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大学出版社是从诞生那天起,就承担着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职能,大学教材和学术著(译)作是其产品的两大重要组成.但是目前代表大学社特色的学术著(译)作的出版状况令人担忧.有些出版社学术著作的出版严重萎缩,每年零星地出版几种依靠作者包销的图书,越来越趋边缘化.还有部分大学社译著在十年前大批引进后,没有收到预期效果而不再持续;另有一些大学社则根本没有译著的选题规划.  相似文献   

2.
大学出版社是从诞生那天起,就承担着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职能,大学教材和学术著(译)作是其产品的两大重要组成。但是目前代表大学社特色的学术著(译)作的出版状况令人担忧。有些出版社学术著作的出版严重萎缩,每年零星地出版几种依靠作者包销的图书,越来越趋边缘化。还有部分大学社译著在十年前大批引进后,没有收到预期效果而不再持续;另有一些大学社则根本没有译著的选题规划。  相似文献   

3.
梁志 《现代出版》2007,(1):22-25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的精神,高等学校出版社(以下简称大学社)体制改革即将迈入实施阶段.这场改革不仅涉及到我国教育出版、学术出版的发展和先进文化的繁荣进步,而且事关全国近百家大学社的前途命运及其职工的切身利益,如何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关精神,积极推进大学社体制改革,出版界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 (记者 张倩影)第20届全国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于2007年11月10日至12日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今年新批准设立的4家大学出版社,江苏大学社、贵州大学社、湘潭大学社、黑龙江大学社作为大学版协的新成员亮相大学社订货会.  相似文献   

5.
业界博览     
大学出版社应开创什么样的出书格局? 虽然大学出版社的实力不断增强,在出版界可谓异军突起,但一些大学出版社出书结构失衡、教辅图书一枝独秀的情况日益加剧。有的大学社教辅类图书占码洋的80%以上,有的社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书摊上却几乎全是清一色的中小学教辅图书。这种出书格局的失衡,已为不少大学出版界人士所认识,并对此作了积极的探讨。事实上一些大学出版社通过不断积累,并借助于自身的优势强化个性,开始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大学社成为学术图书的出版重镇;广西师大、陕西师大出…  相似文献   

6.
浙江大学出版社近年来积极响应国家文化出版"走出去"战略,充分发挥大学社的原创出版优势和所依托高校的学术资源优势,创新思路,探索出了一条有着鲜明特色的国际学术合作出版"走出去"新模式. 一、立足服务高校发展,不断提升对出版"走出去"的认识 1.服务科研需求,试足出版国际化 作为浙江大学全资公司和部门的浙江大学出版社,服务学校科研发展、推动学术国际交流一直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浙大社多年来一直坚持服务高校教学和科研的办社理念,在高水平原创出版方面积累了大量的优质学术资源,也为实施学术出版"走出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副社长罗时嘉在《出版广角》撰文说:专业大学社要深度涉足数字出版,要找准自己的功能定位,坚持走自己的特色之路,以个性化、特色化的数字出版平台建设和产品品牌塑造,推进专业大学社的数字出版  相似文献   

8.
蔡翔  李葚 《现代出版》2011,(4):16-22
当前大学社在治理结构建设实践中,依然存在出资人错位、权责归属不明晰等问题,以及犯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的错误。这于大学社按企业规律发展是无益的,对出版市场体制建设更是有害。深化改制,还须认识大学出版社作为企业的特殊性,按照分类指导的思路,根据特定社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国家文化体制改革”是时下业界最热门的话题 ,虽然业界对改制期盼已久 ,但真要面对改制 ,长期处于政策保护下的绝大多数出版社 ,尤其是大学社仍表现出一片茫然。国家没有把大学社纳入试点的范畴 ,原因很多 ,笔者认为主要的原因有两方面 :一方面 ,大学社作为大学的校办企业 ,比非大学社更多一层体制束缚 ,管理体制复杂 ,自身地位比较特殊。另一方面大学社发展差异性大 ,有年造货码洋过亿的社 ,也有勉强维持生存、发展缓慢的社 ;近10 0家大学社中 ,有 30 %的出版社经营状况较好 ,其余的大学社年销售码洋都在 5 0 0 0万元以下。因而短时间很…  相似文献   

10.
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成熟及出版业的迅速发展,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大学社)的改革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大学社今后如何发展,究竟向何处去,可以说对此莫衷一是,存在分歧.事实上,只有坚持在学科特色上下工夫,立足自身的特色和优势,走适合本社发展之路,才是大学社尤其是中小型大学社的正确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出版参考》2013,(9):27-28
浙江大学出版社近年来积极响应国家文化出版"走出去"战略,充分发挥大学社的原创出版优势和所依托高校的学术资源优势,创新思路,探索出了一条有着鲜明特色的国际学术合作出版"走出去"新模式。一、立足服务高校发展,不断提升对出版"走出去"的认识1.服务科研需求,试足出版国际化作为浙江大学全资公司和部门的浙江大学出版社,服务学校科研发展、推动学术国际交流一直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浙大社多年来一直坚持服  相似文献   

