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三丁基锡(Tributyltin,TBT)化合物对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的致死效应和生殖阻碍作用。[方法]先进行TBT对黑腹果蝇的半致死剂量测定.再利用初次产卵时间、产卵数量和孵化率指标衡量TBT的生殖阻碍作用。[结果]TBT对野生型黑腹果蝇的24h、48h、72h和96hLc50分别是441μM、270μM、220μM和191μM。随着TBT浓度的升高。野生型、残翅型和白眼型果蝇的初次产卵时间均呈现推延现象,并且产卵数量和孵化率也呈现递减趋势。[结论]黑腹果蝇对TBT具有高耐受力。TBT具有显著的生殖阻碍作用,必须禁止TBT的使用以降低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9-(3.5-二溴)水杨基荧光酮与锡的显色体系。在OTMAB及OP存在下,锡与显色剂在硫酸介质中形成橙黄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522nm,摩尔吸光系数1.12×105,锡含量0~15μg/25ml符合比耳定律。该显色反应选择性好,稳定时间长,用于工业废水及合金中锡的测定,可获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在明胶与TritonX-100存在下,锡(Ⅳ)—苯芴酮高灵敏度反应的应用,缔合物在λmax=510nm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5.4×105·L·mol-1·cm-1,锡含量在0~6.0μg/50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用此法来测定罐头食品中锡含量,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吐温-80(Tween80)存在下,4,5-二溴邻硝基苯基荧光酮(DBONPF)与sn(Ⅳ)的显色反应及光度性能.在0.1mol/L HCI介质中,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与显色剂(DBONPF)和sn(Ⅳ)形成化学计量比为4:2:1的络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535nm波长处,ε=5.62×105L·mol-1·cm-1,检测下限为4.12μg/L,锡含量在0-450μ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本分析方法可用于岩矿样品中微量锡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在p H 6.0的NH4Ac-HAc缓冲溶液中,铝(Ⅲ)与二溴对磺酸基偶氮胂发生显色反应生成紫红色络合物。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610 nm,铝(III)含量在01.4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A=0.6930C(C:μg/ml)+0.0211,相关系数γ=0.9992,方法检出限为12.2 ng/m L。该方法已成功地测定了河水水样中的铝,10次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2.59%,方法加标回收率为102.1%。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在pH 4.1HAc—NaAc介质中,以氨三乙酸为活化剂,Mn(Ⅱ)催化高碘酸钾氧化溴甲酚绿褪色反应的条件及影响因素,建立了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Mn(Ⅱ)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4~12μg/L;检出限为0.12μg/L,对8μg/L Mn(Ⅱ)平行测定11次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09%。该催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42.24kJ/mol,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为3.5×10^-4 s^-1。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用于井水、自来水样品中锰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有机模板,加入到丙三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制备碳酸钙并在其母液中进一步合成羟基锡酸锌包覆碳酸钙.通过XRD,SEM,TG-DSC分别对产物的晶型、形貌、热解行为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CTAB浓度对碳酸钙的形貌和晶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碳酸钙为枝状文石型碳酸钙,羟基锡酸锌较好的包覆在枝状碳酸钙表面,当CTAB质量浓度为2.2 g/L时,枝状晶体形态最好.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微波消解-氢化物发生-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联用技术测定中药广豆根中砷、锑、铋和锡的方法,对微波消解、氢化物发生条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工作条件进行了优化,预还原剂L-半胱胺酸浓度进行了选择。在最佳工作条件下,砷、锑、铋和锡的检出限分别为0.0055μg.g-1、0.0088μg.g-1、0.0026μg.g-1和0.005 4μg.g-1;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5.6%、2.0%、2.9%和2.6%(n=11);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0%、90%、90%和110%。  相似文献   

