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为师之本,无德无以为师。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须遵循的道德规范与具备的品质。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其师德与育人理念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高师院校期间的学习与培养。因此,高师院校应树立科学的大学文化整体育人理念,重视师范生的师德培养,优化校园育人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2.
高师院校师德建设关乎广大师范生的人格素质培养、职场能力培养和专业素质发展。文章从师德建设对师范生教育培养的重要意义入手.针砭高师院校师德建设问题.进而探究推动师德建设、提高育人成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高师院校担负着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任务,其培养目标就是通过教师职前培养,使师范生成为教育思想端正,教育理念超前、教学手段过硬,师德高尚、爱岗敬业、有较高教学、教研能力的教师.新课标中新的理念、新的评价体系,强烈冲击着高师院校的教育体系和教学模式,对师范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评课是教师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功,属于教学研究能力,高师教育实习中必须训练师范生评课这一教师基本功.  相似文献   

4.
培养高素质教师是高师院校的主要任务,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师,其职业道德修养关系到我们国家整个国民的品德素质。师德是师范生之魂。为此,高师院校要以"慎独"为理念,以改革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为基本途径,以营造师范性校园文化为必要途径,以搭建社会实践平台为重要途径,对师范生深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只有这样,才能造就合格的教师。  相似文献   

5.
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未来教师,关注师范生育人能力的培养是师范育人教育的重点.本文针对师范生对教师职业认识上的偏差,对高师育人教育实施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完善评价体制,提供育人教育平台;结合学科教学论,进行系统师德教育;结合新形势,开展育人教育;以人为本,实施育人能力培养的师德教育途径,实现教学的最终目标--育人.  相似文献   

6.
“溯源红色”文化育人是新时代高师院校利用区域红色文化资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模式,主要特征表现为思维的逆向性、受众的主动性、实施的协同性和资源的区域性。从核心理念看,高师院校“溯源红色”文化育人坚持学生中心的教师教育理念、贯彻知行合一的文化教育理念、落实德技兼修的职业教育理念、重视活态传承的生态教育理念。从实现方式看,高师院校“溯源红色”文化育人采用多方联动的协同育人方式、同向同行的课程育人方式、环环相扣的实践育人方式、德技融合的活动育人方式。  相似文献   

7.
作为以培养师范生为己任的高师院校,需要以其独特的教师文化来潜移默化地陶冶师范生的心灵,让高师教师文化的影响在师范生以后的教育工作中得以深化和延伸。但高师院校中的教师文化呈现出教师专业个人主义文化盛行、教师角色认同危机、教师职业操守沦丧、教师学术研究异化、教师人文精神缺乏、教师创新意识衰微等诸多病态,扭曲了高师教师的形象。  相似文献   

