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岫 《出版参考》2005,(3S):33-33
新加坡大众集团在亚、欧、美洲,拥有45家公司,经营教材开发和出版销售业务。集团在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的96家书店,是华文书籍在南亚的主要通路。五年前,大众集团在台湾设立采购办公室,如今已有四家公司。  相似文献   

2.
郭瑞佳 《出版参考》2013,(15):42+55
成立于1931年的正中书局,是国民党党营事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1949年迁到了台湾。这家拥有82年发展历史的出版机构,对奠定台湾教育基础曾经起过较大的作用。但是,随着台湾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变迁以及传统图书出版业的解构,其历史地位和经营体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正中书局经历了从官办公共事业的性质到民营化转向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盒子里 《出版参考》2007,(8X):33-33
台湾前三大图书经销商之一的凌域文化,传出经营危机,宣布停业,牵连台湾数十家出版业者,其中也包括城邦集团等数百家出版社。城邦决定把旗下的图书从金石堂下架,由此进一步扯出了凌域文化与台湾最大连锁书店金石堂间的财务纠纷。凌境总经理曹硕文指出,金石堂长期延票、货款未能付清,导致公司资金周转出现问题。金石堂则驳斥说,金石堂付款正常,已将价值4900万元新台币(下同)城邦图书退回城邦。[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徐尘 《出版参考》2006,(6S):29-30
台湾简体版图书在大陆公开销售,简体版图书需求日渐增长,商家更是推陈出新提供各种交流机会。日前,台中市文化局、联经出版公司与上海书店联合举办了鉴古薪传——大陆古籍出版社联合书展,共计约3000种、6000余册的图书参展。这也是台湾业界首次结合大陆22个专门出版文物典藏、书画鉴赏、考古、文史、古籍、线装书的出版社,为台湾读者提供的大型古籍书展。  相似文献   

5.
台湾地区图书馆的分类编目工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台湾地区图书馆的分类编目工作吴琉璃(台湾师范大学)一、前言台湾自1945年光复至今,已有48年的历史,图书馆的数量由光复初期1946年的23所,(注1)增加到1990年的3,508所,(注2)发展蓬勃稳定。四十多年来,台湾图书馆的各项服务措施,一方面...  相似文献   

6.
邹浩 《出版参考》2005,(5S):20-20
首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将于今年7月28—31日在厦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办。此次展会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厦门市人民政府、福建省新闻出版局、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台湾图书出版事业协会、台湾图书发行协进会主办,由厦门市新闻出版局、厦门对外图书交流中心、中发协非国有书业工作委员会等联合承办。  相似文献   

7.
万丽慧 《出版参考》2005,(1X):34-34
喜欢阅读经管类书籍的台湾读者,一定会知道“生产力中心”这个出版品牌。生产力中心是台湾成立最早、规模最大,且最具信赖价值的管理顾问机构。生产力中心之所以将业务范围扩大到出版项目,是他们看到新世纪的竞争在于知识,相信可以藉由出版财经专业杂志、书籍、视听产品、数据库与实时网络信息服务,向企业提供前瞻的信息、观念及有效的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8.
关铭 《出版科学》2002,(1):38-39
一、图书营销工作中市场预测 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必须以市场为中心。加强市场预测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有重要意义。 1.图书市场预测能为满足读者需求创造条件。书业企业营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而读者的需求是在不断变化的,企业如果重视图书市场需求预测,就能主动适应这种变化,做到“预销定产”、“按预定进”,为更好地满足图书市场需求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台湾出版业的现状和两岸出版交流概况,深入地探讨了台版图书的引进策略和引进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从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图书市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原来的实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图书卖不出去、库存量增大,成为书店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书店与书店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为了适应图书市场的这一变化,发行企业必须改变过去以图书产品为中心的经营观念和销售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台湾重大历史事件将台湾书业发展史划分为五个阶段,以此为背景阐述了台湾图书发行业的概况,逐一分析了其主要的三条发行渠道(直销、连锁店、综合性文化场所)的优劣,进而与大陆图书发行相比较,并进行相关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铭报 《出版参考》2005,(1S):26-26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统一超商目前也开始经营杂志,正式跨足出版业了。它经营的第一本杂志是创意设计类的《ppaper》,主要是锁定设计族群,极具时尚感。  相似文献   

13.
因店制宜──论图书经营在百货商场中的定位范居让一、问题的提出近几年,百货商场经营图书成为一种趋势。其实百货商场经营图书不是一件新鲜事,在国外早已有之。在德国,百货商场中的图书专柜、书亭数以千计。日本的超级市场、消费合作社、日夜商店和美国的百货店、杂货...  相似文献   

14.
杨杞 《图书馆学刊》1994,16(1):21-22
采购台湾版译著时应注意的问题杨杞(西北政法学院)台湾每年出版的新书中约有2/3是译著(包括翻译和编译著作)。随着对外开放的发展,祖国大陆的图书馆购置、人民的台湾版译著也在增加。但是,这些台湾版译著往往存在以下问题,带有关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在采购时加以注...  相似文献   

15.
从编目人员工作中接触到的台湾图书封面、书衣、版权页及“书栽广告”等信息,分析台湾图书出版的几个明显特色。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新华书店多元化经营的涵义,探讨了新华书店开展多元化经营的正面效益和风险,并对新华书店如何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出版参考》2007,(1X):28-28
目前,整个台湾出版业正处于盘整过程,拉动盘照的主要动力,一是图书出版品种过多,年均出版新书4万种对台湾这个小市场而言,压力很大,竞争激烈。二是读者的购书行为在改变。归根结底,出版业的下滑和调整,其根源在于读者购书行为和阅读行为正处于转型期。  相似文献   

18.
《全国新书目》2010,(1):8-8
榜中评 2009年末的人文社科类图书出现了难得一遇的畅销大爆发。《我们台湾这些年》不仅迅速站稳本类图书销量第一名.而且在畅销书总榜上名列前茅,彰显了它的独特魅力。作者廖信忠是一个1977年出生在台湾的年轻人.2007年来到上海工作.发现大陆人并不了解真正的台湾,两岸人完全是在凭空想象对方.于是他从自己出生一年的台湾写到现在,政治大事件和平民小故事连缀其中.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台湾草根生活史。  相似文献   

19.
林晓芳 《现代出版》2000,(4):29-29,42
在图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之时,我国出版社亟需引入“顾客满意度”(CS)战略,以CS理念指导出版工作。台湾青林国际出版公司董事长林训民说,美国学者提出四个P,product(产品),place(行销通路),第三个P是promotion(促销),第四个P是price(价格);而大陆的出版行销只具备产品(编辑)和通路(发行),另两个P不见了。出版社导出CS战略,就旨在解决并重视这后两个P,定价(price)和促销(promotion)。  CS是英文CustomerSatisfacation的缩写,即顾客满意度,它要求企业的整体经营要以顾客满意度为指针,要从顾客的观点而非企业本身的观点来…  相似文献   

20.
中西文图书在版编目数据比较分析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美国、大陆及台湾图书的在版编目数据进行了比较与分析,并概述了在版编目数据在图书编目中的具体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