学校发展付出的辛勤劳动。  相似文献   

19.
校长应如何抓好教学质量管理呢? 一、转变观念 素质教育教学质量观的立足点,是要充分考虑如何更好地满足未来社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及长远发展的需要,即教育学生以发展为本。为此,校长必须准确把握以下三点: 1.准确理解素质教育的含义。素质教育可概括为“面向全体学生,激活学生内部动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主动、全面地发展。” 2.处理好教学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在教学管理中,要注重对师生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的管理,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是否“乐学”,而不把考试分数作为评价衡量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唯一标准。 3…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个性化培训”?“个性化培训”是以校长个人自身素质状况为基础,以学校发展工作要求为背景,实现校长个人发展与学校工作发展同步进行的培训过程。培训部门在“个性化培训”中不再是安排授课,完成规定的内容、学时,培训教师也不再是完成学科知识的讲授要求,而是为满足校长和学校解决问题的需求进行共同设计、实施。培训部门要根据实际准确把握校长和学校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