12.
用出版社不出版什么来描述一家美国大学出版社要容易得多。它既不出版大学报纸,又不出版年鉴。而且,如果你参观一家大学社的话,你也不会发现一台印刷机和清理装置。 但大学出版社仍是出版商。在基层,他们和其他的出版商别无两样——大学社采集信息、策划选题、组稿、出书、上市销售图书和刊物,就像兰登书屋和美国康德·纳斯特国际出版公司(Conde Nast)一样。但是商业出版商强调的是通过大众出版来赚钱,而大学社讲究的是为小部分专家读者出版学术作品和有创造价值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何皓 《现代出版》2009,(3):14-18
一、大学出版社图书产品结构分析 我国现有大学出版社103家,占全国出版社总数的17.7%,2007年出书品种占全国总品种的26.7%。从经济效益来看,大学出版社的生产经营能力和年销售收入一直保持较快增长水平,高于全国出版业销售收入增长速度。大学出版社分为综合类、理工科类、文科类和师范类,图书产品主要包括大学教材教参、学术著作、中小学教材教辅及一般图书。秉承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办社宗旨,大学出版社中除少数师范类大学社外,教材和学术著作占主导地位,通常都占总品种的60%以上。按照国际通行的关于出版的三分法,在学术出版、教育出版、大众出版中,教育出版无疑是大学出版的主流。  相似文献   

14.
每月视点     
事件大学社改制进入最后阶段1月26日,华北地区大学社会议在北京召开,大家仍然在热烈讨论改制的问题。据了解,进入第二批改制计划的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大学社,大部分已经完成了清  相似文献   

15.
大学出版社的重要任务是出版学术著作,促进我国学术研究的繁荣和发展。进入新时代,大学社在学术出版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任务越来越繁重,使命越来越光荣。面对重大机遇与挑战,大学社应该如何开展学术出版工作,需要进行战略思考与策略选择。文章认为大学社应该以专业特色化、出版品牌化、产品精品化、视野国际化、业态数字化等五大战略为引领,主动实施六项策略来促进学术出版工作并帮助自身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1.7亿的订货码洋表明市场和读者依然青睐大学社虽然没有特别抢眼的超级畅销书,但大学社的新书品种依然极具竞争力订货会期间各类高层恳谈会和研讨活动预示着面对WTO,大学社正欲思变百家大学出版社绝大多数正处于二八“芳龄”,且担纲其中的不少为年轻人,新锐、朝气、活力和知识密集是大学社最大的优势,从市场业绩及读者亲和力、社会公信力来看,大学社无疑已成为我国民族出版业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7.
曹巍 《现代出版》2007,(4):55-58
20年,历史长河一瞬间.从蹒跚起步到脚步坚实,中国大学出版社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发展之路,积累了一大批服务高校、服务教育、传承文明的精神文化产品.与之相伴生的大学社图书订货会也迎来了她20岁生日.一年一度的大学社图书订货会是大学社出版物集中展示的窗口,也是大学出版人交流切磋的难得机会.大学社图书订货会记录了大学出版人所走过的发展道路,她是中国大学出版社发展壮大的晴雨表.2007年11月10日,大学出版人相聚在美丽的春城昆明,第20届大学社图书订货会在这座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荟萃之地拉开了帷幕.初冬的昆明,温润而不寒冷,怒放的三角梅和翱翔的海鸥使人们忘却了季节,来自全国各地的书界朋友和经销商争相加入到这个令出版人兴奋的文化聚会.  相似文献   

18.
尽管有关部门在积极推动,尽管有些大学出版社积极主动,尽管第一批十多家大学出版社转制已基本完成,第二批60多家大学出版社转制已经启动,但对大学出版社应不应该转制、该怎么转制的争论与探索并没有停止。了解已转制大学社的变化,转制的过程,转制的模式对未转制和正在转制的大学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较早完成转制的清华  相似文献   

19.
教育社相对于外部竞争来讲,对教育图书市场的争夺更多的来自大学出版社,因而对教育图书市场的细分就显得尤为必要,形成自己的特色,走有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是大学社成功的关键。在对教育图书市场进一步细分上,有些大学出版社走在了前面,而有些专业社又走在了大学社的前列。  相似文献   

20.
“学术公益”与大学社的制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有的大学社已被财税部门定性为“工商企业”, 说明“转制”与否,大学社都已经是企业了。现在的关键是,大学社在微观的管理层面上,还有一个重要的路径选择要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