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都师范大学召开这个跨学科的全球化研讨会很有意义,因为全球化问题本身就不是一个领域的问题,现在有一种说法,似乎全球化只能谈经济全球化,而不谈政治,法律,化的全球化,认为经济领域是全球化,政治领域是多极化,而法律领域谈论全球化是不切合实际的幻想,这种观点虽然有一定道理,因为不可否定在政治领域确实存在多极化,在法律领域存在不同国家法律的管辖极化,在法律领域存在不同国管辖权,在化领域存在化的多元化,在这些领域谈全球化似乎是“不现实的,但是,这种提法有一个缺陷,如果承认经济全球化,对道经济全球化没有法律的表现吗?投资的全球化,贸易的自由化,金融的全球化等等如果没有法律的保证是不可想象的,同样,如果我们承认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这里还涉及一个研究方法问题,过去我们研究问题习惯上愿意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分割,现在我们需要换一个视角,以问题为中心,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全球化正是这样一个需要多学科进行综合研究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王晓广 《天中学刊》2010,25(3):23-26
当今世界,随着人类实践交往空间不断超越民族国家的界限,法律全球化已经成为法律发展的基本趋势.与此相适应,法律文化全球化也必然得以发展.然而,法律文化全球化并非是法律的绝对趋同化,其结果也不是演进为某种普适性法律文化,其过程是一个同质化与异质化、一元化与多元化、普遍化与特殊化相统一的矛盾发展过程.法律文化全球化本身就是一个合理的悖论.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政治、信息、环境等问题的全球化,法律全球化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的挑战,我国必须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措施加以应付,以适应法律全球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对法学人才的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除要掌握相应的法学知识外,还要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以及多元化的技能,这种人才素质需求的变化,必然导致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培养实务型法律人才应是当今高校法律类学科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政治、信息、环境等问题的全球化,法律全球化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的挑战,我国必须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措施加以应付,以适应法律全球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入世后,我国在关于商业秘密保护的立法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与经济全球化、市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的实际情况,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完善我国商业秘密保护方面的有关法律制度,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浅析法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法律人才市场上出现的涉外法律人才的缺乏,法律专业毕业生由于不能通过司法考试而不能进入法律职业市场,法律人才择业领域向传统法律职业领域以外延伸等是当前法学教育改革需要面对的课题.我国目前的法学教肓模式注重对学生法学原理和法律常识的教授,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结果造成学生很难在毕业后较短的时间内满足工作岗位的要求.促使我们对法学教育改革以及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确立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面对新世纪社会政治、经济多元化、全球化的社会环境,法学教育的改革应当向着法律理论教育与实务教育的统一,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统一,专业知识教育与综合知识教育的统一的综合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关于法律移植的认识深刻地镶嵌于时代背景之下,历经了正名法律移植、设计法律移植和否思法律移植三个阶段。这三阶段既是一种历时性演进、推演张开,又是一种共时性的存在、陈陈相因。设计法律移植和否思法律移植阶段所呈现的"二元对立式的法律移植观"使法律移植的认识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当今"现代性"与"全球化"的深入展开成为目前中国所处的最为显著的新时代背景,使以往影响法律移植的因素发生了改变。法律移植的认识由此面临着逻辑转换。在以往对法律移植认识的基础上以及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实践理性法律移植观"力求做到移植过程中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把法律移植放入全球化和现代性的整体性格局中去考察和评判,以形成一条既与全球法律文明相沟通又具有民族特色的法律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在一国法律体系居于最高法地位的宪法与国际法中条约的关系问题,涉及宪法部门的根本法地位和“条约必须信守”原则的实现问题。在经济全球化和各个主权国家交往关系日趋复杂、微妙的背景下,必须重视解决国际条约与宪法典或宪法性法律的冲突和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10.
浅析法律移植与法律全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移植是法律全球化进程中最重要且最富成效的发展手段。但由于各国的法律传统、国情、法制现代化的动力等不同,因此,在全球化时代进行法律移植,更应该关注的不是具体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条文,而是他国解决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目标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