9.
以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让其暴露在含0,5,15,45,135μg/L辛基酚(OP)的养殖水体中,暴露24,48,72,96,120 h后取样,分析测定凡纳滨对虾壳膜与内脏 NAGase 比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水体 OP 对对虾壳膜 NAGase比活力基本起激活作用.暴露72 h内,壳膜 NAGase比活力无显著性变化;暴露96 h时,5,15,135μg/L OP均对虾壳膜 NAGase 比活力起极显著激活作用(P<0.01),45μg/L OP 对虾壳膜 NAGase比活力起显著激活(P<0.05);暴露120 h时,15,135μg/L OP 对虾壳膜 NAGase 比活力仍表现为显著性激活作用(P<0.05),但5,45μg/L OP 对壳膜 NAGase 的比活力影响无显著性.而水体 OP 对虾内脏 NAGase比活力基本起抑制作用.在15μg/L OP体系下暴露24 h,内脏NAGase极显著下降(P<0.01),其他 OP浓度下无显著性变化;不同浓度下暴露48 h,对虾内脏 NAGase比活力均出现极显著下降(P<0.01);5μg/L OP体系下暴露72 h,对虾内脏 NAGase比活力无显著性下降,其他 OP 浓度下的对虾内脏 NAGase 比活力均出现极显著下降(P<0.01);15,135μg/L OP 体系下暴露96 h,内脏 NAGase 比活力也分别出现极显著(P<0.01)及显著性(P<0.05)下降.可见,OP暴露对对虾生长发育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G市大学城管网末梢水中CHCl_3和CHBr_3含量情况,并掌握煮沸去除CHCl_3和CHBr_3的最佳时间.实验采集G市大学城五所高校早、中、晚三个时点的管网末梢水,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CHCl_3和CHBr_3的含量,考察了分析方法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回收率和精密度.实验结果表明:在0μg·L(-1)~16μg·L(-1)~16μg·L(-1)内CHCl_3和CHBr_3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直线方程分别为y=10011x+38和y=12037x+2158,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最低检出限分别为0.21μg·L(-1)内CHCl_3和CHBr_3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直线方程分别为y=10011x+38和y=12037x+2158,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最低检出限分别为0.21μg·L(-1)和0.22μg·L(-1)和0.22μg·L(-1);回收率为94.5%~103.4%,精密度分别为1.17%~1.83%和1.07~2.74%.五所高校管网末梢水中CHCl_3和CHBr_3最高含量分别为(4.03SymbolqB@0.12)μg·L(-1);回收率为94.5%~103.4%,精密度分别为1.17%~1.83%和1.07~2.74%.五所高校管网末梢水中CHCl_3和CHBr_3最高含量分别为(4.03SymbolqB@0.12)μg·L(-1)和(2.35SymbolqB@0.07)μg·L(-1)和(2.35SymbolqB@0.07)μg·L(-1),最低含量分别为(1.94SymbolqB@0.05)μg·L(-1),最低含量分别为(1.94SymbolqB@0.05)μg·L(-1)和(1.03SymbolqB@0.03)μg·L(-1)和(1.03SymbolqB@0.03)μg·L(-1),含量均未超出国家标准限值;含量均呈现从早到晚逐渐降低的趋势,随煮沸时间增加,去除率逐渐增加,推荐将管网末梢水煮沸3 min后饮用.  相似文献   

11.
为评价泉州湾底栖生物可口革囊星虫对有机污染物BaP的暴露风险,研究了BaP对可口革囊星虫体壁中氧自由基和丙二醛含量等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BaP对可口革囊星虫产生的氧自由基及膜脂过氧化伤害受暴露剂量和时间的双重影响.在20~500ng/gBaP浓度范围,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随着BaP浓度以及暴露时间的延长呈显著上升变化,可口革囊星虫体壁丙二醛含量和羟自由基含量在BaP暴露1~4d内随暴露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增高;在暴露时间达7d时,各处理组丙二醛含量与BaP暴露4d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羟自由基含量则下降到与空白对照含量相当的水平.可口革囊星虫氧自由基和丙二醛含量可作为海洋环境BaP污染的早期预警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以福寿螺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在Zn^2+浓度分别为0、1、2、5、10mg/L时,于不同暴露时间(12、24、48、96h)内,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浓度(1、2mg/L)的Zn^2+处理组在24h内对福寿螺肝脏SOD活性起到诱导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活性逐渐减弱,在96h时下降至最低值,极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而中、高浓度(5、10mg/L)处理组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在各浓度组的胁迫下,CAT活性在12h时升高到最大值,之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均表现为下降趋势.MDA含量在整个试验期间均处于诱导状态,并且与重金属浓度成正比,在10mg/L96h时达到最大值.Zn^2+会对福寿螺产生明显的氧化胁迫,SOD、CAT和MDA指标能有效评价Zn^2+对福寿螺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3.
以葛根(radix puerariae)生产葛粉后的葛渣为材料,采用乙醇回流法通过正交实验对异黄酮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同时对葛根异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95%,提取温度70℃,料液比1∶15,提取时间120 min,葛根异黄酮的得率为1.59%;葛根异黄酮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都具有抑制作用,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25 μg/mL、62.5 μg/mL、250μg/mL,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250 μg/mL、125 μg/mL、500 μg/mL.  相似文献   

