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八月十六日上午,在庄重嘹亮的军乐声中,陈家沟太极拳馆开馆、第五届陈氏太极拳培训班开课暨河南陈正雷太极文化有限公司开业典礼隆重举行。 会议首先进行了陈家沟太极拳馆的揭牌仪式,然后由原亚洲武联主席徐才先生讲话,他首先讲了中国武术文化的发展,并盛赞陈氏太极拳文化对中国武术发  相似文献   

2.
解读陈正雷     
为了推广太极拳,给太极拳练习者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在“郑州陈家沟太极拳馆”成立一周年之际,由陈正雷先生倡议,河南省武术协会、焦作市体育局、陈家沟村委会等大力支持的2004中国陈家沟太极功夫精英赛于2004年8月15—17日在河南郑州商城饭店举行。此次大会以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新架一路、56式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精要18式、陈式太极剑为主要竞赛内容,兼及其他各式太极拳,共有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秘鲁等国家和祖国港澳台地区及内地的30多支太极拳代表队、300多名运动员参加。  相似文献   

3.
2006年8月17日,来自国内外的三百多名太极拳爱好者会聚河南郑州,参加了为期三天的陈家沟太极功夫精英赛。 这次大赛,是由河南省武术协会主办,河南陈正雷太极文化有限公司、郑州陈家沟太极拳馆承办的。河南省武术协会主席张振河、河南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李婕应邀出席了大会开幕式。在简短的开幕式和武术表演之后,来自世界各地的太极拳爱好者参加了传统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新架一路、陈式56式太极拳竞赛套路、传统陈式太极剑,以及太极推手等项目的比赛。这些参赛选手中,有七八岁的少年儿童,  相似文献   

4.
陈正雷,1949年5月生于河南温县陈家沟,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嫡宗传人,温县陈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中国陈家沟太极拳推广中心总教练,河南太极体育健身有限公司太极拳总教练,1995年当选“中华武林百杰十大武术名师”。  相似文献   

5.
浮光掠影     
太行之阳刚,黄河之阴柔,孕育了神奇的太极拳。陈式太极拳就发源于河南焦作温县陈家沟,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经数百年的文化积淀、演变发展和太极人的传承,衍生出多种流派。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档案:陈正雷(1950~)陈式太极举第十几代传人。河南温县人。河南省武术馆副馆长、陈家沟太极拳学校校长、省第七届人大代表。1958年起随伯父照丕回家待参艺,后又从堂叔照奎习武,基本掌握了陈式太极拳械的全部套路、练功方法和理论知识。在1974-1986年省和全团...  相似文献   

7.
《中华武术》2006,(1):T0001-T0001
1949年5月出生,河南温县陈家沟人。陈氏十九世,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现任河南省武协副主席,温县陈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河南陈正雷太极文化有限公司太极拳总教练。为国家武术高级教练,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名师”之一。主要著作有《陈氏太极拳械汇宗》《陈氏太极拳养生功》《中国陈家沟陈氏太极拳术》等,其中许多著作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发行到美国、日本、西班牙、韩国、法国等国家。  相似文献   

8.
《中华武术》2007,(7):I0001-I0001
2007年5月25日.上海鉴泉太极拳社在浙江舟山隆重举行了拳社成立75周年暨太极大家吴英华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来自美国、英国、荷兰、波兰、德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新西兰等国家的100多位吴英华.马岳梁先生的弟子和代表参加了大会。上海鉴泉太极拳社社长,吴式太极拳著名传人马海龙主持大会。原国家体委副主任徐才致辞祝贺。杨式太极拳著名传人杨振铎、陈式太极拳著名传人陈正雷之子陈斌都到会祝贺并展示了精彩拳艺。  相似文献   

9.
螺旋缠丝,纵放屈伸;一派大家风范,一路过关斩将;《武林大会》陈式太极拳擂台赛上,王战军轻松夺冠。王战军,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人,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他的父亲就是当代陈式太极拳代表人物、四大金刚之一的王西安。  相似文献   

10.
《武当》2011,(9):2
尹正华,男,山东东明县人。1990年毕业于山东菏泽体育运动学校,任职东明县体育运动中心,中国鲁西南太极网创始人。自幼随父兄习练梅花拳,1984年只身到河南嵩山少林寺学习少林功夫。1988年来到河南省温县陈家沟跟随陈式太极第十一代传人陈小旺、陈正雷先生学习太极拳。1989年在石家庄获得"全国武术比赛"陈式  相似文献   

