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心理委员制度是指在学校班级设立专门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职责的班委成员的制度。在每个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可以协助专兼职心理教师和班主任开展多项工作,如组织心理健康活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时发现班级心理状况异常的学生,上报心理教师进行辅导和干预。心理委员的设立对于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心理委员制度指在班级设立专门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班委成员制度。心理委员作为班委成员,可以协助专、兼职心理教师和班主任开展多项工作。心理委员制度的完善对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伍小平  王伟 《四川教育》2022,(21):41-42
<正>班级心理委员是指专门负责班级同学心理健康事务的班委成员,心理委员工作在中国起步于2004年,通过18年的执着探索,关于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和角色定位基本达成共识。高中心理委员的主要职责是向班级同学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关注本班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上报班级同学的异常心理问题;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同学消除心理困扰,提供心理支持;协助学校和心理老师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协助心理老师进行心理普测,举办心理主题班会等。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6,(A4):163-164
心理委员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方面的工作不仅能减轻辅导员负担,而且能形成良好的朋辈教育体系,促进学生自我发展。本文就高校低年级这一特定群体建立起辅导员和心理委员沟通反馈机制,推动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心理委员述职和填写心理委员工作表的方式加强辅导员、心理委员和低年级班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的联系,完善班级心理委员工作制度。  相似文献   

5.
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班级作为高校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与五级心理危机干预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心理委员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要加强班级心理委员的角色定位、业务培训与考核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班级心理委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协助作用。  相似文献   

6.
班级心理委员是心理教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得力助手。为了充分有效地发挥班级心理委员的作用,在班级中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者在自己所就职的普通高中学校进行了实践探索。本文从班级心理委员的业务培训、自身心理成长以及指导他们开展班级心理工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7.
心理委员制度是由班级设立的专门负责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班委会成员制度。针对心理委员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学生心理组织在心理委员制度中的作用以及学生心理组织在心理委员制度中的运用。以华南理工大学二级学院的心理资讯部运作为例,阐述学生心理组织在心理委员制度中的具体运作。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明确指出,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班级心理委员是心理教师与班级的联系桥梁,本文就设立班级心理委员的必要性、班级心理委员的职责、当前心理委员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班级心理委员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班级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架起老师和同学沟通的桥梁,为同学们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助力同学们健康成长。文章从心理委员的角色定位、心理委员的培养路径、心理委员培养的教育学价值等方面,构建学生自主自助和朋辈互助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系统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高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纷纷建立起班级心理委员制度,虽然国内心理委员制度起步晚、不完善之处很多,但是由学生担任班级心理委员具有教师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充分挖掘学生人力资源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效力,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班级心理委员制度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心理委员制度对于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建立以"心理委员"为基础环节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体系,并进一步完善体系中的各个环节,采取相应措施保证班级心理委员能有效地、深入广泛地开展工作,从而达到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正】心理委员是指在班级中专门负责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班委会成员。心理委员模式是以心理委员为骨干进行朋辈心理咨询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朋辈心理咨询是由受过训练或督导的非专业人员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帮助过程,又称为"准心理咨询"或"非专业心理咨询"。"朋辈"一词含有"朋友"和"同辈"双重含义。他们通常具有相同的年龄,相...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建立班级心理委员制度,是充分发挥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主体作用的有效载体,是中学在班级本位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新探索;而心理委员的工作能否顺利有效地开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中学心理委员队伍是其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班级心理委员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建构良好的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对学校心理工作的普及、管理与实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班级心理委员工作体系的构建、班级心理委员培训方案的设计、班级心理委员激励制度的实施三个方面对班级心理委员制度的运作模式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班级心理委员工作的质量与效果,采用自编问卷对广西大学515名班级心理委员进行了调查,分析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满意度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进一步完善心理委员的选拔、培训、考核和激励等问题,以调动心理委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心理委员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考试》2009,(6)
目前,上海中医药大学在各团支部都设立了专门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工作的团干部。心理委员依据"个人自愿、班级推荐、辅导员考查、心理专业教师培训"的原则和程序产生。对于入选的心理委员,必须先接受12个课时的入职培训,考核合格获入职培训合格证书后才能上岗;骨干心理委员每年还  相似文献   

17.
高校班级心理委员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学生骨干力量,是校园心理预警及援助系统中最基础的一个环节,为建立健全辐射到每个班级的学生心理健康监控体系和教育服务体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调查研究心理委员的自我和谐状况,了解心理委员自我和谐与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的关系,可以为完善心理委员的选拔、评定及培训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加强高校班级心理委员队伍建设是充分发挥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主体作用,构建健康和谐校园环境的重要保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校心理委员队伍是顺利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关键所在;严格选拔程序和系统培训心理委员是加强心理委员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心理委员素质与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发挥班级心理委员作用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部从2005年起,在所有学生班级中设立了班级心理委员,具体负责本班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笔者仅针对综合性大学中农科专业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个人的工作体会,就农科专业心理委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职能作用做相浅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班级心理委员制度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富安兴 《中国德育》2007,2(5):74-75
“班级心理委员制度”是我校为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进行的尝试。它力图通过在班级中设立心理委员,加强对心理委员的管理和指导来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建立这一制度的宗旨是:提高全班、全校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学生关注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预防学生中各类精神疾病和变态心理的发生,避免校园危机事件;促进健康班级形成,改善班级学习氛围,优化学生学习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