8.
师德素养培育是高师院校人才培养目的实现的前提和基础。随着教育领域的改革和深入发展,高师院校师德素养培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在不断创新。师德素养是指在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背景下,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时应具备的道德素质与品行修养,既包括以先进文化为底蕴的教师道德意识,也包括由高尚情操外化的教师道德行为。高师院校师范生师德素养培育有两个特点:职前性和定向性,内容的多重性。随着教师教育一体化、教师专业化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等新形势的发展,社会对教师的师德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赋予了师德素养培育更多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师德培养是师范生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师范生师德教育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的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从师范生师德教育的重要性出发,探讨了新形势下高师院校加强师范生师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更要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为此我们设计了这次调查,目的在于进一步了解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与培养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以及在校的师范生对这些问题的意见和合理建议,为提高我校对师范生进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与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增强高师院校师德教育的实效性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11.
2015年下半年,中国全面展开了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称国考)工作.国考坚持育人导向、能力导向、实践导向和专业导向,增加了考试内容,取消了师范生免试特权,提高了教师的准入门槛,尤其注重教师的实践能力等,这不仅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而且也对高师院校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还与我国高师院校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制度产生了一定的冲突.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师范类专业认证已在全国师范院校蓬勃开展,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上已取得重要成就,却鲜见关于师范类专业认证视域下师范生核心素养培育现状的研究。本研究围绕高师院校师范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困囿,对全国12所高师院校师范生核心素养培养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高师院校师范生“践行师德”素养发展有待提升;“学会教学”素养发展不平衡;“学会育人”素养发展不足;“学会发展”素养水平较低。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从强化师范生思想引领、健全“全过程”保障体制、完善“全员”协同育人机制、树立“全方位”发展意识等方面提出纾解之策,以期为中国式现代化全力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高师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隐性教师教育课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范生的职前专业发展不仅是在教师教育者指导下实现的知识习得、技能演练的人为培育过程,更是在文化浸润、环境熏陶中发生的自然化育过程。当前高师院校采取的三种经典职前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共同特点是显性化、理性化,其缺,点是无法深入师范生的潜意识层面。高师校园文化是一种隐性的教师教育资源,是师范生学会教书的一本活教材。高师校园文化凭借其特有的文化生态育师机制与文化濡染育师机制化育着师范生。范导、习染、催化、渗透、感召是其教师教育功能实现的独特方式和渠道。  相似文献   

14.
职前数学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为此,高师院校要树立师范生的专业化理念,促进师范生对教师双专业的深刻理解,优化师范生教育实习的考核评价制度,培养师范生的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5.
高等师范院校承担着培养"准教师"的重任。本研究认为,高师院校应当明确师范生师德培育的政治方向,建立"多位一体"的师范生师德教育模式,以强化思想政治和价值观教育为特色、基础文明教育为主要内容、生活化养成实践活动为形式,旨在促进师范生强化道德意识、增强道德自觉、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念和信仰追求。  相似文献   

16.
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职业素养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而高师院校师范生的培养是教师专业化的准备阶段,因此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对高师院校师范生尤为重要.从教师专业化和新课改对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提出新的要求出发,探讨目前高师院校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存在诸多问题,同时以成都师范学院为例,在实践中探索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17.
《当代教师教育》2018,(4):29-34
"以生为本"是学校教育倡导的科学理念及应当遵循的内价值理性,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既是我国现代教师教育的必然诉求、高师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学生核心素养落实发展的必要前提。鉴于此,师范生核心素养应包括教师师德、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研究与创新及互联网+信息等素养。而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确立以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为导向的共同教育观念来引导、构建师范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来规范、也要整改师范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课程内容和创设师范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优良环境来支撑。  相似文献   

18.
调查发现,高师院校存在忽视对师范生进行教育能力培养的倾向.主要体现在忽视"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践教育,对师德的教育只是一种理论的说教;忽视师范生教育观方面的教育,教育类课程开设份量太小;忽视师范生职业能力方面的培养,教育实践安排时间少、形式简单,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教育教学能力,不能尽早进入教师角色.因此,高师应重视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将教师职业意识、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9.
在新形势下,如何有特色地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文试根据高师院校的特点、任务及师范生的现状分析了高师德育突出加强师德教育的特殊重要性和紧迫性;并试论通过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课程建设,提高高师教师自身道德素质,优化师德教育的环境等对策,强化高师院校的师德教育,以体现高师德育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美术师范生教师胜任力是衡量美术师范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构建以师德胜任力、教学胜任力、育人胜任力和发展胜任力为核心的美术师范生教师胜任力三级评价体系对美术师范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美术师范生教师胜任力的问卷调查发现,美术师范生高度重视师德胜任力与教学胜任力,对育人胜任力和发展胜任力的关注程度稍弱,而对师德胜任力自我感知评价明显高于教学胜任力、育人胜任力和发展胜任力。因此,高校在对美术师范生的培育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注重师德教育,增强师德胜任力;调整课程结构,增强教学胜任力;加强实践指导,增强育人胜任力;激发内生动力,增强发展胜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