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9 毫秒
1.
信息     
世界课程改革的趋势教育的目标需要通过课程加以实现。各国为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而调整培养目标,相应地进行课程改革,有若干值得重视的趋势: ——加强德育课程。大多数国家都把道德教育列为中小学的必修课。许多国家把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印度尼西亚在中学开设“民族斗争史”课,日本等国在中学理科教学中进行科学史教育。——注意吸收最新科学成就并使之与本国民族文化传统相结合。瑞典、爱尔兰等国在课程改革中注意“壮根”。爱尔兰政府提出,中小学课程应植根于广泛  相似文献   

2.
自二战以来,芬兰在尊重本国人民、相信本国人民、依靠本国人民的理念下,从本国人民共享教育理念和教育愿景出发,把教育发展计划作为主要工具,以教育的基本价值理念和长期目标为原则来制订教育政策,经过一系列持续的渐进式改革,逐渐形成了均衡、多元和信任的教育文化.  相似文献   

3.
新疆的少数民族数学教育是多种语言和多元文化环境中的数学教育.多元文化整合数学教育指一个多民族国家的数学教育文化在担负人类共同数学教育文化传递功能的同时,不仅要担负起传递本国各民族共同优秀传统数学教育文化的功能,也要担负起传递本国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数学教育文化的功能.充分发掘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课程资源,努力开发少数民族地区的多元数学课程资源,是实施多元文化整合数学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黄亦秋 《江苏高教》2023,(2):118-124
中国高等艺术教育面临来自科技发展、文化冲突、用人市场等各方面压力,也逐渐重视中国传统艺术内涵的融入。南京艺术学院与墨尔本大学音乐学院作为中澳两国具有代表性的音乐教育学府,在建设本国特色的高等艺术教育课程的过程中,面临相似的问题。在对人才专业技能培养方面,两所院校代表了两国在艺术人才培养理念上的差异,其课程设置均适应自身国情及社会用人需求。在本国及多元文化课程建设方面,墨尔本大学并未具备围绕本国艺术文化开展艺术课程的必要条件,但也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西方艺术培养体系的架构下,体验多元艺术文化。相比澳洲,中国的艺术教育在国家大力推广下,具有扎实的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研究支撑,但课程建设中缺乏对于中国艺术理论、美学原理、创作实践的融合。中澳两校的案例为新时代高等音乐课程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汉语国际教育为涉及本国知识软能力构建之关键环节。探究本国汉语国际教育之成长,注重国别化于汉语国际教育里地进行为相当关键得。把汉语国际教育国别化进行剖析,应该在课本、讲课方法、课程设置、师资这些方面去剖析,达到给汉语国际教育标准性、正确性成长做概念扶持。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分析美、加、澳、英等国多元文化教育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讨论了多元文化教育从运动到制度化的历程,并指出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整体发展趋势是我国民族团结教育提出的时代背景,亦为新时期我国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的开设提供了诸多启示:适应世界多元文化教育发展趋势,加大对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将民族团结教育上升到公民教育的高度;改变民族教育课程观念,是民族团结教育课程顺利实施的基本前提;探索"立足本国、面向世界"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7.
廖哲勋 《早期教育》2006,(3):I0001-I0001
课程研究民族化是指一个国家的课程人员立足本国。依据本国各民族的需求、优良的化教育传统和现实条件。为革新和发展本国课程体系而进行课程研究的态势。这种课程研究的态势集中表现为一条具有本国特点的研究路线,即立足本国、依靠本国、为了本国而进行课程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最后20年里,由于对本国教育现状的不满并受课程全球化压力驱使,英美两国进行了课程改革,在课程内容、课程管理与课程评价上做出了重大调整,主要表现在内容标准化、管理集权化和评估统一性,并将其发展成鲜明课程政策的明显特色。这些课程政策纳入文化异质国家课程传统,其文化假设与英美两国课程传统的文化假设不同,因此,课程政策文化抵制成为课程研究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核心内容是高校课程的国际化。高校课程国际化是高校课程适应信息社会的变革 ,是过程与目标的统一。作为过程 ,它一方面表现为高校课程吸收国际优秀文化成果并与之融合的过程 ;另一方面又要把本国优秀文化成果推广到国外 ,让外国人认识、理解、尊重进而吸收的过程。作为目标 ,它表现在通过建构国际课程体系规范 ,使本国课程参与到世界高校课程体系并与之进行平等地沟通与对话。 2 1世纪国际化的高校课程具有信息的开放性、资源的共享性和制度的通用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出发,从双语公共选修课程体系建设的定位和功能两方面,分析了双语(中英)公共选修课程建设在提高工科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提出了改进双语公共选修课程建设的建议。文中笔者特别提出文化知识的掌握,特别是以英语的方式掌握本国(中国)文化知识,对于21世纪工科大学生面向世界传播本国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日本教育界有关权威人士发表文章,认为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学校教育要十分重视本国的文化和传统教育,以帮助青少年一代充分认识日本的文化和传统,为他们继承、创造、发展日本的有特色的文化和传统提供必要的准备。为此,要求在编制教育课程时,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基于传统体育文化起源与思政价值内涵,调研了解到我国当前传统体育文化和课程思政结合过程中存在缺少合理课程教学目标、体育教师课程思政能力与挖掘传统体育文化能力不足、学生缺少对本国传统体育文化认同感、传统体育课程内容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对此,各学校和有关部门应该树立正确的课程教学目标,强调学有所用,培育学生规则意识和优良的体育品德以及深厚的家国情怀;加强对体育教师能力培训,提高其将传统体育文化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综合能力素质,以期培养出更多优秀体育人才;促进本国体育文化发展,通过融合地方文化特色、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推动传统体育文化走进思政课堂,增强学生对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感;搭建完整的传统体育文化课程体系,在不同教育阶段引领学生思想文化正确发展,培育学生健全的体育人格。  相似文献   

