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文科》2006,(1):22-24,88
识记:我国宪法关于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规定。我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由宪法规定。 理解:从内容规定、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列举我国法的有关条款,说明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最高行为准则和公民权利最重要的律保障。明确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进一步增强宪法观念,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尊严。 活动:绘制我国国旗,查一查国旗制作应符合哪些要求,想一想国旗图案的寓意。模拟表演“德家族成员座谈会”。  相似文献   

2.
李诩聪  甘为群 《中学文科》2005,(1):35-36,89
识记: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的基本政治权利和自由。理解:1.简要说明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2.列举实例,表明公民行使批评权和建议权有利于监督国家机关的工作。活动:在收集有关资料或调查的基础上,经过讨论,共同草拟一份对有关部门工作的批评或建议。  相似文献   

3.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性质、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涉及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为了保证宪法的地位和权威,各国都建立了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宪法监督制度。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是最高权力机关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4.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着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宪政是以宪法为依据治理国家的民主政治。宪政建设或宪政发展就是对宪法进行适应变化了的社会生活的修正,修宪必须兼顾到宪法的至上性、稳定性和适应性。我国的宪政建设曾经走过一段迂回曲折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1982年立宪和此后的三次修宪,我国的宪政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宪法中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对社会主义初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法治教育》2020,(1):F0002-F0002
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相似文献   

6.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具有与普通法不同的法律特征:1.宪法在内容上规定的是一个国家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涉及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略)而普通法的内容只是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某一方面的社会关系。2.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它是制定普通法的依据,如果普通法的内容与之相抵触,则必须修改或废除。它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根本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7.
民族团结政策千里原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团结对于巩固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一贯十分重视并不断加强各民族间的团结。宪法规定:"国家......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  相似文献   

8.
保障人权是宪法的终极价值。宪法对人权的保障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宏观保障,控制国家权力;二是微观保障,规定基本权利的内容。历史地看,宏观上,人权观念的变化促使了宪法观念从限制国家权力到作为共同体的根本价值的变化。微观上,人权促使了基本权利的增长。这两方面的变化体现了人权保障的新跨越。我国宪法和现代宪法观念有暗合之处,但不能等同。这是对我国人权保障条款的认识的平台。  相似文献   

9.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我国宪法第27条第2款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经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这说明,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不仅具有党的意志,而且具有宪法依据,不仅具有加强党的建设的政治意义,也具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以宪治国"的宪法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一段时期以来,部分人士提出了修改宪法的问题,他们认为,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宪法中的一些规定已不再符合改革的形势,应当及时进行修改。如有的学者提出:“宪法应明确规定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宪法应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和非公有制”,“我国宪法应该明确地提出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按要素分配”及“宪法不应人为地规定各种经济成分的地位和比重”等等。经济学界和法学界一些专家对此提出了不同见解。他们认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的国家根本政治、经济制度,是一…  相似文献   

11.
贾冬玲  程金柏 《中学文科》2005,(1):69-72,95
识记: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理解:用实例说明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活动:讨论本地人们特别关注的问题,尝试依法提出合理建议,体验公民的主动参与对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静文  罗晓岚 《中学文科》2005,(1):14-17,87
识记:1.我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两部法律的名称。2.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司法保护。理解:1.从用法律约束青少年的行为、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协调社会对青少年的保护职责三方面,说明青少年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2.从国家利益和青少年的自身需要两方面,说明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意义。活动:1.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并对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列举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一些现象。2.结合实例,交流自我保护的体会。  相似文献   

13.
<正>宪法原则是指一定文本的宪法所规定或者确认的基本原则、基本准则和基本价值,体现了统治者的根本意志、利益和要求。因此,宪法原则确定了宪法的根本性质、发展方向及立法活动的根本指导方针。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权力制约原则、尊重法治原则是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宪法普遍具有的宪法原则。对于我国宪法原则,法学界有不同观  相似文献   

14.
法学概论     
《河北自学考试》2005,(12):15-15
一、简答题 1.简述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和组成。  相似文献   

15.
法学概论     
《河北自学考试》2006,(6):16-16
1、简述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答:(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相似文献   

16.
法学概论     
《河北自学考试》2005,(8):15-15
一、简答题 1.简述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的组成。 答:我国的国家机构由下列国家机关组成:(1)国家权力机关。包括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2)国家主席。(3)国家行政机关。包括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即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4)国家军事领导机关即中央军事委员会。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国,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法律的法律”。在此,笔者将高中历史教材中有关宪法的内容,做一个简单的归纳和总结。一、宪法产生的必然性宪法是规定民主国家根本制度和公民基本权利义务、集中体现各种政治力量对  相似文献   

18.
《中学文科》2006,(1):37-39,90
识记: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事有的基本政治权利和自由。 理解:简要说明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列举实例。说明公民行使批评权和建议权有利于监督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国家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要依法正确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活动:在收集有关资料或调查的基础上,经过讨论,能独立草拟一份有关部门工作的批评意见书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立法,是在邓小平理论 指导下进行的,主要体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立法必须遵循《宪法》规 定的原则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 大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法律体系的核心,是制 定所有法律的依据。例如, 《宪法》的许多规定,是制 定《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 法》(以下简称《企业法》) 的直接依据。根据《宪法》 关于我国根本经济制度的 规定,《企业法》规定了“企 业的财产属于全民所有”、 “企业贯彻按劳分配原则” 等。根据《宪法》关于企业 管理的规定,《企业法》对 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和民 主…  相似文献   

20.
宪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宪法规定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它是国家法律体系的核心和基础,是人们最根本的活动准则。江泽民总书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