14.
采用原位聚合法在石英毛细管内制备了甲基丙烯酸-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MAA—EDMA)纤维作为同相微萃取(SPME)的萃取头,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测定了环境水样中的多环芳烃.系统考察了萃取时间、解吸时间、盐浓度等实验条件对萃取效率的影响,建立了测定环境水样中的多环芳烃的SPME—HPLC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方法的柱内(n=6)和柱间(n=6)精密度(RSD)分别小于4.45%和5.97%,实际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在100.8%~108.9%之间;3种多环芳烃化合物的线性范围为10~4000μg/L线性相关系数R2〉0.9496检出限在1.008μg/L~2.876μg/L之间.所制备的Poly(MAA—EDMA)萃取头操作简便、稳定性好、成本低;方法快速、灵敏,适于测定环境水样中的多环芳烃.  相似文献   

15.
NaCl胁迫对水稻(Oryza sativa)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培法,研究不同浓度(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mmol/L)的NaCl胁迫对水稻种子萌发,胚根、胚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都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升高而降低,300mmol/L以上种子发芽率为0;胚根长,胚芽长也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升高而降低,浓度大于100mmol/L时有显著(p〈0.05)影响。水稻幼苗的根长、株高、株鲜重、根干重以及茎干重也随NaCl胁迫浓度的升高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当浓度大于250mmol/L时影响尤为显著,大于300mmol/L时,植株严重失水,萎蔫,枯黄,死亡。研究结果说明NaCl胁迫对水稻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有严重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探索腐植酸钾浸种对提高作物生长的抗盐性及其在作物生长化学调控中的作用。采用不同浓度(0、300、400、500/xg/mL)的腐植酸钾浸种玉米,研究了在100mmol/LNaCl的盐胁迫环境下,三叶期玉米幼苗叶保护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变化。与对照相比,浸种玉米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高,但无显著差异;浸种玉米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增高,在4013·雌/mL时达极显著水平,在500μg/mL时达显著水平;浸种玉米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增高,在300、400μg/mL时分别达显著水平,在500μg/mL时达极显著水平;浸种玉米的丙二醛含量降低,在300—500μg/mL范围内达显著水平。腐植酸钾浸种玉米,可减轻玉米在盐胁迫下的膜脂过氧化程度,提高玉米抗盐性。  相似文献   

17.
以木麻黄叶状枝粉末作为生物吸附剂,研究其对重金属离子Cr(Ⅵ)的吸附性能和吸附规律,并探讨了溶液酸度、振荡时间、溶液初始浓度、吸附剂用量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吸附剂用量为0.3g、pH值为1、Cr(Ⅵ)初始浓度小于100mg/L、吸附时间为90min的条件下,相应的吸附容量和吸附率可达3.98mg/g和99.9%,残余的Cr(Ⅵ)浓度小于0.5mg/L,达国家工业废水排放标准GB18918-2002;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影响木麻黄吸附剂对Cr(Ⅵ)吸附效果的主次因素顺序为pH值〉吸附振荡时间〉吸附剂用量〉吸附液浓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AST (astaxanthin,AST)对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诱导的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PC-12细胞体外培养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甲基苯丙胺组、低剂量AST(0.1 μmol·L-1)+甲基苯丙胺组、中剂量AST (1.0 μmol·L-1)+甲基苯丙胺组、高剂量AST(10.0 μmol·L-1)+甲基苯丙胺组,通过研究PC-12细胞的存活率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还原性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变化,评价AST的保护作用.结果:甲基苯丙胺能导致细胞存活率下降,同时也使SOD活性和GSH的含量降低,MDA含量增加.经过一定浓度的AST共处理后,细胞存活率显著提高,SOD活性和GSH含量也显著提高,MDA含量显著降低.结论:AST对甲基苯丙胺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