13.
秉持通识教育理念,宜春学院传统文化通识教育课程进行了积极的改革。其中把传统文化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研究和地方传统文化联系起来,把挖掘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服务地方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相连接的思路,对于其他地方院校通识课程的改革应该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是每个国家指导和规范本国母语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母语作为一个民族的共同语言,它是这个民族社会交际的重要工具,也是这个民族的文化载体。“母语教学又是各科教学的基础,每个国家都把母语教学放在课程最重要的位置。”我们可以说它是国家意志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5.
刘颖  董娟 《教师》2010,(18)
在外语教学中开展跨文化教育是把对文化理解与语言教学融合在一起,其目的是要改变学生单一的文化观,拓展学生文化视角,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鉴赏能力,更深刻地认识两种文化的异同,提高对本国文化的敏感性,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6.
刘颖  董娟 《教师》2010,(21):88-88
在外语教学中开展跨文化教育是把对文化理解与语言教学融合在一起,其目的是要改变学生单一的文化观,拓展学生文化视角,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鉴赏能力,更深刻地认识两种文化的异同,提高对本国文化的敏感性,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出于传承本国文化传统、满足专业发展需求、延续文学传统等原因,教育管理部门和各大学积极设置旧体诗词类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对于民国时期旧体诗词的研究和创作既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构建教育体系中旧文学占主体的最后时段。  相似文献   

1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慕课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注入活力,带来机遇。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其意识形态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慕课"实践存在着意识形态和文化安全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就必须明确思政课程的转型目标,选择好思政课程慕课的理性出路:学习借鉴"慕课"的先进理念与运行模式,用其所长;改革传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做好传承与创新;结合本国国情,体现本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取向开始超越单纯的教育体制改革,开始关注课程与教学层面的革新,致力于把教育改革的理念落实到课程与教学、课堂与师生活动的微观层面,在学校教育的日常生活中体验发展、寻求超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反思本国教育的弊端,还是对教育发展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往往都从基础教育改革入手,通过改革基础教育课程,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这些国家都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增强国力,积蓄未来国际竞争实力的战略…  相似文献   

20.
一个国家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直接反映该国的义务教育程度和教育要求,是达到教育目标的蓝图,是把教育目标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的桥梁。因此,课程设置是关系到教育目标能否实现的大事。当前,一些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已制订本国义务教育的课程计划。为了探讨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改革的一些规律,本文拟在比较我国与其他国家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情况的基础上,对其课程设置的一些共同特点,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