11.
陈式太极拳做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一种,因其有着独特的文化思想和健身效果,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陈式太极拳的理论研究方面近些年来也是卓有成效.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针对陈式太极拳的源流、技术、价值、现状与发展四个方面做详细述评,结果认为:陈式太极拳发源于河南温县陈家沟由陈氏第九世陈王廷(庭)所创;技术上要求刚柔相济、以腰为轴、连绵不断,对敌时后发先至、意在人先;价值上蕴含着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精神价值与强身祛病的健身功效;传承者应更多关注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播,传承方式应与时俱进,争取在国内与国际上有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洪均生先生(1907~1996),河南禹县人。师从陈式太极拳大家陈发科先生,朝夕追随十五载,深得真传诀要。洪均生先生恪守师训,毕生致力于陈式太极拳的研究、弘扬、普及、推广, 名满天下。历任山东省武术协会委员, 济南市武协主席,济南武术馆高级顾问,山东大学武协顾问,北京陈式太极拳研究会顾问,美国传统武术协会、美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缠法也。提起太极拳,大家必然联系到缠丝劲,缠丝劲是螺旋劲的一种,是太极拳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武术大都讲究螺旋发力,然而缠丝劲作为术语首见于陈鑫的《陈氏太极拳图说》一书,因其符合太极学说原理,也成了太极拳的标志特征。陈鑫(1849-1929年),字品三,河南温县陈家沟人,陈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也是中国近代武术史  相似文献   

14.
2008年5月1日,广东省湛江市陈式太极拳协会成立大会在市体育中心会议厅举行。湛江市体育局、民政局领导以及陈式太极拳传人出席了会议。来自湛江市各地区各行各业的陈式太极拳爱好者们参加了大会。马虹、陈正雷等名家,陈家沟太极拳推广中心等各太极拳团体为协会的成立来函祝贺。在庄重热烈的气氛中,大会经一百多名会员代表选举产生出湛江市陈式太极拳协会第一届领导班子。  相似文献   

15.
凌召 《中华武术》2004,(5):46-46
《拳经总歌》最早见于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两仪堂本太极拳谱,是参照戚继光《拳经》歌诀、提纲挈领地撰写而成的纲要性歌诀。全文22句,154字,是陈式太极拳的经典。然而,细心揣摩全文,它不但是陈式太极拳的技击纲要,而且还可以作为各门拳种的技击指导。敝人偏爱古典拳论,搜寻在案,研读禅悟,虽觉词句隐晦深奥,玩味日久,也觉有些豁然开朗,然而,难免偏颇一格,此文仅供各派技击爱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陈式太极拳发祥地——河南温县陈家沟,流传着两句朴素而又贴切的拳谚:“如想练好拳,首先圈练圆”;“要想拳练好,必须圈练小”。虽然是两句极为普通的谚语,却道出了练习陈氏太极拳的基础与前提,又道出了阶段过渡升华的原则。由此可见,陈氏太极拳运动既要有全身划圈锻练的表现,又要有以圈大小程度  相似文献   

17.
以河南温县陈家沟为田野考察点,运用口述史、逻辑分析等方法,阐释太极拳嵌入乡村社会关系、生产结构及民俗传统的共同体建构路径,提出以太极拳文化资源为依附的陈家沟乡村社会治理启示。陈家沟形成了以"拳"为驱动的新型乡村共同体,其建构路径包括3个方面:其一,以太极拳传承谱系置换宗族血缘谱系,通过仪式缔结乡村新差序格局;其二,以太极拳为"原材料"的基层生产共同体取代传统农业经济生产结构,使陈家沟从农业生产型村落转变为以陈式太极拳的嵌入为特征的景观型消费村落;其三,以"舞虎""村赛"修复乡村记忆链,实现乡村民俗精神与集体认同重塑。这一乡村共同体的建构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积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洪均先生(1907-1996),河南禹县人。师从陈式太极拳大家陈发科先生,朝夕追随十五载,深得真传诀要。洪均先生生恪守师训,毕生致力于陈式太极拳的研究,弘扬,普及,推广,名满天下。历任山东省武术协会委员,济南市武协主席,济南武术馆高级顾问,山东大学武协顾问,北京陈式太极拳研究会顾问,美国传统武术协会,美国华林武术总会顾问。  相似文献   

19.
看到峰峰《也谈“陈式太极拳源于洪洞通背拳”吗?》一文,很高兴。峰文经过对比发现陈家沟留传的《拳经总歌》和《一○八式长拳谱》与山西洪洞通背拳,动作名称和定势基本相同。这点,我们的“发现”恐怕是一致的。然而,峰文的结论:“洪洞通背拳很可能是源于陈式太极拳的一个支流”,我们的意见就不同了。 分岐在出发点上,即“陈家沟陈氏九世陈王廷创编太极拳五路、炮捶一路、太极长拳一○八式”的问题上。  相似文献   

20.
高原 《中华武术》2005,(3):15-15
在佛山,南北武术交融荟萃,不同门派的武术交流十分通畅。近十多年来,陈式太极拳受到了佛山群众的欢迎,最热闹时同时有来自陈家沟的十多位大架太极拳师傅在佛山教拳。而陈式小架太极拳虽然2000年才南传佛山,却迅速为佛山人接受,足见其受欢迎的程度和佛山兼容的民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